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你之所以感到不快樂,是因為選擇太少了

心理學:你之所以感到不快樂,是因為選擇太少了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最近的你快樂嗎?

或許你被繁重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或許你的錢包因為沒有錢而只算個包,或許你正在經歷一段痛苦的關係……

我想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經歷,也有著不同的感受。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因為「不夠快樂」而把自己淹沒在人群里。

最近有一位朋友向我傾訴,她說自己處於人生的瓶頸期,她已經很久都沒有開心的笑過了。

因為苛刻的導師一遍遍的催稿,讓她的研究生日子並不好過。再加上遇到了渣男,一段感情告破,自己還覺得很受傷。在外要忙著接項目掙錢過日子,回到家裡還要沒日沒夜的寫畢業論文。

「生活快把我給勒死了」——她表示既無奈又無力。

我問她,這樣的生活能夠接受嗎?她表示不能。我又問她,既然不能接受那有試著做任何改變嗎?她沉默了很久,搖了搖頭。

你看,很多人都是這樣,不能接受生活的樣子,又不做任何改變,還要自怨自艾,懟天懟地。

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心理效應——霍布森選擇效應(Hobson choice Effect)

在1631年,英國劍橋商人霍布森將自己的馬匹放出來供顧客挑選,但是只允許大家在馬圈的出口挑選。由於馬圈口只有一個小門,高頭大馬都出不去,能出去的都是些瘦馬、小馬、賴馬。

大家挑挑選選,都自以為選到了最好的馬,實際上買到的馬品質都不怎麼樣。

這就是在有限空間和思維力之下,所造成的必然結果,後來也被很多人稱為「陷阱式」決策。

我們每個個體都有著自己的社會角色需要扮演,但是霍布森選擇效應會使得很多人難以完成創造性的學習、生活以及工作,這也是社會心理學角度所剖析的結果。

一旦我們的思想閉塞,選擇方案寥寥無幾,那麼我們也沒有多少可以選擇的餘地,也同樣難以做出對比和判斷,最後自然也就難以獲得一個好的成果。

「如果你感到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很可能這條路就是走不通的」——這就是生活辯證法所給我們的啟示。

同樣的,我們之所以感到不快樂,就是因為我們的沒有做出選擇,亦或者說我們能夠選擇的選項太少。倘若我們將創造性思維扼殺在搖籃里,那麼快樂也會離我們而去。

都說打開快樂人生的有三把鑰匙:接受、改變、離開。

當我們面對生活給出的難題時,如果不能接受,那就改變;如果不能改變,那就離開。如果有更多的人有這樣的想法,我想世上快樂的人又會多出幾個。

然而關鍵就在於,大家往往沒有意識到,我們的生活不是單選題,而是多選題,並且可供選擇的有很多。

曾經有一位來訪者,他說自己經歷了兩次高考,兩次研究生考試,但是這四次結果都不盡人意。他還是不甘心,還想再參加一次研究生考試。我問他,對考研的執念到底源於什麼?

他說自己沒得選。但是,真的沒得選嗎?難道不考研的人生,就註定會輸嗎?

他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走其他的路。

他是一個動手動腦能力非常強的人,尤其是在面對一些需要邏輯思考的問題上,他總是能讓人眼前一亮。

但是卻偏偏放不下「考研」這個想法,好像這輩子考不上研究生,他就什麼都做不了一樣。

否極泰來,這時《易經》里的話,也同樣是生活的智慧。非得鑽牛角尖的人,好像做什麼都不會快樂。

《圓桌派》里的竇文濤曾經說,一個人之所以感到不快樂,是因為他的注意力總是向內的。越是關注自己的情緒,就越難以感受到快樂,從此陷入一個死循環。

我很能體會這段話的意思。這就好比你弄丟了一個物件,你就在你剛剛活動過的區域里轉著圈的找,越找越著急,越著急越找不到,越找不到就越想要把這個區域翻個底朝天。

結果你在自己的另一個包里找到了。

英國哲學家羅素也是典型的心思細膩、性格敏感之人,於內特別關注敏感的自己有著怎樣的情緒變化,於外又極其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漸漸地,就變成了「被情緒所控制」。

在這樣的情況下,個體對自己情緒的感知和分辨能力就處於極其低下的狀態,我們難以分辨快樂和不快樂,也就難以找到出口。

這個時候,轉移目標就可以了。不去關注自己的不快樂,不去關注自己為什麼不快樂,而是去關注那些可以給你帶來快樂的東西。

再回頭看看,就是因為你不能接受那些讓你感到不幸的人或事,所以才感到痛苦,那我們就打開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去改變這些讓你難受的事物。

如果難以改變,或者改變了也不奏效,那為何不幹脆一點,直接丟棄這些難以接受的東西呢?

朋友,你瀟洒離開的樣子真的很帥。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gnitive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性格內向、特別不善於交際應酬,建議從事這4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