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家人之間出現這兩種心理,往往是家庭開始衰敗的徵兆

家人之間出現這兩種心理,往往是家庭開始衰敗的徵兆

人一生的成長與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和後天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可見原生家庭對每個人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一方面,原生家庭間的相處模式是一個人接觸社會後的準則;另一方面,原生家庭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的性格。

倘若原生家庭經常吵嘴,那麼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也是暴躁的、無序的、偏激的;如果原生家庭是和諧的,那麼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便是謙和的、友善的、溫煦的。

所以,心理學家對此展開研究,家人之間出現這兩種心理,往往是家庭開始衰敗的徵兆。

情感缺失

情感缺失屬於原生家庭糾紛衍生的一種情感,它的影響和傷害是有跡可循且潛移默化的,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關注不到位,最終造成情感缺失的後代的產生,這種影響是巨大的。

情感缺失是指在各種環境因素之下,例如父母忙於工作對孩子缺乏重視、父母關係不和諧被孩子看在眼中等,這樣的父母既看不懂孩子的實際需求,更不懂如何回應,所以造成三項實際問題:不回應、不可及或遺漏。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是因為缺失母愛、父愛、甚至二者都缺乏的情況,當他們面對困境,總會呈現情緒低落、思想偏激的情況,不知道自我關懷(self-care)如何實操。

這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父母不僅沒有教會他們如何處理負面情緒,反而時常為他們製造負面情緒充盈的惡劣環境。

隨著時間潛移默化開始,這類孩子會首先造成自卑、自私的心理,認為自己不被需要,認為自己的情緒不被重視。

因為孩子的心目中總會把父母的爭吵歸為自己的過失,為了讓父母不再爭吵,為了換得父母的重視,他們不予理會的需求都是不被需要的,自己應該摒棄。

由此可見,一個原生環境糟糕的家庭缺乏基本的交流溝通能力,而這樣會使得孩子與家長明明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依舊看不懂彼此,這樣很容易使家庭凝聚力渙散。

子女多的家庭尤為明顯,經常出現即使有很多子女,老人年邁時卻沒有子女在一旁照顧,反而大張旗鼓的爭家產,家庭關係徹底破裂難以和解,這與早期孩子的培養有很大的關係。

內心極其敏感

內心極其敏感某種角度上等同於現今的流行語「玻璃心」,一旦出現極其敏感的家人,他們會在意你的一舉一動,比如他們招待你,你有沒有感到滿意、飯菜你是否覺得可口。

你的一顰一笑都成為他們猜測你內心實際想法的風向標,所以他們具有極強的情緒感知力和情緒洞察力,他們很在意別人的評價,為了獲得良好的風評,甚至可以做到很多。

這種內心極其敏感的人的精神始終都處於高度緊繃狀態,保持著高強度的情緒敏感,但長此以往耗費精神力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比如無邊無際的猜測,總是想太多導致誤會頻生,這樣的人本身家庭氣氛就是沉悶無趣甚至有些嚴肅的,長期生活在這樣環境的人會因為太注意別人的評價而畏畏縮縮。

心理學家認為情緒的高感知力既是上帝的禮物,又是惡魔的饋贈,這是於社會生存而言極其重要的一項能力。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對周遭環境變化的敏感,對行業發展的敏感都是有利於生存和發展的。

這類人可以把事情辦理得井井有條,但是他們對規劃十分嚴謹,如果有人沒有按照規划行動,或者事情朝著非預期的方向發展,他們會變得暴躁。

變得愛推卸責任,表現出極強的控制欲,為了將事態掌控在自己的預期內,所以他們對身邊的親友有一定的能力要求才會經常往來。

另一面由上述環境來看,這類敏感性高的人群其實對人的關愛是很少的,更趨向於《理想鄉》中的美好世界,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能力各司其職。

但是現實社會並不是這樣的,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意料之外,所以他們很難與人真誠交流,基本秉持著「完美主義者」對別人的心裡不屑但面上過得去的狀態。

然而別人也能感受到這種氣氛,久而久之風評還是會變成虛偽和警惕太高、冷情之類,承受額外的心理壓力,自己還沒辦法改變,因為天性已然如此,防備成了本能。

如果你的親戚具備上述這樣的心理,首先原生家庭不可選,先天的因素我們已然無力更改,但逃離原生家庭,尋找自己喜歡的環境的能力,和改變自己的勇氣一定要有。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遊戲打得菜長得還丑的人,為什麼還能通過遊戲找到女朋友?
心理學:背後說人壞話,其實是一種人際交往中建立「優勢」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