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你一生的運氣,都藏在這4句話里

你一生的運氣,都藏在這4句話里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有書宋清辭?· 主播?| 亞楠

俗話說:家訓傳家久,家風繼世長。

一個家族想要長久,靠的不是錢財和聲望,而是靠家風和家訓。

曾國藩家族,十代傳承,代代出英才,個個是精英,無論是道德品格,還是經世才幹都為後人所稱頌。

曾國藩臨終前對子孫留下的四句話,讀懂了更是受益終生。

慎獨則心安

《禮記》有云:

「君子慎獨,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貞。」

所謂慎獨,就是無論是否有人在場,都能管理好自己的行為舉止,修養好自己的人格品性。

元代大學問家許衡一日外出,正值盛夏,天氣炎熱,許衡走在路上也覺得口渴難耐。

剛好路邊有一顆梨樹,許多路人都跑去摘梨解渴,只有許衡在樹下靜坐不動。

別人覺得他傻,跑去問他:

「有梨可以解渴,你為何不摘?」

許衡回答:

「這不是我的梨,不能亂摘。」

那人笑道:

「世道這麼亂,梨樹哪有主人呢?」

許衡正色說:

「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人前守矩易,人後守心難。

看一個人品格如何,不僅僅要看他的人前表現,更在於其在無人之時,是否能夠依舊品行如一。

明代大學士徐溥,從小就天資聰穎,十分用功。

私塾老師見到他的口袋每天都鼓鼓的,十分好奇,便問他裝了什麼。

本以為可能會是一些小玩具,卻沒曾想,小徐溥口袋中的是他自己摘抄的「聖賢要語錄」。

無論是否有人監督,小徐溥都會以聖人的言行來要求自己。

在他身上發生的,還有個有名的「徐溥儲豆」的故事。

徐溥在書桌上放了兩個瓶子,準備了一袋黃豆和一袋黑豆。

若是做了一件善事,便向一個瓶中投一粒黃豆;若是做了一件惡事,便向另一個瓶子投一粒黑豆。

如此不斷反省,不斷改正,也不斷進步。

曾國藩曾說:

「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

如果說自律是一種外在的行為準則,那麼慎獨就是一種內在的修為境界。

慎獨的人,內心清白乾凈,坦坦蕩蕩,心中自然不會被外物所擾,無論處於何種境地,都會滿足而安寧。

主敬則身強

自己獨處時要慎獨,那麼與人相處時就要主敬。

在給其子曾紀澤的家書中,曾國藩寫道:

「敬則無驕氣,無怠惰之氣。」

滾滾紅塵,大千世界,立身之道便是擁有一顆敬畏之心。

《史記》中記載了一則「張良拾履」的故事。

秦朝末年,張良在刺殺秦始皇失敗後,逃到下邳隱居。

經過一座石橋時,他遇到了一名鬚髮蒼白,手持拐杖的老人。

老人走到張良身邊,突然脫掉鞋子丟到橋下,對張良說:

「去,把鞋子幫我撿上來。」

張良年輕氣盛,火氣馬上竄起來了,但轉念一想,對方是耄耋老人,要守禮尊敬。

於是他壓下怒氣,到橋底幫他撿回了鞋子。

誰知老人又將腳伸出來說:

「替我把鞋子穿上。」

張良便又跪在地上,恭敬地幫老人穿上了鞋子。

老人穿上鞋子,大笑道:

「孺子可教也。」

他讓張良五日後早上來此等他,張良雖有疑,卻乖乖應允。

又經過一番考驗,老人給了張良一本書。

這時的張良才知道,這位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黃石公,而這本書就是凝聚著黃石公畢生心血的《太公兵法》。

正是憑著這本奇書和自己的努力,張良終成一代開國名臣。

你敬人一分,人敬你一丈。心中常懷敬意,自己也會收穫美好。

春秋時,楚王問田忌:

「我攻打齊國,有多大把握?」

田忌回答:

「若是申孺帶兵,發兵五萬即可攻下;

如果田居帶兵,需要二十萬方能打成平手;

但如果是眄子帶兵,全軍出動也只能免於亡國。」

楚王問何故,田忌說:

「申孺其人,待人驕傲輕慢,無人願意為之效力;

田居其人,能禮遇能人,卻輕視庸人,所以只能得部分人為之效力;

