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告發朱元璋,為何那麼難?

告發朱元璋,為何那麼難?

話說朱元璋當了和尚,化緣數年,再回皇覺寺,不久,廟即為亂兵所燒,道友們四散奔逃,朱元璋亦然。不過,他並無地方好去,於是又回廟裡。禱告求神,打卦抽籤,希望能得上天指引:

我這到底是留還是走?是漫無目的地再次化緣,還是去投軍?

簽抽數次,留與走皆不吉,唯投軍乃吉。但此時的朱元璋,覺得投軍太危險啊,一個不小心,命都沒了。穩當人辦穩當事,《太祖實錄》記載:

況從雄非易事,乃復祝曰,兵凶事,從雄吾甚恐,盍許以避兵?復投卜,珓躍而立,上知神意必欲從雄也……

儘管上天的指示已很明確了,朱元璋仍未能下定決心,仍在「固守以待」,直到收到了一封信。

(朱元璋劇照)

有人說,這信是湯和寫來的,但在實錄里,只言:

未旬日有故人自亂雄中以書來招。

信不長,很簡單,意思是,當今兵荒馬亂,想安安心心當農民做和尚已是不可能了,不如跟到我這來,一起干大事。

這信啊,差點要了朱元璋的命。

我們曉得,信是隱私啊。但得分時候。

比如,朱元璋這時候,就不可能要求還那麼高。信帶到了,就不得了了。

而且,從實錄的記載來看,應該是轉了幾倒手,還在大街上被人拆開過。

當時的情況應該是:

送信的人在街上問誰認識朱重八?當和尚那個……

有人說,我認識,啥事?

送信的便交給了這人。

這人好奇啊,朱重八那傢伙,孤苦伶仃的,誰給他寫信?

打開,旁邊湊過來好幾個腦袋,就都看到了。

朱元璋呢,看過信之後,立刻就燒了,就跟咱們平時看的電視電影里一樣。

他還是沒能下定決心,到底去不去。

就在他坐立不安之時,有認識的人來提醒他——

前日人以書招公,傍有知者,欲覺其事,當奈何?

覺,發覺,告發的意思。

怎麼辦啊?

這可關係到項上人頭啊。

跑唄!

但朱元璋沒跑,長嘆了口氣,很豪地來了句——

吾惟德命於天耳!

雖說是聽命於天,生命隨意,但他的長嘆,當是覺得,哎,交了損友了。

沒想到,這損友居然還跑廟裡來了。

實錄記載:

後三日,其人果至,與語,辭色無相害意,乃謝遣之。

明明說要告發,為何還來?來了也不談信這事,只扯其它?

我在想著,大概,是來觀察觀察,探探朱元璋的口風,看他有無反心,再去首告。

(朱元璋劇照)

這一去,又是好幾天,啥動靜都沒有。

但從後面的情節我們可以知道,此人回去之後,又跟他那些朋友說起了這事,於是,才有了最初來的那人,再次警告他:

先欲覺者不欲自為,今屬他人發之,公宜審禍福決去就。

列位,寫到這,此事也告一段落了,大夥知道,不久之後,此地來了元兵,一片亂騰騰,各種謠言滿天飛,小朱才終於跑去參軍了。

但是,那人為何不願親自去告發?這難道不是功勞一件嗎?此刻紅巾軍還不成大勢,元朝的府縣衙門,多數還在正常上班,天下,還在蒙古人手中啊。他為何猶豫了?

我在想著,應該是,要告發一個朋友——再不濟,也是認識的人,打過照面啊——且明確知道被告發者,會被得皮開肉綻,然後梟首示眾,其實是很痛苦的。

跟他無仇無怨,何苦害死他?

可他從小就受著元朝的教育,認為謀反乃是大逆不道,作為一個元朝百姓,首告壞人,乃是義務啊……

因此,我相信,這人是有過激烈思想鬥爭的。

最終,他找了個折衷的辦法,把功勞讓給別人,就算朱元璋被抓了,被殺了,心理也好受一點,沒那麼自責。

(唐朝劇照)

又或者,這傢伙,可能讀過一些史書,看過武則天時代那些故事,明白告發他人者,沒有一個好下場。

如果我告訴了,朋友們會不會疏遠我、咒罵我?朱元璋的朋友會不會來殺我?

這一切,都是要考慮的呀。

可見,這種事,心理不強大的人,真做不來。

不管如何,朱元璋得感謝他的不「殺」之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1 的精彩文章:

明治維新為何將陰曆改為陽曆?三大原因,其中一個沒好意思說出來
日本明治天皇巡幸最喜歡去的三個地方,那是國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