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有事沒事,請不要喊「媽」!謝謝配合

有事沒事,請不要喊「媽」!謝謝配合

作者|卡卡辛

對於女人來說,這世界上最甜蜜又可怕的稱呼是什麼?

——沒錯,就是媽媽。

自從當了媽,孩子每天100遍的媽媽簡直響徹耳邊。初時,這聲音奶聲奶氣,算是可愛入耳。等到孩子上學了,才知道什麼是天道魔音。

媽媽, 這個字怎麼念?

媽媽, 這道題用哪個方程式呀?

媽媽,這個單詞什麼意思呀?

被喊媽聲搞得崩潰的媽媽, 直接在孩子書桌上貼出一張「不要喊媽」的告知書。

只有當媽的人,才能深刻體會圖中那一處處標紅的「不要喊媽」加粗字體, 背後是媽媽歷經的多少個崩潰的瞬間。

事無大小,有事沒事,一天里八百遍的媽媽,就連孫儷也吐槽過,和女兒約定每天叫媽媽的次數是多少,超過次數了,就不能用了。

當了媽媽之後,似乎什麼都變了,除了自己的名字。

本來下班逛街,刷劇,周末與老公的二人時間,全然被喂孩子,陪孩子玩,陪孩子學習,哄孩子睡覺所佔據。

媽媽的世界裡叫做自我的那部分被慢慢擠壓,漸漸被生活,孩子,家庭所佔滿。久而久之,好像也忽略了:除了媽媽這個身份之外,其實我們還是我們自己。

媽媽生下我後,失去了什麼?

媽媽成為媽媽之前,又是誰?而媽媽生下孩子之後,又失去了什麼?這一切的答案似乎都能從這個視頻中找到答案。

8歲的女兒金羅兒和39歲的媽媽許聖京進行了一場母女問答。「媽媽生下我後,失去了什麼」?

「媽媽失去的是青春」。

是啊,有人會說,為什麼成為了媽媽,青春就流走了呢?記得之前在綜藝《你怎麼那麼好看》里的那位四胞胎媽媽, 被丈夫嫌棄不打扮,老氣邋遢。

確實,與曬出的生孩子以前的照片相比,這個媽媽年齡沒有大幾歲,但是頭髮不再利落,再也沒有精緻的妝容,滿臉只有照顧孩子的疲憊。

作為一個愛美的女人,誰會喜歡自己灰頭土臉的樣子。然而在孩子和自己之間,只能犧牲自我的時間,來保證孩子的需求。

自我犧牲這件事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會潛移默化進到你的骨髓。久而久之, 似乎漸漸習慣了這樣的設定。孩子是第一位,是我的全部。

然而, 一個忘我似的媽媽,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

記得《囧媽》里的那對母子嗎?徐伊萬的媽媽盧小花,對於兒子,事無巨細,連兒子的性生活都要顧及到。

可是兒子呢?全然不買賬,這種全方位360度的母愛讓他無法喘息,只有逃跑。

直到在俄羅斯的大劇院舞台上,母親悠揚的歌聲驚艷了觀眾,也讓徐伊萬在那一刻,看到了媽媽那陌生的樣子。那一幕,就是她曾經的青春。

在影片的結尾,隨著盧小花開啟了世界性的巡迴演出,母子的關係反倒緩和很多。徐伊萬漸漸理解母親,對於她多了一些理解。

說實話, 任何自我感動似的犧牲都無法換得對方的尊重與理解。很殘酷的是,我們的孩子同樣是這樣。

苦口婆心的付出,其實不會得到孩子的諒解和尊重。他們即使理解這種關心與愛護,卻無法背負一個人所有的世界,承載一個人所有的悲歡喜樂。

無論我們承認與否, 失去自我的媽媽,最先失去的就是孩子的心。

先愛自己,再愛孩子

還記得之前因為那封辭職信「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走紅的女老師顧少強嗎?

