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俊生,亂世中堅持實業只為救國,為拒絕偽職寧願披上袈裟

楊俊生,亂世中堅持實業只為救國,為拒絕偽職寧願披上袈裟

1923年,日本長崎的三菱造船所之中,一位中國籍的青年商船設計課工程師來到所長辦公室,他將自己的辭呈交上,對所長說:"我決定辭職,這是我的辭職報告。"

所長十分詫異:"你一個中國人能在日本找到這樣一份工作何其不易,條件已經很好了,為什麼要辭職?"

那中國青年道:"我要回中國,投身中國造船業之中。"

所長嘲笑道:"你們中國人搞什麼造船業?你們要用船我們日本造就行了。"

中國青年覺得受到了極大的侮辱,更加堅定了回國的決心。

次年,他回到了國內,創辦了大中華造船廠。

他就是我國著名的愛國造船學家楊俊生。

楊俊生,江蘇淮安人,1890年,他出生在當地富裕人家,父親就是當地有名的商人。從小,楊俊生的父母就對他寄予厚望,悉心培養。6歲這年他被送到了私塾之中,一直接受著傳統儒家教育。

一日楊俊生偶然讀到了梁啟超等人創辦的《新民周刊》,心中因"新學"進步思路澎湃不已。16歲那年,有一位前往日本留學的同鄉回鄉探親,楊俊生請求和他一同前往日本求學。在日本楊俊生正巧趕上了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活動,楊俊生被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深深鼓舞,他經常閱讀同盟會主辦的《民報》,和諸多進步青年們一同去聽章太炎的演講。

1907年,楊俊生果斷加入了中國同盟會,為了參與到革命之中,他中斷學習,堅持回到回國內。楊俊生懷揣著崇敬的心情見到了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詢問他在日本學習什麼專業,他說自己學習的是工程。孫中山先生沉思片刻,詢問道:"你能不能學習造船?你看,我們中國的海岸如此之長,河流眾多,但是在航線上行駛的,基本上都是外國人的輪船!"

中國的輪船全都來自於的外國,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造船公司,就沒有辦法實現造船業的獨立。楊俊生回去之後想了很久,他深受孫中山先生的鼓舞,決定從此以後投身於我國的造船行業之中。1912年,楊俊生再次來到了日本,在日本第五高等學校學習,4年之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東京帝國大學,專攻船舶工學科。畢業之後他就前往三菱造船廠擔任工程師,同時在三菱高等工業學校擔任教師。

在三菱造船廠的5年時間,讓楊俊生積累了豐富的從業經驗,回國之後楊俊生積極開展實業,十年期間,大中華造船廠承造了包括"大達"輪船等10多艘江船,還建造了漁船、炮艇、破冰船、輪渡等等各種船舶。大中華造船廠建造的"天行"破冰船在北方沿海馳騁,讓中國船廠名聲大噪。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製造的第一艘破冰船,這是楊俊生的鐘愛之作,天行號的照片一直懸掛在他的辦公室之中。彼時天津航運公司總經理葉緒根在看到這艘破冰船之時感慨萬千:"這艘船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

1932年,楊俊生將自己的船廠遷到了上海復興島。在剛剛開始修建廠房之時,日軍就發動了"一·二八事變",建造到一半的船廠被日軍佔領,數月之後,中日停戰會議在上海舉行,楊俊生與日本總領事村井蒼松交涉,日方最終同意將工廠交還楊俊生,要求是楊俊生必須前往日軍司令部洽談。楊俊生在日軍司令部見到了日軍參謀長喜多誠

喜多誠一見楊俊生就問道:"你們這些留學日本的中國人為什麼要參加抗日?"

楊俊生輕蔑道:"那是因為你們日本的教育好。日本的學校教育學生要忠君愛國,我們各忠其主,各愛其國。中國雖然已經沒了國君,但是國家仍舊在。如果我們留學生成了背叛祖國的漢奸,那才是日本教育的恥辱……"

喜多被楊俊生一番話說得無地自容,大聲嚷著:"知道了知道了。"命令日本人撤離了船廠。

楊俊生一門心思研究船隻、革新技術,他是造船的專家,但不善於經營,為人寬厚缺乏防範之心。在建造大中華造船廠的時候,楊俊生向日本大阪商船社租了廠基,五年租期到了之後,日本人堅決不願意續租,導致大中華造船廠造成了巨大的虧空,面臨破產。在日本侵華一觸即發的時刻,許多愛國商人關心楊俊生的未來,1936年,金城銀行周作民和民生實業公司盧作孚等商界名流出面集資25萬元,改組了大中華船廠,幫助楊俊生度過危機,改組之後,廠名改為"中華造船機器廠股份有限公司",楊俊生任董事兼廠長。

