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人所有的低級,都因無法突破「邊界困境」

人所有的低級,都因無法突破「邊界困境」

一份有良知的心學微刊

作者:單非

來源:單非的專欄

佛家講:「菩薩下位不知上位,凡夫自位不知他位。」人都是各有其位置的,因這個位置而安立自身,卻同時為自己劃定了「邊界」,局限性就是這麼來的。下位不知上位,就是層次、境界上的邊界;自位不知他位,就是格局、視野上的邊界。

韓寒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我也曾對那種力量一無所知」。說的是自己感覺自己撞球打得不錯,一次有機會和九球天后潘曉婷打球,就以為雖有實力差距但自己還有一線機會,結果一晚上都在開球,因為開完球後就只能眼睜睜看著潘曉婷一路把球全部打進洞。又回憶起自己的中學時代,因為自覺足球踢得不錯,也在校內比賽、上海中學生賽中拿過冠軍和四強,於是以為「我護球很像梅西,射門很像貝利,曾經一度覺得可以去踢職業聯賽」。結果高中二十歲時參加了一場比賽,己方集結了上海各高中校隊優秀球隊的優秀球員,「二中菲戈、附中克林斯曼、楊浦范巴斯滕、靜安巴喬」等等,韓寒自己是「金山齊達內」;對方則是一支上海職業隊的兒童預備隊,都是五年級左右的學生,所以韓寒他們賽前商量著要對小孩下手輕一點;結果上半場僅20分鐘,便被對方狂灌20個球,20:0,對方教練中止了比賽,因為怕影響小學生的心智健康。

這就是業餘和專業的差距,專業所達到的高度,其實根本是業餘所無法想像的,哪怕你是業餘高手。這也是下位不知上位的樸實展現,真正展現正是那些聖人大德所達到的修行高度、深度,也是我們這些業餘修行人根本無法想像的。而我們卻以為自己可以靠近,甚至以為自己懂,張嘴就能來,都不知道什麼叫敬畏。

估計很多人也聽過一個笑話,一個吃不飽飯的農民,跟人吹噓皇帝的生活:天天吃饅頭。這又是自位不知他位的樸實展現,今天所謂「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但說到底,一切邊界都是精神的邊界,閱歷和環境只是助緣而已。比如,貧窮可曾限制了莊子的想像力?可曾阻礙了顏子的層次?

探究起來,人所有的困境,其實都是一種邊界困境,就是邊界困境造成了人所有的低級愚昧;所有的低級愚昧都是因為存在著一個邊界,而你突破不過去甚至看不到。再比如,往大了說,人生的邊界就是死亡,人的一切如果能真正以這個邊界考量,所謂向死而生,活著的狀態便會全然不同,一定不會再那麼執迷,一定不會再有那麼多的執著。事實卻是,人都會死,這誰都知道,但也只是知道而已,我們不能真切觸摸到這個邊界,更談不上望向邊界之外,跟突破過去更一點關係都沒有。這就是為什麼禪宗能悟道的大德,都是「生死心切」,他們稱悟道這件事叫「了脫生死」,他們要明白的事叫「生從何來,死向何去」,就是因為他們真切觸摸得到這個邊界,這就叫根器,因此能望向邊界之外以及突破過去。往小了說,就像如今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錯位教育,把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以成年人身處社會的標準要求孩子,那也正是源於不能突破甚至看不到自己的邊界,所以不能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和著想,不能為孩子做真正具有意義的著想和引導。父母子女間是如此,夫妻間、朋友間、同事間、領導下屬間等等,也都是如此。

所以人一生的開化和提升,首先就是真正看到和正視這邊界的存在,然後要努力望向邊界之外,最後才能具備突破邊界的可能和希望。那麼要怎麼做呢?

