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B站短片《後浪》刷屏卻被群嘲:承認這個國家越來越好,真的很難嗎?

B站短片《後浪》刷屏卻被群嘲:承認這個國家越來越好,真的很難嗎?

一份有良知的心學微刊

作者:我是王耳朵

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一夜之間,《後浪》刷屏。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段視頻,我建議你,不要錯過一次讓自己心潮澎湃的機會。

隨著老戲骨何冰聲情並茂的演講,視頻里有兩句話,看得人熱血翻湧:

「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是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可也是這兩句話,卻在微博、公眾號、朋友圈引來無數群嘲。

有人在文章里,直呼何冰為何戲子,說「小破站玩起咪蒙的把戲」。

有人在朋友圈裡公開嘲諷,大義凜然地稱「不要諂媚年輕人,年輕人不值得致敬」。

而在微博里,被頂到最上方的評論,是說年輕人被房子綁架了,並沒有選擇權。這算什麼有幸,算什麼好時代?這條評論,收到了將近6萬點贊。

我相信看過這條視頻的你,也會有跟他們類似的困惑:

這到底算不算一個好時代?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到底還有沒有選擇權?

這個國家的年輕人,到底還值不值得致敬?

今天,我就想聊聊這三個問題。相信你看完之後,一定有所收穫。

01

這到底算不算一個好時代?

我的父親,生於1958年。

他1歲到4歲時,恰逢新中國成立後最困難的三年。

在歷史書上,這三年是一個專有名詞:1959至1961三年困難時期

有多困難呢?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記載:

糧、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極度缺乏,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許多地方城鄉居民出現了浮腫病,患肝炎和婦女病的人數也在增加。

據正式統計,1960年全國總人口比上年減少1000萬。突出的如河南信陽地區,1960年有9個縣死亡率超過100‰,為正常年份的好幾倍。

我的老家在山區,有野菜、樹根、榆樹芽,人口密度也沒有平原地區那麼高,所以倒不至於餓死人。

但即便如此,我的奶奶也因為產後營養不良,落下了糾纏終生的病根。

而山腳下的畈區,爺爺親眼看到人們爭相去挖觀音土,回家蒸成饃充饑。最後因為消化不了,活活腹脹而死。

等父親長到8歲,到了入學的年紀,剛念兩年書,又趕上了文革。

學校上課是有一搭沒一搭,大部分時間都在搞運動,搞串聯。

在我還是個學生的時候,父親常常跟我講他學生時代的故事。

念初中時,父親成績特別好。尤其是數學,自己看了課本,就無師自通,每回考試都拿第一。數學老師半玩笑半認真地跟他說:你是個數學天才。

可是父親不這麼覺得,他認為讀書沒用,城裡的大學生都住到我們家柴房,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了。

有一年秋天,學校後山上的板栗熟了。學生們上山打板栗,送到食堂炒熟後,學校分給了全體教師。因為數量不夠,就沒有再分給學生。

結果有好事的學生帶頭鬧事,一張大字報貼到校長辦公室,叫囂打倒資本家的走狗。

校長就這樣被關在辦公室不敢出來,也沒人敢揭掉那張大字報,硬生生在屋裡餓了三天,差點沒命。

這就是我父親的時代,溫飽無法保障、知識不被尊重、階層流通渠道通通堵死。

看起來很遙遠,但其實並不遠,只不過隔了一代人的距離。

反觀今天,我們的時代呢?

再貧窮的家庭,也不至於餓死了人吧?

只要好好讀書考上大學,比如我自己,就脫離了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循環。

我見過太多人,讀過幾本書,就整天把「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掛在嘴邊。

只要地球尚未毀滅,就沒有「最」這一說。

什麼是好的時代?標準只有一個:

那就是這個時代,有沒有比上一個時代文明一點、富裕一點、和平一點、多元一點?

如果有,那就是一個好的時代。

承認這一點,真的很難嗎?

02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還有沒有選擇權?

