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她16歲,嫁給了自己的表哥」:這部紀錄片,揭露了窮人最大的悲哀

「她16歲,嫁給了自己的表哥」:這部紀錄片,揭露了窮人最大的悲哀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有書Gloria?· 主播?| 一凡

? ? ? ? ? ??有書君說

轉眼又到周五,我們的新欄目《劇場》,和大家見面啦!

在這裡,有書君會為大家推薦最近看過的好電影、好節目。

本期,和書友們分享一部高分紀錄片《出·路》。

這部影片講述了三位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孩子的成長的故事。

現在就隨著有書君一起,放下一周的疲憊,在周末好好享受一部好電影,給這周來個完美的收尾吧~

有一部紀錄片跟拍三個孩子,從2009年到2015年,跟拍了整整6年。

山溝里的窮女娃馬百娟,12歲,還在讀二年級,夢想去北京上大學,卻在16歲嫁給了表哥。

城鎮農民工後代徐佳,19歲,復讀了三年,終於考上好大學找到工作,扭轉了全家的命運。

北京富家女袁晗寒,17歲,美院附中輟學,後去德國留學,回國後開了藝術公司。

三個孩子,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出路。

而促使導演鄭瓊按下開機鍵的,竟是她和其中一個孩子袁晗寒的一次閑聊。

導演很驚訝:

「袁晗寒有那樣多的選擇,那樣多的資源,和小地方出來的我,感受完全兩樣。」

為此,她回湖北老家找到與自己經歷相似的復讀生徐佳,又找到在深山餵豬的馬百娟。

鄭瓊想把這種差異拍出來。

這差異並不單指階層,更指夢想與現實發生激烈衝撞時的出路!

這部花了6年時間才拍攝完成的紀錄片就是——

《出·路》

01無法選擇出身,但可以選擇出路

命運挺不公平的。

有些人輕鬆生活,有些人艱難活著。

袁晗寒,幼兒園,小學,高中,上的都是最好的學校。

從北京最好的美院附中輟學,她只遺憾,大把時間怎麼過?

為了剋制她人生中最大的敵人——無聊,她做了很多嘗試。

想過拍話劇,去賣過東西,開酒吧失敗後,去德國留學,她說:

「我沒想過以後當那個階層的人,不會餓死就行,沒有人會被餓死。」

她在精神世界裡艱難跋涉的時候,有一個姑娘,馬百娟則在溫飽里苟延喘息。

馬百娟一家四口,全年的花費不超過50元。

袁晗寒輟學,是覺得上學沒意思,而馬百娟輟學,是因為經常餓肚子沒錢。

命運的差異,對比是那麼鮮明、扎眼。

但某種程度上,馬百娟一家也實現了「命運的逆襲」。

馬百娟父親,靠著攢下的低保,以及兒子打工掙的錢,從懸崖峭壁的窯洞,搬到了村裡,徹底改變了祖輩窩在山溝里的命運。

他很自豪:「我一點都不想老家,苦怕了。」

拉扯著全家過好日子的他,讓女兒退了學。

因為他認為,女娃嫁人靠女婿才是正經出路。

說到底,是窮。

馬百娟父親選的出路是,退學賺錢,蓋房子。

沒有經歷過這種生活的人,是不會懂的。

金星曾問岳雲鵬:

「你那時候真那麼窮嗎?」

岳雲鵬苦笑:「真窮。」

他從小和四個姐姐擠著睡,十多歲實在不方便,就搬到牛圈住。

因為交不出68元學費,13歲輟學。

他從服務員保安,到拜師學藝,終於折騰出相聲演員的出路。

而影片中的另外一位男孩徐佳,也是用三年苦讀才闖出出路:

在老家蓋了房子,給母親開了店鋪,從農民工的後代掙扎到中產階級。

《月亮與六便士》寫道:

「我用盡了力氣,過著平凡的一生。」

袁晗寒徐佳馬百娟也好,千千萬萬中的我們也罷;

人生實苦,命運有時候雖不公,但每一種命運,都渴望向上的人生。

我們無法選擇出生,但我們都在謀求出路!

02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飛多高

有人說,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這觀點不準確,很多父母竭盡所能,孩子依舊沒有出路。

準確來說,是父母的格局,影響了孩子的命運。

曾有人要資助馬百娟,捐款必須走銀行卡,為此,鄭瓊導演前後與馬百娟的父親聯繫了大半年。

就是辦張銀行卡的事,馬家卻覺得難上青天。

後來,銀行卡還沒辦下來,馬百娟就退學了。

馬百娟父親拒絕拍攝,他不理解,為什麼沒卡就得不到捐款?

