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口不足10萬的洪洞縣,為何成為了全國很多人民的老家?

人口不足10萬的洪洞縣,為何成為了全國很多人民的老家?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先是紅巾軍農民大起義,接著又是方國珍、張士誠舉起反元的大旗。在長達十多年的戰亂中,雖然最終建立明王朝的朱元璋,趕跑了元朝的統治者,然而連年的征戰,也讓全國各地的人口銳減。當時的河北和河南兩省,人口加起來還沒有超過五百萬,由此可見當時「地廣人稀」的悲慘局面。

而相對來說,山西省份,卻遭受較少的戰亂波及,人口相對比較稠密。對此朱元璋也有清醒的認識,他曾說道:「中原諸州,元季戰爭受禍最慘,積骸成丘,居民鮮少。」當時的人口統計數據表明,全國總人口僅為五千萬之眾,僅山西一省,就有人口四百多萬,幾乎佔據了全國總人口的十二分之一。

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局面下,朱元璋想到了移民的政策。他在頒布移民條令時說道:「山西地狹民稠,下令許其民分丁於北平、山東、河南曠土耕種。」由此一場規模龐大、前後移民十八次,且移出總人口超過百萬之眾的民眾遷徙史,在洪武年間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對於這一歷史事件的記錄,《明史》載:「徙山西太原、平陽、澤、潞、遼、沁、汾民一萬戶實北平。」「遷山西澤、潞二州民之無田者往彰德、真定、歸德、太康諸處閑曠之地,令自便置屯耕種,免其賦役三年,仍戶給鈔二十錠,以備農具。」

對於這次史無前例的大移民,喬楔亭所著的《題大槐樹擬古並序》曾這樣記載:「余嘗游於豫、燕、晉、齊、隴間,每詢姓氏祖籍,多以洪洞大槐樹對。」

而在民間傳說中,「若問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句話也廣為流傳,所以一個令人疑惑的問題是,總人口不足十萬的山西洪洞縣,為何成為了上百萬移民的集體鄉愁記憶呢?

原來在當時,明王朝在山西洪洞縣設置了一個移民集中點,山西全境需要移民的百姓,以及其他省份的民眾,都需要在洪洞縣集結中轉,這也使得洪洞成為了所有移民共同記憶的故鄉。洪洞中轉站附近的大槐樹,更成為了移民記憶深處的節點。

從朱元璋的洪武年間算起,一直到明成祖朱棣的永樂年間為止,明王朝前後在山西實施了長達17次之多的移民活動。

每一次移民,少則上千戶,多則上萬戶,這些大部分從山西移往其他省份的民眾,據統計,僅移出的姓氏就多達812個,這些姓氏遍布「豫、魯、冀、京、皖、蘇、鄂、陝、甘、寧」各省市。

所以時至今日,山西是明朝移民史上移出民眾最多的省份;同時作為移民重要中轉站的洪洞縣,也成為了眾多移民內心深處的鄉愁記憶,很多地方的民眾,一談到自己家鄉的出處時,總會提及洪洞縣大槐樹,這一民族記憶,早已深入骨髓和基因深處。

參考資料:

【《明史》《明實錄》《明初大移民的記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讓沙俄吃虧了?為何從俄國沙皇一直在喊冤
國家哀悼日,慕楓歌歌作出一個決定,不大不小,卻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