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衡山派所居的南嶽72峰,高峰不少,為何第一峰竟然不足100米

衡山派所居的南嶽72峰,高峰不少,為何第一峰竟然不足100米

中國有五嶽。

東嶽為泰,西嶽為華,北嶽為恆,中嶽為嵩,南嶽為衡。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南嶽衡山。

我家六人,就我和兒子沒去過衡山。

當時我在深圳,兒子則還要幾年後才出生。父母老婆帶著兩三歲的女兒,跟妹妹妹夫一起,去爬南嶽。

大概,在很多湖南人心中,去一趟南嶽廟,拜神祈福,乃是人生必然。

不過,很多人大概不曉得,南嶽有七十二峰。

最高者祝融峰,海拔1300.2米;

韶山的韶峰,518.9米,乃是第七十一峰;

最後一峰則名嶽麓,在長沙河西,比韶峰還矮一點點。

看著這些數字,有朋友可能會想了,祝融峰,就是第一峰吧?

要說第一高峰,沒錯,是的,但它並非第一峰。

第一峰位於衡陽市區,名為回雁峰。

(回雁峰 圖源:衡陽網)

回雁峰?回雁峰?

怎麼這麼耳熟啊?

很多喜歡呷一口的朋友可能想起來了,哦,二十多年前,有回雁峰大麴,很流行……

沒錯,就是這酒,我這83年生人,在聽過南嶽、七十二峰、衡山等等名字之前,最先知道的,就是回雁峰大麴了。

如果誰家還藏著這種酒瓶子,可就能發一筆小財了。

我才查資料的時候,看到,有人賣酒標,也就是貼在瓶子上的標籤紙,三張一百塊呢。

那麼,回雁峰為何是南嶽第一峰呢?

這是有歷史根源的。

南嶽七十二峰,分布於方圓八百里內,地及衡陽、湘潭、長沙三地區。

其實這麼大的區域,山峰何止七十二?但古人經過觀察,認為,其中七十二座,以頂連線,正似大雁之形。

打個形象的比方,就如我們初中學地理時,會講到開上的獵戶座,它也是很多顆處在不同方位的星星相連,看起來就像個腰間斜插匕首的獵人。

觀察過大雁或者白鷺鷥等比較大的鳥類飛行的朋友,應該知道,它們掠過天空,雙腳後收,與尾平齊,比尾巴顯得還長一些。

七十二峰,最北的嶽麓為足,祝融為心,兩側有翼,而最南的回雁峰,就是大雁的小腦袋了。

(圖源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便是回雁96.8米以極矮之山,成了第一峰的主因。

有朋友又要想了,為何此山要叫回雁呢?

故老相傳,越冬的大雁,至此就不再南飛,而棲息於這一帶,等著冬去春來。

朋友們曉得,中國人其實是比較多愁善感的,喜歡悲秋傷春,儘管未必都如林妹妹那般柔弱,但騷情一起,就詩意無限。

雖然317年晉室南渡之後,中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往南,但人心仍然思北,並不願離開中原地區。

海南自然是皇帝最恨的人才會被發配去,廣東潮州一帶,也是去了就難回。

韓愈一首詩里不是寫嗎——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我明明是為了朝廷好啊,說了點直話,請皇上不要佞佛,結果……

敗到潮州,他就想到了一個死字,覺得侄兒你來送我,應該是想幫我收屍的吧?

至於衡陽,雖然開發較早,歷史悠久,石鼓書院培養了大量人才,很多都考中了進士,但,這裡仍是文士大夫們心存恐懼之處。

畢竟,光聽名字就傷感啊——大雁到了這裡,都不南飛了,這是舒適生活的最邊界了呀……

古人留下很多詠唱回雁峰的詩句:

宋朝釋智愚的:

孤筇影落清相外,看盡歸雲斂復翔。

身世悠悠心自許,幾回到此立斜陽。

明朝毛會建的:

山到衡陽盡,峰迴雁影稀。

更憐歸路遠,不忍更南飛。

明朝孟洋的:

回雁峰高起夕嵐,孤舟落日系江潭。

雁知瘴癘愁南渡,逐客明朝路更南。

(衡山 圖源:衡陽網)

衡陽最著名的人物、影響中華文化幾百年的王夫之,重遊回雁峰的時候寫道:

碧樹江煙小散愁,青鞋雪鬢又重遊。

朱甍如夢迷雙岸,綠草當春覆一邱。

縱酒華年凌石級,題詩夕雨認高樓。

漁舟戰鼓皆今日,慚愧乾坤一影浮。

有人要說了,怎麼儘是些負能量啊?他們就不會陽光點嗎?

其實,人生不就如此嗎?

心中不爽念叨念叨,吐完槽才能繼續前進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1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窮得叮噹響嗎?今天來說說他們家房子的那些事兒
韶山有個四字詞語,很多人說了幾十年,其實錯了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