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獨具海自特色的「小步快跑」—海上多面手朝霧級驅逐艦

獨具海自特色的「小步快跑」—海上多面手朝霧級驅逐艦

初雪級作為海自的第一型通用驅逐艦,同時裝備防空、反潛和反艦導彈,在當時來講,戰鬥力是不可小覷的。

當然,該型艦在設計上多少有一點瑕疵,艦橋比煙囪與直升機庫還要矮,看起來不太自然。從艦尾看呈三層階梯布局,最上層是在艦尾艦體上加蓋的一層飛行甲板,第二層艦體甲板上布置了一座八聯裝「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裝置,最下層則是用來安裝拖曳陣列聲吶等設備。這種階梯布局是為了避免影響「海麻雀」防空導彈的射界,但實際還是受到了影響。還有「魚叉」反艦導彈也沒地方設置,直接在煙囪左右側加了個平台。造成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初雪級的排水量過小,艦面空間狹小,難以有效合理的配置各種武器。

針對上述情況,海自於1984年開始研製朝霧級驅逐艦,用於替代初雪級。首艦朝霧號(DD-151)於1985年2月開工,1986年9月下水,1988年3月服役,最後一艘DD-158海霧號於1991年3月12日服役。與初雪級相比,朝霧級的艦載武器雖然沒什麼變化,但在艦體材料、輪機控制、雷達電子等方面都有所改進。

朝霧級艦長137米,舷寬14.6米,吃水4.5米,標準排水量3500噸,滿載排水量 4900噸,比初雪級略有增加。動力系統依然是燃氣輪機,但從初雪級的燃燃交替系統改為燃燃聯合系統,由4台斯貝SM-1A燃氣輪機驅動雙推進軸。同時,改變了初雪級集中布置的方式,將4台燃機分布在兩個機艙內,每艙裝有2台燃氣輪機,每台燃機分別帶動一具推進器,巡航時每個機組只開1台燃機,高速航行時則4台全開。

因為兩個機艙分別位於艦體中段底部左前方與右後方,所以機艙上方的煙囪也是前煙囪偏向左舷,後煙囪則偏右側。這樣即使一個機艙受損也不一定會波及另一個機艙。該動力模式一直延續到後來的村雨級、高波級和秋月級。另外,為吸取42型驅逐艦在馬島海戰中的教訓,海自從80年代中期起就不再使用鋁合金材料建造上層結構,全部改為鋼鐵。朝霧級從五號艦開始在結構上做了許多改進,排水量隨之也增加了50噸。

朝霧級的艦載武器沿用了旗風級的成熟配置。但2座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的位置比初雪級合理多了,位於兩煙囪之間八字型布置,發射口分別朝向左右兩舷。後來,魚叉導彈也換成了日本自製的90式反艦導彈。朝霧級的直升機庫略有增大,必要時可以容納2架直升機,由於艦上只有一套直升機輔助起降滑車,因此朝霧級並不算真正具備同時操作2架直升機的能力。

船電方面,朝霧級在持續改進。前三艘配備的作戰系統從初雪級的OYQ-5型升級至OYQ-6型,此系統整合Link-11/14數據鏈,其運算能力自然遠高於原來的OYQ-5。還可以接收從直升機上傳來的聲納浮標信號。從四號艦起則升級至OYQ-7作戰系統,OPS-14C 2D對空搜索雷達也被三菱電機OPS-24 3D電子掃描對空搜索雷達所取代。

朝霧級共建造8艘服役,雖然沒有什麼驚人之處,但對空、對海、反潛能力全部具備,絕對是個海上多面手。2000年後逐步被新一代村雨級和高波級取代,降級為地方隊的訓練艦。有意思的是,海自後來資金緊張,部分朝霧級驅逐艦在淪為訓練艦後又重新到一線部隊服役,真可謂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附:本級各艦

DD-151朝 霧(あさぎり/ Asagiri)

DD-152山 霧(やまぎり/ Yamagiri)

DD-153夕 霧(ゆうぎり/Yuugiri)

DD-154天 霧(あまぎり/ Amagiri)

DD-155濱 霧(はまぎり/ Hamagiri)

DD-156瀨戶霧(せとぎり/ Setogiri)

DD-157澤 霧(さわぎり/ Sawagiri)

DD-158海 霧(うみぎり/Umigir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錄談 的精彩文章:

南海變化風向標—越南購進第二艘漢密爾頓級巡邏艦
電子戰能力超過054A—剩下6艘053H3升級後繼續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