下位不知上位,這可以稱為「內邊界」。突破內邊界的要害,在「第一念」。因為第一念才是先天——邊界之外,一旦落入第二念便屬後天——邊界之內。這第一念和第二念是什麼意思呢?譬如很多時候當我們遇到事時,會有個當下反應之意,這就是第一念,是一種直覺和洞察;但很多時候又會「轉念一想」,這一轉念就成了第二念,屬於思慮分別。舉個例子,街上遇到倒地老人,隨之生起的幫扶之心,便是第一念。可轉念一想,這是不是訛人的?這就落在第二念。人最開始都是遵循第一念的,這就叫初心尚在、本心明白;閱歷的事多了便都遵循了第二念,這便叫忘了初心、失了本心。你肯定會問,現在訛人的太多了,萬一真被訛了呢?所以第二念才是對的。那你再往長遠了看,這種互害模式的現象多了,慢慢大家就會明白這樣對誰都沒好處,輿論倫理也會聲討和壓制,政府也會出面規範和保障,慢慢還是會導向第一念上來,那麼最終哪個是對的呢?所以最長久的路,就是最合於道義的;真正的宏觀,就在當下的道義判斷里;這是一大玄機。

所以最終人要遵循的還是第一念,這就是先驗所在;只是少不了智慧的加持,這便是經驗的價值。最終應該是一種先驗和經驗的結合,方式就是經驗服務於、圍繞著先驗,這樣就能既不失初心本心,也不失智慧聰明。譬如訛人成風時你還是不管不顧地去扶,那隻能叫愚蠢;而現在有些人已經學會了先拍照錄像以保留證據再去扶,就是很好的表現。總之第一念才是本,一定不能昧了這個本,不能兩全時也要優先照應這第一念。第二念必須是第一念的展開和輔助,而不是獨立運作,才是無咎的,才稱之為智慧而不是機巧出世與入世,道德與謀略,便是從這裡歸一。

第二念涉及的其實就是認知,只是認知是有「根」的,它有一個源頭和出來的地方,這裡就是第一念。而人都是始於認知終於認知,卻從來沒有審視過這個根在哪裡,所以認知本身就是內邊界所在。因此邊界恆在,眾生恆迷,而無法實現突破過去的開悟見道。因為第一念就是天道、佛性,直下所現,才是本體所顯。打破這個內邊界,便是由下位升於上位,破一分便上升一分,居上位才能知上位。所以禪宗修行之本,就是息念,所謂「不須求真,唯須息見」,息的就是第二念,契會本來的關鍵就是「決定不流入第二念」。息念所歸復到的本來覺照狀態,就是第一念之土壤,禪是土壤之學。運用第一念最直接明了的,就是王陽明的致良知,良知對是非善惡的當下判斷,便是第一念之種子,心學是種子之學。而種子本是長在土裡的,土裡自然就有無量種子,一切只看有沒有因緣觸發;有種子就能進入土壤,有土壤就能生長種子,禪與心學的別與不別,不過如此。第一念,同時就是土壤和種子,最終奧妙是在「同時」上,這要自己體認。

我們怎麼歸復到第一念,禪與心學也正是兩條直通究竟的路。此外我這裡還有個「密法」分享給大家,就是多反問自己,常自己問自己——心中有大疑惑時,遇到深困境時,陷入纏縛不得脫身時,東沖西撞走投無路時……不思慮不思考,就問自己:究竟是怎麼回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對的到底是什麼?……讓你自己的心自己給出一個答案,若沒有給出就更精誠靜心,接著再問,一再追問,直到給出。因為這個答案就是第一念的答案,你思慮出來的則都是第二念答案。人們都以為我就是我,古聖則明白告訴我們這個我其實是五蘊、天人和合而成,這裡「龍蛇混雜,凡聖同居」。道家儒家說神明在自心中,佛家也說佛在自心中,所以這樣自問,便正是以凡人之身而參問神佛、聆聽聖諭。

