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歡迎入櫃:同性戀的我,竟然愛上了異性,這正常嗎?

歡迎入櫃:同性戀的我,竟然愛上了異性,這正常嗎?

最近看了一部德國電影《Coming In》,故事男主是著名的髮型設計師Tom,也是有名的同性戀,常常拋頭露面為了同志權益發聲。

然而,彷彿背負同志幸福代言人責任的他,卻在某天愛上了異性,當社會上已經為他貼上了愛男人的標籤,而他也覺得自己應該愛男人的時刻,他的心又該何去何從?

和所有第一次發現自己喜歡同性的男生一樣,他第一次發現自己喜歡女生時,慌得雞飛狗跳,覺得自己不正常。

Tom掙扎了許久,終於,在全球媒體鏡頭前,馬上就要接受「同志推廣大獎」時,選擇面對自己的內心,留下了媒體和自己的同志朋友,跑到髮廊追回了Heidi。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疑惑,Tom難道不是同性戀嗎?為何又愛上了異性呢?同性戀真的有變為異性戀的可能嗎?

其實,人的性向是一個光譜,而不是明顯的兩級;人們在這個光譜上移動,而不是固定不變。

為何這麼說呢?以下是一個來訪者的諮詢過程,希望能夠給廣大網友一些啟示。

(PS:本案例已徵得當事人書面授權同意,其個人信息已作技術處理)

小宋(化名)男,陽光帥氣,是一名22歲的在校大學生,同樣是因為性取向的問題,找到李建學老師進行心理諮詢。

但他本身並不情願,雖然有很多女性好友,甚至還經常帶女孩回家過夜的他,實際上喜歡男孩,沒辦法喜歡女孩,對有意跟他談戀愛的女生很排斥。

父母知道後非常震驚、崩潰,感覺天都塌下來了,無法接受他的出櫃,終日以淚洗面,希望他能夠改變自己的性取向。被父母軟磨硬泡之下,無奈的他只好勉強答應配合一下。

01

同性戀需要治療嗎?

電影《被抹去的男孩》中,面對孩子的出櫃,思想傳統的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喜歡同性是一種病,不能理解孩子的性取向,從而送孩子去「轉變治療中心」去「治病」,反而給孩子造成難以置信的心靈創傷。

其實,同性戀只是性取向之一,同性戀者是不需要治療的,他(她)們不是奇怪的群體,不是妖怪,更不是一種病,他(她)們所有的愛都只是正常的愛,同你我一樣。

當自己不接受同性戀性取向,或者不清楚自己是否同性戀,或者把同性依戀當做了同性戀,才需要調整。

比如有些孩子在青春期時,懷疑自己是同性戀,感到很困惑、不安;

也有人發現自己是同性戀,但無法接受,甚至從心底里厭惡,內心痛苦不堪,經歷著恐懼、焦慮、抑鬱甚至絕望。

通過心理諮詢,可以幫助他們深入了解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更立體清晰的認知,從對自己的性取向的迷惑、掙扎、憤怒,到最後的全面、清晰地認識自我,並悅納自己。

現實的情況是,當事人自己不接納自己同性戀性取向的比較少,更多是家長難以接受。

家長們或因傳宗接代的觀念,或因受傳統文化影響,或因自己面子,或擔心孩子不被大眾文化所接受,前途坎坷,老年孤苦,而希望孩子調整性取向。

這給孩子帶來很大壓力,也讓親子關係、家庭關係充滿衝突,影響家庭和諧和父母孩子身心健康。

在和李建學老師諮詢中,父母了解到,在同性戀者中,有一部分人屬於先天因素導致,有一些更多是後天的養育環境和成長經歷導致的,還有一些人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後天因素。

還有一部分,其實是同性依戀,但誤以為是同性戀,他們身體已經到了青春期,開始產生性的衝動和慾望,但心理上還處於「同性期」中(對同性更有興趣,還未發展出對異性的興趣)。

若同性戀的取向由遺傳基因所致,是不可調整的。若因成長經歷、環境因素引起的同性戀,如果其在生活中感到痛苦,並有意願調整性取向的,是可以通過深度的催眠進行調整的。

這個調整的前提,是父母能夠跟孩子好好溝通,得到孩子的理解與配合。而非強逼,只有孩子有調整的意願,才會有良好的調整效果。

02

小宋堅決認為自己是天生的同性戀

父母想到,由於工作原因,兒子小時候是由爺爺奶奶帶。爺爺特別喜愛這個孫子,有時候還會給孫子扎一些小辮子,把他當成寶貝一樣逗著玩。家裡的表姐表妹比較多,還會幫他「化妝」,小時候他是在女人堆里長大的。

