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做人,難在放下,苦在執著

做人,難在放下,苦在執著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有書不雨亦瀟瀟?·?主播?| 阿成

北宋最牛的動物,大概就是從宰相衣領上爬出來的虱子了。

這隻虱子「屢游相須,曾經御覽」,在宰相的鬍子上跳舞,在皇帝的奏摺前遊覽,當真是風光至極。

虱子之所以能如此風光,是因為它借了宰相的光兒。

這位宰相平日里不愛乾淨,《宋史》說他「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

若問此人是誰,荊公王安石是也。

王安石在揚州做太守幕府的時候,經常思慮政事到深夜,有時在椅子上打個盹就直接去上班了。

連睡覺的時間都少得可憐,難怪他每天都戴著一副黑眼圈上班。

有一次,領導看他那一副黑眼圈,還以為他徹夜縱情聲色,於是勸他要注意身體,留心正業。

王安石也不辯解,仍舊每天忙到深夜,然後第二天繼續頂著黑眼圈去上班……

這便是王安石,一個執拗而又認真的妙人兒。

公元1067年,北宋的第六位皇帝趙頊即位,史稱「宋神宗」。

宋神宗弱冠之年繼位,正處於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的人生好時期。

只可惜他運道不太好,在最好的年紀上,遇到了最壞的問題——百年之積,惟存空簿。

直白的說,就是國庫沒錢了。

大家印象當中北宋的經濟不是相當繁榮嗎?

其實,北宋經濟確實繁榮,但經濟增長的速度,卻永遠趕不上開銷增長的速度。

冗兵、冗官、冗費的「三冗」難題,已快要將帝國拖進深淵。

面對如此困境,神宗讓眾大臣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果眾人提的都是些靈魂雞湯、老生常談。

看著眼前這群嗚嗚丫丫、不幹正事的傢伙,宋神宗是憋了一肚子火,正當他想要抓個倒霉的宣洩一番時,一個人的名字突然在腦中閃過——王安石!

在宋仁宗時期,王安石曾在一次進京述職的時候,將國家積弱積貧的現實與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經歷結合起來,寫成一篇長達萬言的奏摺進獻給皇帝。

只可惜那時的仁宗早已失去了改革的熱情,王安石的上書也自然石沉大海。

現在火燒眉毛的宋神宗突然想起了這件事,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火速召王安石入京面聖。

入京為官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好事,可王安石卻一點兒也不稀罕。

王安石是個特別執拗的人,他認定的事,即便皇帝老子也無法勉強。

所以在當年,宰相文彥博和歐陽修前後多次舉薦他入京為官,都被他無情拒絕了。

那時的他只想在基層做官,先積累實幹經驗,再圖謀以後發展。

現在,皇帝逼迫他回京做官,他依舊一副不情不願的樣子,回京後仍然我行我素,誰的賬也不買。

王安石是出了名的執拗自負,有時甚至執拗得有些不近人情,這在他年輕時已經初露端倪。

王安石二十多歲就考中了進士二甲第一,此時他的老鄉、身為當朝宰輔的晏殊專門請他吃飯。

晏殊見王安石年紀輕輕便青雲直上,怕他心生傲氣,於是便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道:「能容於物,物亦容矣」。

晏殊一向是個活得通透的人,他之所以勸誡王安石,就是因為他看出了王安石的性格缺陷——自負而又執拗。

果不其然,面對晏殊的金玉良言,王安石非但不買賬,還回家寫文章把晏殊譏諷了一番。

他在文章中說,晏公身為朝廷大臣,不想著正道直行,卻教人阿諛逢迎,簡直是有辱斯文!

不僅晏殊被他數落了一頓,但凡曾經勸誡過他的人,無一不被他「品頭論足」一番,就連老上司韓琦也難逃「毒手」。

對於多年支持自己的老領導韓琦,王安石毫不留情地說道:

「韓琦這個人別無長處,也就長得馬馬虎虎吧」。

好傢夥,原來一代名臣在他眼裡,竟是個「靠臉吃飯」的庸才,當真是狂到了極致。

王安石的執拗與自負,使得他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不過他似乎很享受這樣的生活。

在他眼裡,任何娛樂和應酬都是浪費時間,他才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這上面,他的人生口號只有一個字:干!

在《邵氏聞見錄》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擔任開封群牧使的包拯忽然興緻大發,於是包拯便邀請屬下們一起飲酒賞花。

在宴席間,包拯親自向王安石、司馬光等下屬敬酒。

按理說,領導給下屬敬酒,那是瞧得起你,你就算再不願意喝,也得硬著頭皮喝下去,以示尊敬。

可王安石偏不,他根本就不把眼前這個「包黑炭」放在眼裡,於是他淡淡地撂下了一句「我從不喝酒」,然後轉身離開了。

誰不曾年少輕狂過,誰不曾意氣風發過,當一個人不再年輕時,這種狂傲之氣自然便會被人生的滄桑所磨盡。

但這只是針對普通人而言,王安石,他就不是個普通人。

人到中年,歷經官場,可他依舊如當年那般自負執拗,即便是面對皇帝,也絲毫不收斂。

王安石剛一回京,宋神宗就迫不及待地召他入宮詳談。

見到王安石後,宋神宗很是激動,一上來就問道:

「朕想要實現天下大治,愛卿認為第一步該怎麼辦呢?」

王安石說:「選擇道路。」

宋神宗問:

「學習我的偶像唐太宗如何?」

王安石淡淡答道:

「要學就學堯舜,學什麼唐太宗!」

宋神宗聽後,又吃驚又感慨地說:

「唐太宗一定得有魏徵,劉備一定得有諸葛亮,才能有所作為吧。」

王安石冷笑道:

「這兩個人,也沒什麼了不起。」

宋神宗又吃了一驚,心想:

「諸葛亮和魏徵都不放在眼裡,這個王安石,究竟有多大本事,竟敢如此狂妄?」

最後宋神宗問王安石,我大宋百年太平無事,是什麼原因。

王安石認為,這是個宏大的命題作文,表示自己需要寫一份調研報告說明。

這份報告便是被後世稱作「北宋第一札」的《北宋百年無事札子》。

雖然題目是「百年無事」,但王安石卻透過「百年無事」的表象,毫不諱言地指出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危害性。

王安石在札子中說道:

「神宗皇帝您還不明白嗎?

