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從魚叉到熊阱—海軍055型大驅將安裝新一代直升機助降系統

從魚叉到熊阱—海軍055型大驅將安裝新一代直升機助降系統

中國海軍的直升機上艦始於「718」工程,當時要向太平洋發射遠程導彈,必須要有配套的艦載直升機。從法國引進的第一代艦載直升機是超黃蜂,主要用於觀測、回收返回大氣層的導彈數據艙,但配套的艦船並沒有安裝直升機助降系統,並不具備在高海況下操作直升機的能力。

真正上艦的反潛直升機還是後來的海豚,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海軍開始在053H1型護衛艦和051型驅逐艦上測試部署海豚直升機。開始是將四平號護衛艦艦艉的設備拆除,加裝一個長15.2米,寬8.5米,高5.6米的直升機機庫和一個長21.6米,寬10.8米的直升機飛行甲板,甲板上設有「魚叉」式助降系統。魚叉系統是從法國進口,包含格柵、橫搖指示燈、下滑角指示燈、可燃性氣體探測報警儀、牽引裝置等設備。

魚叉系統是通過在艦載直升機機身下方安裝一個帶有卡扣結構的液壓桿,著艦過程中「叉」住直升機甲板上的格柵,以此完成直升機和著陸艦之間的剛性連接,因為造型和運作方式類似魚叉而得名。該套系統可以保證中型艦載直升機在6級海況下的安全著艦和固定。同時,得益於剛性連接設計,整個系統的操作比較簡單,運作時間較短,配合絞車能夠在幾分鐘的時間內完成直升機的著艦和收納作業。格柵為蜂窩狀,格柵下設置有排水孔和加熱裝置,這個裝置很有意思,類似於房屋內的地暖裝置,加熱裝置的用途用於溫度低於冰點時格柵下的空間雨雪及水結冰時除冰,格柵下結冰會導致助降叉無法插入格柵。

目前,我國海軍驅護艦使用的均是魚叉系統。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魚叉系統都是從法國進口的。或許有些網友會有疑問,都進口幾十年了,怎麼還沒有國產化。其實,國內研製魚叉系統從技術角度而言沒有任何問題,但沒有什麼性價比,這套系統是個耐用品,不像艦載武器是消耗品,也不像雷達電子設備過幾年就要更新,海軍一年用不了幾套,專門保持一套生產線的成本太高了。

助降系統里還有一個另類,那就是俄國人的防滑網。俄海軍不用魚叉系統,而是在飛行甲板上鋪設一塊長、寬各5米,由棕櫚繩編製的防滑網,卡式直升機降落時就好像獵物進入大網一樣,機輪陷入網中不能輕易擺脫,這就算完成著艦工作了。俄國人吹噓防滑網在5級海況下都可以使用,不需要任務助降系統。其實,我國引進卡28直升機時也順帶買回了防滑網,使用後發現只能在3級海況以下使用,俄國人根本就不靠譜。

以海軍目前的主力護衛艦054A型為例,即可搭載直-9C也可搭載卡-28,則艦上有兩套針對不同直升機機型的配套系統,直-9C用魚叉而卡-28用防滑網。

對於新一代艦載直升機直20來說,海軍現有的兩種直升機輔助著艦裝置都不能滿足較高海況下的直升機起降作業要求,所以無論是055還是052D改進型都需要採用新型的輔助著艦裝置。從055型驅逐艦的航拍圖來看,其主要輔助著艦裝置應該是國產的「熊阱」助降系統,直升機甲板上能看到移動熊阱的軌道,不過055同時還有魚叉系統的那個蜂窩,艦體大就是好,兩種系統兼容。

相比魚叉,熊阱沒有那麼出名,這種助降系統適用於大中型艦載直升機著艦。著艦時,艦載直升機懸停在甲板上空放下牽引索,艦面人員將提前從「熊阱」中拖出的鋼索與牽引索扣住,形成柔性連接,然後「熊阱」利用自身動力將直升機拉到「熊阱」中鎖住完成著艦。與「魚叉」相比,「熊阱」需要2-3名甲板人員進行人工輔助,看似麻煩,但由於「熊阱」自帶固定和移動裝置,實際上其艦上操作效率要比「魚叉」更高,是目前主流的輔助著艦系統。

另外,熊阱系統可以方便地使用固定牽引裝置來移動直升機,將其收入機庫。而我國當年只在兩艘052型驅逐艦上裝備過法國的「薩馬黑」艦載直升機牽引系統,其餘的驅護艦上基本上都是靠人力牽引推動艦載機進出機庫。現在,直20的重量比直9翻番,靠人力牽引已經不合適了,用熊阱系統操作效率明顯高於魚叉。

綜上所述,隨著新一代助降系統和直20同時上艦,海軍的反潛能力必將有一個新的飛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錄談 的精彩文章:

艦聞雜談:海外談中國—八零後軍迷心中神一般的存在
電子戰能力超過054A—剩下6艘053H3升級後繼續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