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人到中年,養好「三心」,便可頤養天年

人到中年,養好「三心」,便可頤養天年

萬千人海里,幸好遇見你。

點擊右上角「關注」,你的心事有我願意聽。

人到中年,總不免要面臨著人們所說的「中年危機」。

這是因為,到了中年這個年齡段,可以說是人生最為艱難和辛苦的時期。上要行孝父母,下要撫養兒女,同時還要維護好家庭的和諧穩定,以及承擔工作事業所面臨的種種競爭、挫折。

人到中年的苦,不是到了這個年齡時段的人,是無法體會到的。

所以,古人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句話,既是對中年人前半生的總結,也是對中年人後半生的要求。

告誡中年人到了這個時段,很多事就要看開了,要順勢而為,不要逆天道而行。這樣,才會平安的度過人生的下半場。

所以,古人到了中年的時候,都講究修心養性。到了今天這個時代也一樣,中年人要想後半生順順利利,也需要養心。

人到中年,養好「三心」,便可頤養天年。

01

第一:仁厚寬容之心。

無論年輕時多麼放蕩不羈、狂傲暴戾,到了中年,這樣的性格脾氣都要改改了。

無論從中年人的身份,還是從身體機能方面來說,人到中年,如果還是說話做事不懂規矩,為所欲為,玩世不恭,遇事不冷靜,動不動就發脾氣,甚至動手。

這樣的表現,和中年人的年齡極不相符,給人以不沉穩,不成熟的表現,無論在工作上,還是處事方面,都會降低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威信,讓人看不起。

同時,也會給子女帶來負面的模仿效應,給子女樹立不了好的榜樣,損壞自己在子女心中的尊嚴和形象,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

所以,到了中年,應該收收過去的壞脾氣,和不好的行為表現,培養自己不爭、不傲、不氣、不暴的仁厚寬容之心。

凡事要看得開,不要斤斤計較,心裡要容的下人,不衝動做事,不亂髮脾氣,對人要時刻保持善意,以善良仁愛的心,看待周圍的人和事。

這樣,才能讓自己時常有一顆恬淡的心,對於中年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好處。

02

第二:平常之素心。

晚清名臣曾國藩曾經說過,做人要遵循下面這16個字,才能讓人活的不那麼累,心情時常都輕鬆。

這16個字就是:物來順應,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未來不迎。

曾國藩說的這句話,總結出來就是,讓人要活在當下,有一顆看待人和事物的平常心。

中年人感覺到累,多數都是心累。就是因為中年這個時期,心裡承載的東西太多了,有對過往的牽掛和遺憾,有對未來的焦慮和迷茫,也有對當下各種紛繁蕪雜的事,放不下等等。

這些東西,都會讓中年人感到身心疲憊,煩躁焦慮,長久下去,中年人的人生,可能不是輸給了繁重的工作,和複雜的人情世故,而是輸給了自己的心情。

所以,保持一顆平常心,有一個好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大事看成小事,小事揮手放過。不要把眼前的事看得太複雜,要有一顆素心,通俗的說,就是赤子之心,用簡單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也會變得簡單。

中年的時候,活得不應該是財富和感情,活得應該是心情。沒有好的心情,人就會被各種生活壓力擊垮。

03

第三:隨遇而安的樂觀之心。

卡耐基說,性格決定命運。

心理學上,從人面對生活的態度方面,把人的性格大致分為兩類,既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

人生總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和坎坷挫折,樂觀的人,把挫折看做生活的調劑,和對自己人生歷練的機會。悲觀的人,則把這些看做是自己命運不好。樂觀的人在困境中也能發現生機,悲觀的人,即使腰纏萬貫,也總是會擔心被人偷。

兩種性格,面對同樣的生活境遇,就會造就完全不同的人生。

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以及受烏台詩案的影響,最開始被皇帝流放到嶺南,成為有史料記載的,古時第一位被貶到嶺南的官員。

但是,蘇東坡並沒有因此而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反而在嶺南過起了隨遇而安的生活,在當地飽食了甘蔗、荔枝、香蕉等水果,整日飲酒、吃美食、寫詩過得很開心。並留下了千古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

狂放豪邁之情溢於言表,這句詩傳到了皇帝的耳朵里,皇帝很生氣。想著你還過的怪舒服的,還「不辭長作嶺南人」,這不是跟我叫板呢嗎?一氣之下,把他貶到了更遠的海南島。

當時,蘇東坡已經61歲了。到了海南島後,他又發現了當地的美味佳肴生蚝,每天飽餐,還把這個發現,寫信告訴了弟弟蘇轍。

蘇東坡在困境中,隨遇而安,樂觀面對不平遭遇的心態,不得不讓人敬佩。

04

中年時期,各種生活壓力會接踵而來,可以說誰也逃不掉。但是,用怎樣的心情和人生態度去面對這些壓力,就是個人的選擇了。

不管怎麼說,人到中年,生活雖苦,「三心」不可丟。

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苦中也會找到樂趣,也會激發人的潛能。所以,人到中年,生活雖苦,心態很重要。

.END.

作者:雪落無塵,作家,情感諮詢師。遇到任何情感困擾,都可以發私信給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落無塵 的精彩文章:

是不是值得你交心的人,拒絕一次就知道了
《陳情令》:遇見藍忘機,是魏無羨的幸與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