眄子其人,尊敬能人,愛惜庸人,所以上下左右都願為之效力。」

其後齊國分別以申孺與眄子為主將發動兩次戰爭,果然印證了田忌的說法。

《圍爐夜話》中說:

「立身之道何窮?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尊敬他人,不僅僅是一種外在行為,更是一種內心的態度。

這種「敬」的態度,可以讓人遠離誘惑,不縱慾;可以讓人平心靜氣,不妄動。

因此,主敬是強身養生的第一法門。

求仁則人悅

曾國藩曾對子女說「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

究竟何為仁,《論語》中說: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沒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島,任何人的成功,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

明朝時,有個姓張的軍官負責漕運,路過家鄉時,突然狂風大作打翻小船,只有他一人幸免於難。

此時,他看到湖中還有一隻小船翻了,船邊有人喊救命。

這名軍官自己九死一生,已經筋疲力盡,但還是停住了腳步,叫來附近漁民一起救人。

等人救上來時,張軍官驚喜的發現,獲救的竟然是自己的兒子。

仁愛之心,就好像是一粒種子,春天播種,在秋天就會收穫;在這裡灑下,在那裡就會回饋。

大唐狄公狄仁傑,號稱「桃李滿天下」。

他推薦人才向來不論門第,但凡有才,便推薦給朝廷。

有一次,武則天向狄仁傑詢問可有在想推薦人選,狄仁傑馬上向她推薦了張柬之。

那時,張柬之只是荊州地方官,年紀也大了,名聲沒有狄仁傑響亮,官位更是卑微。

但他辦事幹練,品德高尚,狄仁傑便推薦以他為相。

後來,更是前前後後向武皇推薦了數十人,都成為了當時有名的大臣。

這些賢臣,開創了武則天時期的繁榮盛世,她所統治的時期,被譽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而狄仁傑得到了武則天的敬重,也得到了天下人的愛戴,九十三歲才得善終。

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

自私的人,一輩子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坐井觀天;將心放寬,關心他人,才能突破更大的天地。

君子都知道,想要自立,就要先立人;想要自己發達,就要先讓別人發達。

以己之心,度彼之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如此仁心,又怎會不成功呢?

習勞則神欽

東漢天文學家張衡說: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勤勉勞動使人精神振奮,安逸怠惰使人消亡。

曾國藩特彆強調生活中要刻苦勤奮,不能好逸惡勞。

咸豐四年,曾國藩給弟弟們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

「吾來子侄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

不許坐轎,不許使喚人取水添茶等事。

其拾柴收糞等事,須一一為之。

插田蒔禾等事,亦時時學之。

庶漸漸務本而不習於淫佚矣,至要至要,千囑萬囑。」

當時的曾國藩,組建湘軍,戰功赫赫,已是皇帝面前的紅人;

當時的曾家,富甲一方,樹大根深,已是湖南當地的大族。

然而即使如此,曾國藩仍然要求家族中的子侄:

半耕半讀,不許坐轎,自己倒茶,甚至要親自拾柴收糞。

這樣的日常勞作,與平常人家無異,哪有半點的官氣?

曾國藩不僅對族中男子有勞作要求,對於族中的女人,他都有「嚴苛」的規定。

曾家的女人們,每天要做足四件功課:

第一件功課是「食事」:早飯後,做小菜點心酒醬之類;

第二件功課是「衣事」:巳午刻,紡花或績麻;

第三件功課是「細工」:中飯後,做針黹刺繡之類;

第四件功課是「粗活」:酉刻做男鞋女鞋或縫衣。

無所事事,確實輕鬆,但輕鬆過後便是空虛;

有勞可習,流下汗水,但汗水之下,是精神的充實和滿滿的收穫。

俗話說: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曾國藩的後代卻個個出類拔萃。

兩個兒子,曾紀澤成為了傑出的外交家,曾紀鴻成為了著名的數學家;

孫女曾廣珊,是一位優秀的詩人;

外孫俞大維,是民國有名的國防部長;

曾家第四代、第五代乃至現在第十代,也出了許多名人和學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很多人好奇曾家的成功之道,其實都藏在這四條遺訓里:

慎獨則心安,是修心;主敬則身強,是養生;求仁則人悅,是處世;習勞則神欽,是生活。

做好了這四件事,便會一生受益無窮。

- END -

點擊【閱讀原文】,最全零基礎學英語資源領回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兩個字,說透人生!
嫁人前的一個真相,你必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