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道連線題揭示了中國「喪偶式育兒」家庭的悲哀,說多了都是淚

道連線題揭示了中國「喪偶式育兒」家庭的悲哀,說多了都是淚

母親就是24小時待崗,全年無休,無論是身有病痛還是心有疾患,都要堅守崗位,但機器尚需充電維修,又何況是柔弱如水的女人呢?

執筆:毛婷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是近年來流傳的「毒雞湯」,這種道德綁架猶如加在媽媽們身上的枷鎖,在要求媽媽天生剛強的時候,爸爸們又在哪裡呢?

本文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3歲女孩「看圖連線」,答案卻透露中國家庭悲哀

最近,一位小女孩的家庭作業走紅網路,這道連線題的名字叫做「我家的分工」,之所以引發這熱議,就是因為在爸爸媽媽和做飯、收拾、接送孩子等家務選項中,女孩將所有的線都連在了媽媽身上

而女孩媽媽在看到之後,不由得想起自己每天六點多起床做飯,在上班之後把女兒送到學校,然後掐著下班點去接女兒放學,買菜做飯,而丈夫就在沙發上躺著玩手機,女兒寫作業都要自己從廚房出來哄。

晚飯過後又是馬不停蹄地忙碌,洗碗、拖地、給女兒洗澡、講故事、輔導習題等,等到自己洗完澡的時候已經快十二點,丈夫早已經鼾聲連連,全程沒有任何幫忙的意思......

寶媽將女兒的作業發到朋友圈並配文「只要你健康長大,媽媽一切的辛苦都值得」,卻引發了大量的「心疼」。而這背後,恰恰是無數中國家庭的悲哀——媽媽照顧孩子和家務,爸爸「不理凡俗」,也就是「喪偶式育兒」。

喪偶式育兒,女人的雙重煎熬

這是指在家庭中一方有明顯的缺失,長期早出晚歸,不帶孩子也不與孩子交流,缺乏情感上的支持。

1、為什麼會出現?

主要是由於我國古代農耕社會的影響,男耕女織的思想形成了男性在外掙錢,女性相夫教子的社會形態,一直到今天據《中國全職太太生活調查報告》統計,我國已婚女性選擇成為家庭主婦的比例為26%,而更多的則是選擇一邊上班一邊帶娃,家庭教育自然也落到了媽媽身上。

有人針對北京3-6歲兒童的父親做過調查,81.2%的父親都聲稱自己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陪孩子。而在上海市1054人的調查中顯示:超六成的家庭父親「缺席」,母親是家庭教育的主力軍。

也因此出現了「男子本強,為父則弱」的聲音,但不少男性還是認為:自己在外辛辛苦苦打拚掙錢,女人不就是在家帶著孩子還那麼多怨言......

2、喪偶式育兒對女性的影響

男性認為在家帶娃是最輕鬆的事情,一個小孩能有多累?殊不知女性不僅要承受身體的疲憊,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煎熬。

醫學上認為:抑鬱症的遺傳性在30%-40%,而女性的概率更高,而且環境因素起著很大的影響。不同於男性在情緒低落時會進行體育運動和社交,女性在情緒低落時更多的是不自主的「心理反芻」——反覆糾結於情緒起伏的原因,自己思考出路,但也在被動的重複傷痛,長期的心理折磨誘發抑鬱症。

家庭婦女最重視的無非是老公和孩子,丈夫的缺席導致婚姻「名存實亡」,造成「喪偶式育兒」,一系列都是致命打擊。比如前幾天37歲海歸女博士產後抑鬱自殺的事情,就反映了「喪偶式育兒」的失敗之處。

3、喪偶式育兒對孩子的影響

在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中,任何一方的確實都會對其心理和個性造成影響,而父親在個性塑造上更為重要。

男孩會從父親的行為舉止都獲得模仿的機會,建立男性身份認同感,完善剛硬個性;

女孩則需要在父親那裡獲得安全感,以及同異性接觸的經驗,如果確實則很容易將來在感情中受挫,遇到「渣男」。

如何避免「喪偶式育兒」?

兒科專家葉主任表示:在進入為人父母的角色時,爸爸比媽媽所需要的時間更長,也正是如此,父親往往會錯過最容易與孩子建立親密聯繫的時機,再想接觸往往就會很尷尬和無趣。

因此可以試著從小事出發,循序漸進地適應父親角色,培養親子關係:早上和孩子一起起來,幫助他洗漱、坐下來和他一起吃早餐、陪孩子看喜歡的動畫片、輔導作業、出差在外也經常視頻......

此外媽媽也可以慢慢放手讓爸爸嘗試,讓他找到育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在精神上回歸家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參考 的精彩文章:

產檢單上四個字關乎胎寶寶安危,出現這種情況,得提前終止妊娠
女人產後坐月子,飲食上「三吃三不吃」,身體恢復快+母乳質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