我朝之所以百年無事,這都多虧了我們的敵人不強大,又沒有趕上重大天災,這都是老天爺的功勞而已。」

上完了大棒,最後王安石也給宋神宗加了個「蘿蔔」:

「天助不可常恃,人事不可怠終,則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

宋神宗一聽,立刻拍板叫好,隨即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準備負責變法的諸多事宜。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王安石在變法伊始時寫下的一首詩。

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以新年喻新法,充滿了除舊布新的喜悅與期望。

不得不說,王安石的變法還是效果顯著的,在他的努力推行下,北宋積貧積弱的狀況得以改觀。

可凡事都有兩面性,變法雖然增加了國家財政稅收,卻忽略了百姓的財富,於是整個宋朝出現了國富民貧的情況。

因此,朝堂上很多朝臣都站在了王安石的對立面,天下百姓對變法更是產生了極大的抵觸情緒。

然而就是在這種「舉世反對」的情況下,王安石依舊選擇相信自己。

他喊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口號,執拗地把變法推行到底。

但就在此時,宋神宗卻對王安石產生了不滿情緒。

而這種不滿,正是由王安石的執拗性格造成的。

有一年元宵節,王安石陪宋神宗回宮。

在騎馬進宣德門時,守門的幾個侍衛將王安石攔了下來。

這宣德門是只有皇帝才能行走的,就算你王安石再位高權重,也不能罔顧禮法啊。

可王安石才不管這個,他偏要跟著皇帝進宣德門。

宋神宗一時無奈,只好默許他跟著進門,可沒想到王安石居然得寸進尺。

他進門之後,還強烈要求皇帝懲辦那幾個侍衛。

最後皇帝雖然聽了他的話,杖打了那幾個侍衛,但心中已經對他的專權狂妄十分不滿了。

君臣兩人之間的裂痕,已悄然出現,而王安石對此毫無所知。

終於,隨著一場旱災的降臨,王安石徹底失去了宋神宗的信任。

公元1074年,新法施行的第四個年頭,一場旱災悄然襲來。

當時全國大部分地區已長達十個月滴雨未落,愁得宋神宗茶飯不思。

朝中諸多重臣都上奏,說這天災是因為變法不得民心所致,紛紛上書請求罷黜新法。

就在此時,一幅叫做《流民圖》的畫作送呈御覽,成為了壓倒王安石的最後一根稻草。

宋神宗被畫中的可怖景象驚呆了:

只見畫卷上是成群結隊的災民,他們個個面如菜色,身無完衣,擠滿了京師的街道。

有的甚至雙腳拴著鐵鏈在砍樹掙錢,以償還政府的青苗貸款……

與畫作一同呈上的還有一封奏疏,說嚴重的旱災使百姓民不聊生,還有的人賣兒賣女,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竟然還在追繳賦稅,太沒人性了!

閱罷圖文,神宗潸然淚下,立即下令停止推行新法。

巧合的是,詔令一出,京都地區立即天降甘霖,萬眾歡騰。

而此時王安石的心情卻跌落到了谷底。

新法失敗了,理想破滅了,隨之而來的便是貶官。

王安石從京城回到金陵,途經瓜洲,寫下了「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醉人詩句。

遺憾,失落,不甘,憤怒,執拗……這種種滋味縈繞心頭,使王安石瞬間衰老了許多。

雖然在一年之後他再次回京拜相,但他自知已經得不到宋神宗的支持與信任了。

王安石的理想人生,便於此時畫上了句號。

王安石死後,各項新法皆遭罷廢,變法派官員也紛紛被貶,而且他們大部分人還被寫進了《宋史》的奸臣傳中,受千秋萬代的唾罵。

但作為變法的創始人,王安石非但沒有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反而受到了禮遇。

他死後被封荊國公,配享神宗廟庭,謚號「文」。

也許,這正是因為王安石的人格魅力吧,他雖然執拗狂傲,但卻有著一顆為國為民的心。

梁啟超曾將王安石比作中國的克倫威爾,稱其為「三代以下唯一完人」。

他將大宋江山,扛在了自己的肩上,儘管風雨飄搖,依舊選擇一路同行。

當年明月曾說:

「自古以來,變法一般人都不碰,碰的都不是一般人。」

可是有些事情,總要有人來做,有些東西,總要有人來碰。

無論結果如何,只要儘力而為,便不算虛度人生。

記 得 拉 至 文 末 為 有 書 君 點 贊 哦 !

【八種真性情,八種高境界】

——唐宋八大家背後的那些事兒

正在連載中

明天我們要講的是

蘇洵與蘇轍的故事

想知道更多精彩歷史故事

每天記得準時來收聽呦

如果喜歡今天的故事

可以在文末給有書君點個「在看」噢

點擊【閱讀原文】,最全零基礎學英語資源領回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做人,越乾淨,越有福
能聊到一起的人,才能睡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