所以爸爸對小宋說:「你更多是後天形成的。」

但小宋不這麼認為,因為在13、4歲情竇初開時,他喜歡的就是男生,初、高中時曾按捺不住對暗戀的男生表白了,但對方均無法接受同性戀。

正在上大學的他和另外一所學校的男同學有過短期的交往,但彼此之間沒有發生過性關係。

所以小宋說:我從來沒想過跟女孩子談戀愛,我認為自己是先天的。

最後,小宋與父母達成了一致,確定了諮詢目標:我先做一段時間的催眠治療,若還是不能調整,依然對異性沒感覺,那麼父母就要接受我的同性戀取向,不能再反對我,逼我戀愛結婚生子。

03

諮詢進展情況

隨著催眠治療的進展,小宋慢慢對有意跟他談戀愛的女生的排斥有所減少。

不到半年,在一次聚會中,見到其中一個女孩,他有一種心動的感覺,想要親近對方但沒找到機會。他覺得很奇怪,為何自己會對一個女生也有對男生的那種感覺呢?

諮詢到第8個月時,他有一次報告,他和朋友一起到酒吧玩,並邀請旁邊的2個女孩子一起玩色子。

在玩的過程中,他對其中一個女孩子很有好感,互留了聯繫方式,並送那個女孩子回家。到樓下時,他忍不住擁吻了那個女孩,並且覺得整個人比較亢奮,當然在那種環境下並沒發生別的事情。

有了這樣的經歷後,他更加堅定了自己調整的意向。

他堅持著每周1次的諮詢,到了近1年時,他報告說正在跟一個女生嘗試交往。

但他覺得困惑的是,對於一些能夠打動他情懷的男生,他依然有感覺。為何自己對男生有感覺,對女生也有這種衝動呢?他忽然產生了一種擔憂:我和女友戀愛結婚後,是不是把她變成了一位「同妻」,這是否坑到她了呢?

通過心理諮詢,他了解到,原來絕大多數人是雙性戀。每個人都對同性和異性有著不同程度的好感和愛慕傾向。

還記得開頭提到的德國電影《Coming In》男主角Tom嗎?其實他本人,就是一位雙性戀者。

很多所謂的「同性戀」和「異性戀」,其實是雙性戀,只是本人不知道。

所以,有很多所謂的「同性戀」,到了30歲、40歲,遇到了一個合適的異性愛人,愛情就發生了。也有所謂「異性戀」,可能和一個同性相處久了也會「日久生情」。

真的是這樣嗎?原來還有很多和自己類似的人?小宋非常好奇,特地上網搜了一下,發現果真很多人都是如此。有些網友表示自己以前是同性戀,因為某種原因和機會,後來變成了異性戀者。而另外一些網友之前是異性戀,後來成為了同性戀者。

小宋釋然了,雖然他一開始很堅定自己是同性戀,但他本質上是一名雙性戀者,無論是和同性交往,還是和異性交往,這更多是他的個人的選擇。

最後一次過來諮詢時,他已經和那個女生確定了戀愛關係,親密關係也非常良好。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過來諮詢的,很多人以為自己是天生的絕對同性戀者,

但在諮詢的過程中,或者發現自己其實是對同性的依戀,

或者發現有後天的原因,並會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一開始排斥對自己有親密指向的異性,慢慢發現不排斥,到開始喜歡、開始可以親密,再到最後可以確立親密關係。

即使這樣,但並不改變的是,他依然對同性有感覺,只是他是選擇了一種更喜歡的生活方式。

但如果同性戀是先天性的,無論怎麼調整,他依然會排斥異性的親密。

李建學

·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首席專家

·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心理諮詢師專業委員會會員

·高級婚姻諮詢師

·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

·性心理諮詢師

·高級催眠師

往期精彩回顧

同性戀,是天生的嗎?

揭開同性之戀的神秘面紗

青春期性心理:同性依戀,還是同性戀?

家長求助:發現孩子有同性戀傾向怎麼辦?

聽說吧心理諮詢(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有限公司)——華南區專業的婚戀情感、親子教育、個人成長心理諮詢機構,給您專業、嚴謹、誠信、貼心的心理諮詢服務。

預約電話:020-34385911 34371477

預約 QQ:937326707 1594831633

微信:1331608709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說吧心理諮詢 的精彩文章:

看《催眠?裁決》走進催眠的世界
做事拖拉,脾氣差,遇上這樣的孩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