世界上有太多的事,他不知道,也不理解。

他窮怕了,但解決方式只有一種:打工掙錢,蓋房子娶媳婦,生娃打工掙錢。

16歲的馬百娟嫁給表哥,在我們看來是悲哀的,但這是父親格局裡給女兒安排的最好出路。

徐佳的父母,格局比他高一點。

多年的社會磨難,讓他們堅信,讀書能改變命運。

徐佳父親意外死亡,留下遺言:「爬也要供兒子讀書。」

沒有文化的母親死死記住:

「小學生和高中生出去打工都不一樣,一定要讀書。」

徐佳咬牙堅持的三年復讀,來自於父母的堅守和期許。

而袁晗寒的媽媽,引導在德國的女兒:

「你知道埃爾頓約翰嗎?那是一個很牛的人。」

三個家庭,父母對子女教育的差異,其實正是因為他們自身生活的局限,而這份局限,或多或少也延及孩子。

當然,局限受經濟影響,但不由經濟決定。

很多貧苦父母也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不少富裕家庭也養出紈絝子弟。

歸根結底,父母在社會這所大學裡,摸爬滾打出多高的格局和眼界,很重要。

眾所周知,華為任正非,有錢有格局。

很少人知道,他來自貴州的偏遠山村,父母是貧苦教師,家徒四壁,吃不飽穿不暖。

在那個認定「打工賺錢讀書受苦」的狹隘山村裡,父母始終要求:

「知識就是力量,別人不學,你要學,不要隨大流。」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成就了今天憑藉華為為國爭光的任正非。

每個父母,都努力地把最好的留給孩子,但有時候因為生活的局限,他們只能送孩子走比自己遠一點點的路。

但格局從不受命運擺布,能穿越人世艱辛,幫著父母指引孩子抵達夢想的遠方。

03讀書,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鄭瓊把袁晗寒的影片給徐佳看。

徐佳說了一段很深刻的話:

「每個人的命運都不一樣,很多都是不公平的,我接受這種不公平,但我會努力去改變這個現狀,讓我的孩子達到袁晗寒的狀態。」

6年時間,袁晗寒,在異國他鄉回國創業,追求精神的升華。

15歲去打工的馬百娟,在洗碗都不要的嫌棄里,茫然地嫁人生子。

而徐佳,在讀書里扛過千軍萬馬,掙扎著改變了全家的命運。

鄭瓊說:

「對大多數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高考或許是唯一體現公平的方式。」

高考,是人生的轉折點;讀書,能帶來命運的逆襲。

刷屏爆文《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一起坐在這裡喝咖啡》中寫道:

我是農村戶口,你是城市戶口;

你有大把興趣愛好可選,我卻只能為讀書付出所有。

你嘲笑我不學習英語,卻不知道我這中國人外國人都聽不懂的英語,來源於我的中學老師連自己都讀不準的英語啟蒙。

最終,憑藉著讀書,作者一路大學碩士,站在了自己曾經遙不可及的遠方。

奮鬥18年,不是為了和你喝咖啡,可這喝咖啡的距離,是用18年的奮力讀書和學習撫平的。

硬核主任張文宏曾這樣介紹自己:

「我就是一個鄉下人跑到上海,在這裡讀書工作,留了下來。」

讀書,讓他從小縣城的學霸,在感染專業一路高歌,逆襲成世界級的權威專家。

這就是讀書的力量,是與命運較量的最強悍的方式,猶如海洋中的燈塔,穿越迷茫黑暗,帶你去夢想的遠方。

人生實苦,但讀書帶來的磨礪,能改變命運,換取未來的坦途。

04

因為太小眾,《出·路》並未在影院上線,但每個通過點映觀看的觀眾,都表示:

這是一部能夠激起思考的紀錄片,甚至有家長表示,看完電影后,一向對讀書不在意的孩子主動拿起了書。

紀錄片里,很多人會似有似無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同身受的覺察到命運的不公。

就像曾經歡喜跳躍著走在上學路上的馬百娟,她也曾那麼熱愛讀書,每天興緻勃勃的用不標準的普通話,朗讀她想去北京上大學的夢想。

可命運的無奈里,她15歲輟學找不到工作,16歲倉促嫁了人。

不可否認的是,也有不少「馬百娟」成為「徐佳」,靠著讀書走出了山溝,逃離了女娃靠女婿的出路。

同樣,也有不少「徐佳」成長為「導演鄭瓊」,即便缺少資源與機會,但有了為夢想奮鬥的人生。

更有甚者,她們逆襲成「張文宏」,在命運的長河裡,主宰自己的人生,影響幫助著更多的人。

鄭瓊說:

「這3個人物面對的問題,其實也是中國各種群體面對的問題。

不僅僅是他們要找到各自的出路,包括這些不同社會階層之間毫無交集的隔離,也需要找到溝通的途徑。」

或許,你我曾是山溝里的馬百娟,是在迷茫中堅守的徐佳,是努力抵抗無聊的袁晗寒,一直在苦苦找尋自己的出路。

或許命運不公,讓我們無從選擇自己的人生起點,但格局能帶來希望,指引方向,而讀書更能激發出抵抗命運最強悍的力量。

點個【在看】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出路。

共勉!

2020

5月8日

今天的電影到這裡就結束啦,感謝書友的收聽。

明天就是周末了,泡一杯清茶,在悠閑的午後,打開有書君推薦的電影吧。

有書君提前祝大家周末愉快喲!

看完影片,可以在留言區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觀影感受,或者你有好的電影也可以告訴我們。

【有書劇場】,我們下周五再見!

點擊【閱讀原文】,最全零基礎學英語資源領回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謝娜往事被公開,眾人大笑:女人之間的差距,不是金錢,不是家庭,而是……
孟晚舟被捕487天,任正非終於「出手」: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