她當了媽媽後,也有了自己獨特的育兒觀。在《豫見後來》中,她很明確地認為:要先愛自己再愛孩子。

逛街時,女兒累了要抱抱,她會說:別這樣,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直到現在,她還保持著定期旅行的習慣。興緻起來,把女兒丟給老公,自己就踏上旅途。

在她看來, 孩子的好日子還有很多,但自己沒有那麼多時間去體驗人生了,而且自己是家裡最辛苦最重要的人,必須要給自己放假。

甚至她會直接告訴女兒:我愛你,但我首先要愛我自己。這個媽媽,其實在很多人嘴裡,是「自私」的表現。然而, 這種「自私」恰恰是自我關懷的一種方式。

自我關懷使我們在育兒的壓力下,充滿電,重新以一種樂觀正面的心態投入下一場與孩子的鬥智斗勇中。

在愛情與婚姻中,愛人必先愛己,是條黃金定律。那麼在育兒中,同樣適用。沒有自我的愛,把全部的幸福感寄托在孩子身上,於己於孩子,是同樣的不堪重負。

曾看過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寫過一首很著名的小詩,《如果你愛我》中的一段:你若不愛你自己,你便無法來愛我,這是愛的法則,因為你不可能給出,你沒有的東西。

愛自己,不是不愛孩子,而是通過愛自己,關懷自己,去更好地愛孩子。

當你只是自己時,孩子會更愛你

女兒三歲時, 因為收拾了她攤了一地的的樂高和娃娃, 小小的人突然冒出一句:媽媽討厭,媽媽走。

說實話, 雖然我也讀了很多育兒書,了解這是孩子的語言詛咒期發作,但心裡仍然忍不住地難受。

被孩子討厭,真的是每個媽媽最心痛的事情。沒日沒夜,任勞任怨,卻一定能換來孩子的愛嗎?

我們都知道高曉松對母親張克群十分敬愛和崇拜。那句火遍全國的歌詞:「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也是因為母親而作。

張克群作為一名建築學者,在孩子年幼時,不曾為了他們放棄自己的事業與和追求。即使是帶著孩子出去玩,也會選擇頤和園這樣的歷史古迹,從每一幅畫,每一處建築講出娓娓的歷史。

當孩子成年後,她更是到處流浪,世界各地走,考察天主教遺址,研究各國建築和古代建築。

在她這一生,母親這一名字從來沒有佔據她全部的人生,而建築學者,則貫穿了她的青春至晚年。

在心理學上有個心理定律,叫「泡菜效應」:即指人在不同的環境里,由於長期耳濡目染,其性格、氣質、素質和思維的方式等方面都會有明顯的差別,環境對人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張克群作為母親, 一直致力於保持自我,她的「不苟且於眼前」深深影響了高曉松和妹妹的人生。他們深愛這個有著獨立自我,有著自己愛好與追求的母親。

孩子是種天真與現實的混合體,一個沒有自我, 失去自我追求的媽媽,其實真的得不到孩子的尊重。

還記得之前網上流傳的一篇孩子寫的日記,內容真的扎心。

這位媽媽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也沒有愛好,可以說生活陷入無追求的狀態,孩子是她的全部。

連一句和孩子的玩笑話,都讓孩子反感異常。而這一切的原罪都是因為她失去了自我,她毫無光彩,毫無魅力。真的難以想像,當一個母親看到孩子眼裡的冷漠與嫌棄,是何心情。

在現實生活中, 我們都喜歡和充滿熱情,積極追求上進的人做朋友。那麼面對孩子時,又怎麼會覺得母愛這件事可以掩蓋一切。

我們常說, 身教永遠好過言傳的力量。你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做好自己就真的足夠了。

我愛你,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生活。

我愛你, 但是在母親之後,仍然是我自己。

在我做了媽媽後, 真的最怕的一句話是:我用整個生命在愛著孩子。這句話在我看來,不僅不偉大,簡直恐怖異常。

你的生命永遠是自己的,即使有了孩子,他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作為帶他來到這個世界的人, 我們有責任愛護,教養他們,卻不該用愛去綁架他們,也困住了自己。

當你想買一隻口紅,就去買,即使這隻口紅的價值超過孩子的玩具又如何?

當你想和閨蜜單獨旅個游聚個會,放心把孩子扔給老公,誰不是一點點學習照顧孩子的?

即使你是個60分的媽媽又如何?在媽媽的稱呼背後,你同樣是那個愛美,有著無數計劃與夢想的人。而最重要的,60分的媽媽加上100分的自己,難道不是已經超過100分媽媽了嗎?

照顧好自己,狠狠地愛自己, 這就是孩子最愛你的模樣。

更多熱文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孩子和你共處一室卻無話可談?

他們想要的也許只是陪伴......

▲「媽,快給工資吧!」

孩子做家務,到底需不需要獎勵?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聯繫我們:

文章轉載: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文章投稿: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育兒師 的精彩文章:

父母收入影響孩子智商?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孩子究竟幾歲必須分床睡?看完這篇就不糾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