有個詞在年輕人之間特別火,每年春節前後,都會引起全民討論:

逃離北上廣深。這兩年,甚至開始了逃離省會。

知乎上就有這麼一個故事,點贊5.1萬。

鈞哥是北京一家上市公司的技術主管,手下有個軟體工程師,28歲,能力突出,但就是沒幹勁。

領導交代的事情,按時按質完成;但領導沒有交代,絕不多干一分。

鈞哥很器重小夥子,所以單獨找他聊過幾次,動之以情、曉之以利。可小夥子嘴上答應的好好的,事後該怎樣還是怎樣。

鈞哥鬧不明白,直到有一天,倆人討論一個方案時,小夥子手機忽然響了,跑出去接了個電話,回來後便面帶急色的要請假:

「鈞哥,我家裡有點急事,今天下午和明天,要和您告個假!」

看著他不安的樣子,鈞哥還以為他家裡出了什麼事。

小夥子卻說:「那倒不是。前段時間,我和女朋友在西安看了一套房,定金也交了,忽然通知明天搖號,所以我得趕緊到西安去!」

鈞哥有些吃驚,「你為什麼不在北京買房,而要跑到西安?」

「鈞哥,您是真不知道,北京現在的房價有多高?這半年,我和女朋友都快把北京城跑遍了,隨便一個老破小都要500萬朝上,加上稅費、手續費,首付沒個200萬根本拿不下來!」

「可是,你和女朋友都是做軟體開發的,工作5年,錢應該攢的差不多了吧?」

「您說笑了!我不瞞您,工作5年,省吃儉用,我倆總共攢了80萬不到,這已是極限了。而且,我們雙方的家庭都是農村的,經濟條件一般,即使再攢幾年錢,到時候也不知道北京的房價又漲成啥了?」

中國人講究安居樂業,安居在前,樂業在後。

這個小夥子的困境,似乎是當代年輕人的一個縮影。

所以在《後浪》刷屏之時,那些反對的聲音里,大多人自嘲並沒有選擇。

「前浪一句漲房租,後浪就撲了。」

可是,真的沒有選擇嗎?

這幾天有篇很火的文章,《90後月薪4萬辭職送外賣:不是所有成功,都叫年薪百萬》。

90後小夥子陳建,東北師範大學畢業,原本職業是電影美術設計師。年輕有為,賺的也多。

可是最近,他卻辭職去送外賣了。

人們不理解:「假的吧?工資這麼高他捨得?」「一看就是沒窮過。」

可陳建有自己的理由:

天天熬夜,通宵也是家常便飯;辛辛苦苦做了好幾天的設計,甲方一句話就否定了;還有照片里一眼就能看出來的,不斷後移的髮際線。

辭職之後,陳建就去餓了么做了騎手。

他對現在的工作狀態很滿意,每天工作8小時,不工作的時間就屬於自己。跑了一年多後,連脂肪肝都跑沒了,做騎手讓他找回了自己。

什麼是選擇權?

選擇權,不是可以自由選擇什麼,而是可以自由拒絕什麼。

這個時代,給年輕人的選擇權就在於:

如果你想在大城市發展,那麼大城市敞開大門為你提供工作機會,不論你有沒有學歷,干體力活還是腦力活;如果你想在大城市定居,那麼你得付出李佳琦式的努力,一年直播389場,自問你能做到嗎?

像前文里28歲工程師那樣沒幹勁,可遠遠不夠。

如果你吃不了996的苦,也可以選擇退守到二線、三線,甚至去當外賣員、回農村,一樣有機會成功。

李子柒幼年喪父,被送去寄養;少年輟學,早早外出打工,出身比你悲慘吧?

可人家現在油管粉絲破千萬,年收入過億。

很多人見別人成功就眼紅,張口就是風涼話,可是你看看李子柒那雙手,捫心自問你能付出那樣的艱辛嗎?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對選擇權最大的誤解就在於:

只要做出了選擇,就可以坐享其成。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是這樣的,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我們父輩的那個時代,想讀書沒有門徑,想進城被戶口綁架,那才叫沒有選擇權。

請記住,選擇只是抵達成功的起點,奮鬥才是那條通道。時代只會給你選擇,卻不會代替你奮鬥。

你只有吃下別人吃不了的苦,才能享到別人享不了的福。

03

這個國家的年輕人,還值不值得致敬?

