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有人說明朝是一個無名將、無名相、無名士的三無朝代,你怎麼看

對有人說明朝是一個無名將、無名相、無名士的三無朝代,你怎麼看

自明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在南京稱帝,到明思宗朱由檢於1644年在北京煤山自縊身亡,大明曆經兩百餘年,如果說在這兩百多年的時間裡,明朝是一個無名將、無名相、無名士的三無朝代,那真不知道明朝是如何走過這近三百年的。明朝不但不是三無朝代,還是名將、名相、名士較多的一個朝代。

明太祖朱元璋

關於名將

所謂名將,大凡是在各種衛國之戰中抵抗外敵,保家衛國的將帥之才。對於這個定義,明朝符合的有很多。

明朝的開國時代,湧現出為數眾多的名將,無論是在起步初期,還是在對抗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以及在之後的滅元戰爭中,這種橫掃千軍的將領不在少數,這其中,較為出名的就是明初所建立的二十四功臣廟。

功臣廟類似於唐朝的凌煙閣,宋朝的昭勛閣等機構,是為在建國立業過程中貢獻較大的將領授予的特殊榮譽。在二十四功臣廟中,隨便拉出來一位,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功臣廟前兩位,就是魏國公徐達和鄂國公常遇春。徐達、常遇春在明朝建立的過程中,居功甚偉,尤其是擊垮了北元,收復了燕雲十六州,使自隋唐之後就失去近400年的北方土地,再次由中原政權掌控。此等功績,可算得上大大的名將。

不僅僅是在明初,在明朝中後葉,也出現了救國之將才。明英宗時期的于謙,挽大廈於將傾,打贏了北京保衛戰,使明朝的國祚得以延續;嘉靖時期的戚繼光,抵抗倭寇,將倭寇打的聞風喪膽,還沿海百姓了一個太平世界。還有許許多多像她們這樣的軍事奇才,難道都算不上名將嗎?

戚繼光

關於名相

明朝在明太祖時代,廢除了宰相制,因此可能在稱謂上沒有所謂的名相。但是在永樂之後,成立了內閣,內閣最高行政長官稱作首輔,其行政權力以及行政手段,與宰相無異,在明朝的歷史上,內閣中就出了不少著名的首輔。

首推楊士奇,其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歷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餘年,首輔二十一年。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他精心輔佐明宣宗朱瞻基勵精圖治,為仁宣之治立下巨大的功勞。

其次則為楊廷和,他是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歷仕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首輔。年革除武宗時弊政為己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積極倡導勵行「新政」,對明朝中衰起到一定振治作用。

然後就是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萬曆登基後,張居正為首輔。在任內閣首輔10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挽救大明頹勢。

有明一朝,共歷任首輔84位,這些人中,同樣也出現了不少治國之才,除上文所說的幾位外,還有如解縉、楊榮、商輅等多位名相,他們在各自的時空里,為國家的長安久治理做出了大量的工作,這難道就是所謂的無名相嗎?

關於名士

說到名士,那就更多了。首先就是創立「心學」的王陽明,陽明先生和孔子、孟子、朱熹、一起並稱孔孟朱王,是儒家的四聖人之一,不但創辦心學,並且文武雙全,曾帶兵平定寧王叛亂,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樣樣都被先生做到,這等人物,可否算得上名士?

還有就是如寫下《徐霞客遊記》的地理學家徐霞客、出版《天工開物》的自然科學家宋應星、編印《農政全書》的農業學家徐光啟、以及著名的醫學家、寫下醫學百科全書《本草綱目》的李時珍,哪一位不是對各自領域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這樣的人才,可否稱得上名士?

「明朝是個無名將,無名相,無名士的三無朝代」此話,是知名的音樂人高曉松在某次參加節目時所講,他的原話為:「我個人認為,明朝是古代這十幾個朝代以來,我最不好意思說的一個朝代,最臊眉耷眼。我把明朝總結成一個『三無』朝代: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

且不說,他說這句話的本身目的和意義是什麼,就這樣大言不慚的對一個朝代進行詆毀,是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所不應該做的,明朝在我國的封建歷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無論是軍事領域還是其他方面,都有著無數風采絕倫的先人在各自的時代里做出貢獻,這不是單憑高曉松一句話就能泯滅的。

還是那句話,你要是信他,你就輸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皇太極時期,滿清軍隊入明朝內地如入自家後院?
土木堡之變:誰該為大草原上哭泣的明軍魂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