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夜暴漲34億!「後浪」推的不是「前浪」,是B站!

一夜暴漲34億!「後浪」推的不是「前浪」,是B站!

五一小長假,「後浪」徹底火了!

後浪是不是推前浪,人們爭論不休,但後浪把B站推向「風口」和「浪尖」,沒有任何懸念!

市值一夜暴漲34億,最大贏家是B站

5月3日,著名「二次元」網站B站(嗶哩嗶哩)推出五四青年節演講《後浪》。

B站稱這是「獻給年輕一代」的宣傳片,當天在《新聞聯播》黃金時段播出,此後,在微信,朋友圈,微博刷屏。

截至目前,《後浪》在B站的播放量超過1000萬,彈幕超過16萬。

《後浪》成為這個五一小長假最火的話題。

整個短片,文案正能量,片子拍得好,國家一級演員何冰老師講得也非常出彩。

這種正面的,意氣風發的青年形象,燃燒起了青年人心中的「火」與「光」。

不過,隨之而來的是爭議不斷。

很多人表示,感到熱血沸騰,轉發分享的都是「前浪」,而作為短片的主人公的「後浪」心中卻毫無波瀾。

有不同觀點才會有流量,在話題的爭議中,可能前浪贏了,可能後浪贏了,也有可能都沒贏。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B站贏了!

在美股上市的BILI股票一改此前的頹勢,開盤大漲,最高漲幅一度接近8%,截止到收盤,B站股票收於26.53美元每股,大漲5.53%,市值較前一天多了4.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4億。

不僅股價大漲,市值暴增,BILI的知名度更是一飛衝天,此前,由於是「二次元」網站,更多的是「後浪」的年輕人關注,現在,「前浪」也知道有這樣一個網站了。

短片《後浪》帶來的廣告效應是驚人的,無論花多少錢請多麼大牌的明星都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

B站盈利前景如何?

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B站,只知道其是一個視頻網站,相對於抖音,愛奇藝的功能,也許並不太了解。

嗶哩嗶哩,英文名稱,bilibili,簡稱B站。

B站是中國年輕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區和視頻平台,該網站於2009年6月26日創建,被粉絲們親切的稱為「B站」。2018年3月28日,嗶哩嗶哩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

B站早期是一個動畫、漫畫、遊戲內容創作與分享的視頻網站 。經過十年多的發展,圍繞用戶、創作者和內容,構建了一個源源不斷產生優質內容的生態系統 ,B站已經涵蓋7000多個興趣圈層的多元文化社區。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B站月均活躍用戶達1.28億,移動端月活用戶達1.14億 ;其中18至35歲用戶佔比達78%。2019年第四季度,B站月均活躍用戶達1.3億,同比增長40%。

2020年以來,B站開始陸續有明星入駐,類別還很廣泛,既有大學教授,也有財經達人。

B站早期主要是一些動漫,遊戲的分享視頻網站,現在,他們開始逐漸擺脫對遊戲的依賴,財報顯示,B站非遊戲業務收入同比大增157%,佔總營收的比例達到57%。

特別是廣告業務收入表現亮眼,2019年第四季度,廣告業務收入增長81%。

近期,B站開始綜藝和音樂上發力。4月初,B站宣布獲得索尼4億美元的戰略投資,用戶可以觀看索尼音樂旗下曲庫MV。

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出,B站在努力轉型和「出圈」。

企業,不是公益性組織,最終的目的都是要盈利。

那麼,嗶哩嗶哩的盈利現狀如何?

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B站總營收為6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

收入大增,卻依然有增收不增利的困局,2019年第四季度,B站凈虧損為3.87億元人民幣,同比擴大102.9%。

B站在二次元網站領域,有著絕對的優勢地位,無論是全年爆火的跨年晚會,還是這個假期被刷屏的《後浪》短片,都吸引了足夠的流量。

B站已經經歷了初創期,成長期,現在應該來到了成熟期,如何把流量轉變為盈利,這是B站當前最需要思考的問題。

行業的困境與機遇

正如短片《後浪》所言,年輕人是積極的,向上的,是未來的主力,也是重要的消費潛力。

無論是動漫,遊戲,視頻分享,以及周邊領域,B站有很多忠實的用戶,多是年輕人,男性居多。

但很大一部分人更傾向於免費觀看,消遣和娛樂,消費能力也不盡相同,如何把看熱鬧的用戶轉換為忠實的付費會員,把流量轉換為實際的盈利,是商業化最大的難題。

現在的視頻網站,短視頻,直播平台越來愈多,形式越來越多元化,競爭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保持獨有的風格的同時,提高質量和消費者認同度,也是提升盈利可能的關鍵部分。

實際上,這種商業化的困局,不僅是B站,很多其他平台也存在。

娛樂至上的時代,各大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層出不窮,好壞摻雜,為了讓大眾能快速地找到真正的好節目,於是各種評分APP紛紛崛起。

這其中,豆瓣就深受大眾喜歡,其巔峰時候日均活躍用戶超2億,這是互聯網世界極少見的。

照理說,豆瓣一枝獨秀,應該能賺的盆滿缽滿,事實並非如此。

但從2011年起,豆瓣創始人總說保持基本盈利,現在依然還是這種狀況,上市計劃很多年了,一直都沒有實現。

高原創,高質量,高情懷,是豆瓣的初衷,也是一直在堅持的風格,但在商業敏銳度上,豆瓣多次錯失了好機會。

情懷與商業,如何平衡,是一個問題。

除了豆瓣,還有虎撲,知乎等平台,擁有足夠的流量,卻遲遲轉化不成收益。

他們都在堅守自己的風格,卻在堅守中與商業化發生了衝突。

互聯網時代,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不一定。

看看現在的直播賣貨,最好的帶貨主播自己的收入都能和所謂影視明星媲美。

每天都有風口,每天都有浪尖。

堅持立足的根本風格,擁有了足夠的流量,就擁有了盈利的可能,多元化時代,競爭再激烈,都會有脫穎而出的機遇。

人們的生活習慣在改變,消費風格在改變,正如一部好電影,質量過硬,口碑相傳,最後一定會取得不俗的票房。

無論是B站,還是豆瓣,虎撲,知乎,在堅守初心的同時,把握互聯網的風口,最後一定能被「後浪」推上「浪尖」。

作者:周松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商報 的精彩文章:

羅永浩開始還錢了,那賈躍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