很長一段時間,總有人像魯迅筆下的九斤老太一樣抱怨:

世風日下,一代不如一代。現在的年輕人啊,比我們當年差遠了……

可事實是,每代人的精神氣質,都跟時代息息相關。

歲月靜好時,為什麼不允許年輕人追追星、唱唱歌、跳跳舞?

危機當頭時,只要他們能頂上去、撐起來,就夠了。

3個月前,新冠來襲。一份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的家書廣為流傳。

疫事一起,情形頗烈,武漢三鎮,盡為病土。兒自領命,無一日不著白衣,無一日不在前線,施針葯,救死傷,施我所學,冀有所得,不敢半點兒戲,不敢一絲懈怠,惟望不負二老所囑,醫院所託,國家所命。

此役,萬餘白衣,共赴國難,成功之日,相去不遠,蒼蒼者天,必佑我等忠勇之士,茫茫者地,必承我等拳拳之心。

然情勢莫測,若兒成仁,望父母珍重,兒領國命,赴國難,縱死國,亦無憾。趙家有死國之士,榮莫大焉。青山甚好,處處可埋忠骨,成忠冢,無需馬革裹屍返長沙,便留武漢,看這大好城市,如何重整河山。

這封家書的作者,是湘雅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趙春光。

趙春光的父親,叫趙賀庭。今年75歲了,是一名轉業退伍飛行員。

44年前,唐山大地震,31歲的趙賀庭是第一批運輸救災物資進入災區搶險的戰士。

這兩代父子,恰好印證了一句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數據統計,在全國4萬多名支援湖北醫務人員中,有12000多名90後、00後的年輕人,他們難道不值得致敬?

你應該還記得,80後成長時,曾被貼上「第一代獨生子女」的標籤,一些人稱之為「垮掉的一代」。

但是,2008年北京奧運聖火全球傳遞受到破壞時,汶川大地震撼動祖國西南時,正是80後們迅速集結,保護聖火、保衛國旗、救援震中。

那些用血肉之軀護住奧運聖火的年少身影,那些從救援直升機上縱身躍下深淵的年輕戰士,那些在廢墟上用雙手扒開磚縫的志願者,他們不值得致敬?

無獨有偶,90後成長時,也曾被一些人當作「非主流」,動輒就罵他們「腦殘」。

可疫情襲來時,90後成為戰疫主力軍。他們離開溫暖舒適的家,在請戰書上按下一個個紅手印,在青春的面龐上留下一道道口罩勒痕,他們不值得致敬?

我當然不否認,這一代年輕人里,有人反智,有人無知,比如熱衷於舉報,導致AO3平台被封引起全網罵戰的肖戰腦殘粉。

可是正如每個時代都有值得致敬的標杆一樣,每個時代也都有活該唾棄的對象。這是時代的輪迴,不是年輕人的原罪。

說穿了,他們並不是我們要致敬的對象,他們也稱不上這個國家的後浪。

誰才是中國的後浪?

從來不是那些身穿燕尾服,手捧高腳杯的二代們;也不是那些在鏡頭前秀著低胸和翹臀的網紅們;更不是喊著「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奇葩們。

這個國家的後浪,是趙春光這樣危難時分挺身而出的逆行者,是26歲女工程師葛鈺這樣為中國高鐵保駕護航的實幹家,也是每一個握住父輩的接力棒,代替他們守護好各自小家的年輕人。

在何冰的演講《後浪》里,有這麼一句話:

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與否定。?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與鼓勵。

如果你覺得這個時代不好,這個國家的年輕人不值得致敬,那麼你要做的不是謾罵與嘲諷,而是躬身入局,去建設這個國家,去成為這代年輕人的榜樣,去影響身邊更多的年輕人。

因為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就是你的時代。

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時代便怎麼樣。

最後,借用魯迅先生的一段話作結: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此後如竟沒有炬火,那就讓自己變成唯一的光。

-END-

本文作者:江不流,跟王耳朵不打不相識的損友。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掃描下方二維碼,學習更多國學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不讀書」的人,輸掉了這4點
曾國藩:苦不言說,喜不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