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在055型之後我們還需要什麼?054B護衛艦的需求始終存在

在055型之後我們還需要什麼?054B護衛艦的需求始終存在

隨著2003年江南四劍客出現以來,新一代國產驅逐艦和護衛艦在17年後成為人民海軍的絕對主力。應該說,現在的主力型號,包括052C、052D和054A型均為世界的主流水平。不過也應該看到,目前的主力型號還談不上足夠先進,而在「下餃子」十年左右以後,今年開始,造艦速度開始放緩。

首先是052D型,目前仍在大批量建造的中華神盾驅逐艦。052D型的艦體事實上來自於052B,只是排水量有數百噸至一千噸的增加,標準排水量應該在7000噸以內。同時,052D的長寬比較高,052DG則進一步提高,艦體較為修長有利於高速但不利於適航性,同時減少設備容納能力。這一設計在人民海軍主力艦艇中較為常見,背後就是長期以來動力不足的困境。現在儘管有新一代QC280燃氣輪機,但整體上看,052D的動力系統還沒有達到真正的一流水準,整體作戰能力與「伯克」級Flight IIA和III可能還有一定差距。

而對於054A型護衛艦而言,其技術水平會明顯低於中華神盾艦,其定位其實是中等通用型水面作戰艦艇,基本裝備水平大約為2010年前的主流水平,可以適用於中等強度的海上衝突,但高強度衝突則顯得不足。此外,054A的最高航速不能跟上航母編隊的需求,而且其指控系統與052D的整合程度可能比較低,在052D和055更多入列的情況下,054A可能會從航母編隊中淡出。不過054A是人民海軍中最為活躍的艦艇型號,其高可靠性和經濟性可以保證其在遠洋中低烈度任務中發揮核心作用,而其反潛能力則可以對主力艦隊起到良好的補充。

當然,目前的052C、052D和054A型護衛艦能夠滿足目前的作戰需求,而能夠滿足未來高強度體系作戰需求的下一代主戰艦艇目前已知的只有055型。055型驅逐艦運用了大量新技術,技術性能相比052D有很大提升。但是也應該看到,正是因為使用了大量新技術,所以難以快速批量建造生產。預計在首批055型進行足夠大量的使用後,後續批次才會開始建造,並取代90年代服役的052型驅逐艦、053H3型護衛艦等。

但是在055之後我們的海軍需要什麼?縱向上來看,世界海軍的新型艦艇發展其實已經放緩多年,特別是歐洲海軍。英國有推出過45型驅逐艦、26型護衛艦,法國則推出了FREMM護衛艦,俄羅斯新造了20380系列護衛艦,德國用於多任務的F125型護衛艦,日本的防空型19DD等,其大部分都不是針對艦隊決戰使用,而是強調海外低烈度衝突中維持海外存在,或者與美國海軍主力艦隊搭配使用,多用途化、小型化、自動化趨勢比較明顯。目前還在考慮艦隊決戰的只有美國海軍和中國海軍,美國的新型艦艇更多事實上依然依靠著「伯克」級新批次,而DDG1000方案則針對「由海向陸」,戰略上與美國海軍的需求變化存在著一定的衝突。

對於中國海軍而言,艦隊決戰在可以預期的未來事實上仍然會是重點。因此未來中國海軍的下一代艦艇仍然會考慮高性能主力艦艇,這就意味著這055未來的改進型和下一代驅逐艦都將進一步研發新型系統,包括綜合電力系統、電磁炮技術、新型導彈技術、新型雷達和指揮控制系統等都可能在大型艦隊驅逐艦上集成,以提高在面對F-35C、LRASM這類隱身作戰平台和隱身智能武器面前的生存能力,這是未來作戰的重要方向,除了隱身艦載戰鬥機外,防空仍是水面艦艇的核心任務。

此外,遠洋反潛也十分重要,因此我們可能需要部分的通用型艦艇作為反潛主力,並輔助防空火力,這就要求這類新型通用型艦艇可以與艦隊整體指揮體系完全搭配,以發揮最大的效能。海軍目前不缺反艦火力,但反潛可能相對仍然比較稀缺。通用型艦艇取決於整合程度,如果055型的噸位能夠容納相關裝備,那麼其就可以承擔通用型艦艇的角色,缺點就是過於昂貴。而如果建造一些相對廉價的通用艦艇,則需要更大的多用途能力。

廉價型通用型艦艇還需要更多承擔遠洋部分的低烈度任務。這部分任務很明顯的要求更低,但有特殊的要求,反映在自持力、可靠性、經濟性、航速等指標上。054A型其實可以在更長時間段滿足遠洋低烈度任務,如果強化自持力和可靠性,則可以基本滿足需求。而由於054A已經有30艘,我們短時間內不太需要大量的054B,未來則存在著發展出動力性能更強、適航性更好、武備裝備水平相對驅逐艦較弱、但可以與主力艦隊有效搭配、補充的護衛艦型號,這也是未來的054B或057型護衛艦所需要考慮的。

與美國海軍猶猶豫豫不同,我們暫時還不太需要考慮「由海向陸」的作戰模式。同時與歐洲海軍不同,我們必須自己承擔艦隊決戰而不是與超級大國海軍搭配就行。因此,中國海軍的發展戰略暫時是明確的,兩條腿走路的模式還比較明確,這點有助於用有限的資源實現最大的效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歐洲有兩個地方比我們中國強,但現在要復工效果仍有待觀察
中國還不能放鬆,外線壓力大內線仍要防,直到我們可與病毒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