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如何完成高質量30公里?「月跑量」多少合適?「速度差」怎麼辦?

如何完成高質量30公里?「月跑量」多少合適?「速度差」怎麼辦?

在全球賽事處於「停擺」狀態下,短期看我們無法通過比賽檢驗訓練效果,但是訓練還是不應該就此停止。在沒有比賽的日子裡,我們更應該靜下心踏踏實實進行系統訓練。

對於超長距離耐力項目,全程馬拉松對大眾跑友帶來的身體刺激和挑戰都是巨大的。注重周期訓練,不斷提高自身綜合運動能力,才能在比賽中做到輕鬆自如,從而保證健康快樂地完成比賽。

而提高綜合運動能力,離不開「跑量」的積累,離不開「長距離」耐力課的儲備,離不開「速度耐力」方面的不斷強化。

//

大眾跑者「月跑量」多少合適

//

提起馬拉松運動訓練,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跑量」,日常訓練中如果不積累大運動「跑量」,運動員很難較輕鬆地完成42.195公里全程馬拉松。

日本人依靠「跑量 跑量=冠軍」的馬拉松訓練理念,曾多次在奧運會、世錦賽以及世界馬拉松六大滿貫賽上創造好成績。當然,對於大眾馬拉松跑友而言,並非「跑量」越大越好。

一是大眾跑友的運動能力和運動潛能不如專業運動員,二是大眾跑友的訓練環境和後勤保障也不如專業運動員。因此,結合自身運動能力和訓練環境,合理安排運動「跑量」,提高訓練效率,才是大眾跑友最安全有效的訓練手段。

點擊閱讀:《大眾跑者,每月多少「跑量」合適?

//

如何完成高質量「30公里」耐力課

//

馬拉松運動項目特徵之一,強調運動員的耐力水平。因此,有氧耐力訓練是馬拉松運動員日常訓練最重要的訓練內容。其中30公里以上長距離訓練課,又是有氧耐力訓練中不可缺少的重點課。

專業馬拉松運動員在周期訓練階段,會根據不同階段的訓練目標,幾乎每個周末都會進行一次30公里以上長距離訓練課。現如今不少大眾馬拉松跑友也習慣在周末跑一次30公里以上長距離。

當然,對於30公里長距離訓練課的安排頻率、配速要求以及相關細節,也還是要講究科學、合理,不然許多跑友跑了很多次30公里長距離訓練,但是並沒達到理想中的訓練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8跑 的精彩文章:

田徑世錦賽最精彩的四場男子5000米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