自位不知他位,這可以稱為「外邊界」。突破外邊界的要害,在「破常規」。前段時間曾有個關乎人類智力尊嚴的大戰,便是代表著人類智力高度的世界頂級圍棋高手,與人工智慧阿爾法狗的對決。先是韓國傳奇棋手李世石對戰阿爾法狗第一代版本,結果是2:1,李世石只贏了最後一場。後來是當今排名世界第一的棋手、中國的柯潔,與阿爾法狗第二代版本的對決,結果柯潔以3:0慘敗。到第三局時,柯潔竭力想維護最後的尊嚴,而下到中場卻突然情緒失控衝到休息室痛哭,叫喊著「我贏不了,我做不到,它太完美了」。兩場對決,李世石的一勝和柯潔的失控,則都是源於發生了同樣性質的事:李世石在第三場中場,下出了不但人類棋手不會走、阿爾法狗也不會走的一著,阿爾法狗是基於學習而不斷進化的人工智慧,它是經驗主義的,這下它就懵了,接下來昏招連出,李世石由此取勝。柯潔的遭遇則是反了過來,第三局棋至中場,是阿爾法狗走出了一步他根本無法想像的棋,所以他才崩潰了。

這非常鮮明而慘烈地告訴我們,智力本就是有局限的,因為它是經驗主義而遵循常規的,智力的高低不過就是經驗的多寡和常規的寬窄,僅此而已。這局限的邊沿,便是外邊界。即使阿爾法狗走出了柯潔無法想像的棋著,那也是它的經驗和常規邊界大於柯潔而已,而不是它像李世石一樣,靠的是承接自天地的靈明。後來柯潔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阿爾法狗第三代版本出來後,與狂虐柯潔的第二代版本又下了100局棋,結果是100:0;智能如此進化速度如此,要真有這種靈明,世界還是人類在主宰嗎?這個無邊界的、超驗的、能夠打破一切常規的靈明,或者說終極智能,才是人之智慧真正的尊嚴所在。而不在經驗和計算,這點人註定是比不了人工智慧的,就像人的計算能力不可能超過計算機。而圍棋本就是經驗和計算的遊戲,所以柯潔輸給阿爾法狗,並不丟人。世事如圍棋,要明白要開拓的是圍棋藝術,而不是圍棋技術。

如何打破這個外邊界呢?李世石的贏和柯潔的崩潰也已鮮明而慘烈地告訴了我們,正是打破常規。從計劃好、計算好,轉向不靠計劃、不依計算,而要能靈光一閃、打破超越。所以易道最為精深博大、複雜全息,「與時偕行」正是其根本主旨,「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正是其根本宗旨,變通的內核就是打破常規,適應只是結果,變和通乃是因果關係。只是這是理想化的大成狀態,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慣性太大,定勢太強。但至少要學著走走自己平時不會走的棋,至少要有意識地去這樣訓練自己,要努力去求變,不斷提高自己的破局能力。在求變之中把自己逼出個靈光一閃,則是最好的準則和依靠說白了就是要學著「出格」,學著做個出格的人,學會做些出格的事,但在做之前要能先接收到其中的妙意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等,都是有關的思維工具,很多人之所以學不到、用不好,就是因為不懂得先要使勁逼自己求變、再以逼出靈光一閃為準則這兩大根本要點,它們不是亂用的,不是逆個向、發個散那麼簡單,否則只是胡來而已。

總之,人的格局便是這麼大起來的,視野便是這麼寬起來的,如李世石,成敗往往繫於此處。更重要的,如此你才能活得更有滋味,你的生命才能更寬廣。靈明發顯深了,共情通感能力也會跟著強;可能性發掘多了,就更能理解和把握世事他人的複雜性;於是自然就能由自位而知他位,包括他人、他事、他境,必須在這通而為一中才能真正實現。否則只說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類,是很難做到的。

而內邊界之破,正是外邊界之破底下的靈明不昧。外邊界之破,正是內邊界之破頂上的萬壽無疆。內外雙運,事半功倍。

有邊界曰低級,破邊界曰高級,無邊界曰超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看清華、哈佛學霸日常,發現共同點:能用最少資源創造最多價值,才是優秀
真正殺死感情的不是爭吵,不是欺騙,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