楊俊生一直對身邊人說:"我辦中華船廠不是為了盈利,只要是對國家有益的事情,我就會去做。"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抗戰之中,他為民生公司建造貨輪、客輪11艘,為鐵道部建造拖輪和駁輪,他甚至承建了浙贛鐵路的十多座鋼結構橋。

1937年,抗戰爆發之後,盧作孚作為中華造船廠的董事長組織上海一帶的工廠南遷,中華造船廠的廠址很快就被日本海軍司令部給佔領,遺留在船廠的物資財產也被日軍全部沒收,改建成了日軍海軍兵船廠。楊俊生因為曾經在日本留學和工作的經歷被日軍盯上,佐藤少佐找到了楊俊生,不停向他灌輸"大東亞共榮"的思想,佐藤向楊俊生洗腦,說楊俊生是在日本學習的造船技術,就應該為日本皇軍所服務。楊俊生非常氣憤,痛罵道:"難道就因為我曾經在日本學習過就應該為日本侵略者們服務嗎?今日孫中山先生已經不在了,他曾經到過日本,如果他還在世,難道他也會為日本侵略者們服務嗎?"

留在上海的楊俊生被日本人趕出了船廠,他捨不得船廠裡面的設備,為了不讓日本人佔為己有,他冒著危險偷偷將工廠裡面的少量設備運了出來,又千方百計送到了湖南,打算在湖南建立中華的分廠,並且開始籌備湘黔鐵路的沿線橋樑。而戰火很快就蔓延到了湖南,楊俊生不得不暫停分廠的建設工作,他組織員工將所有的圖紙和機械設備全部都埋到了地下。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再次找到了楊俊生,他們威逼利誘,軟磨硬施,想要讓楊俊生為日本人效力。楊俊生受不了日本人三番五次的糾纏,為了表達自己絕對不向日本人妥協的決心,楊俊生披起了袈裟,在家中吃齋念佛起來。楊俊生的妻子是日本人,日本軍官數次來訪問楊俊生,想要從楊夫人處下手,而楊夫人態度亦是十分堅決:"我討厭戰爭,你們不必來勸說我,我早就已經加入了中國國籍。"

日本人還沒有放棄,汪精衛成立了偽政府,他派遣了周佛海去勸說楊俊生。周佛海是楊俊生在日本留學時的同學,楊俊生依舊沒有心動,直接將周佛海拒絕。不久之後,汪精衛派遣實業部部長梅思平送來了偽實業部顧問聘書,每個月都送來車馬費5000元,楊俊生當時生活條件已經因為戰爭十分困窘,他還是將這封聘書撕得粉碎。

抗戰勝利之後,很多商人重新出山,想要重振雄風。但曾經為救國而建造船廠的楊俊生這個時候卻不想再進入商界了,他對自己的夫人說:"我以後不辦廠,也不會去做官,我將來一心從事教育事業,我要把我造船上的經驗全部傳授給下一代!"

1946年,楊俊生擔任了同濟大學造船工程系的教授,1948年,楊俊生被推選為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理事長,並且出版了造船工程學會會刊《中國造船》。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華造船廠在新政府的關注之下很快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楊俊生感慨萬千,最終決定將工廠交給了國家。1953年元旦,中華造船廠加入了首批公私合營,楊俊生繼續擔任廠長兼任總工程師的工作的,一直到退休為止。

1954年,楊俊生給自己正在歐洲留學造船的兒子楊家盛寫信,希望他能早點回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楊俊生還將女兒和女婿從新加坡叫回國內,1954年,楊俊生的女兒和女婿帶著三個幼子輾轉至香港來到了上海。

楊俊生的晚年就像他說的一樣,一直致力於教育事業之中,為了能讓孩子們更好地學習到造船知識,他帶著學生們深入到船廠,派人親自操作現場講解。在交大任教期間內,因為學校教學設施有限,他捐贈了一批教學設備。

這就是愛國實業家楊俊生的一生,他的大中華造船廠是在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的夾縫之中求得發展的,是中國造船業歷史上不可磨滅的歷史。1982年,92歲的楊俊生在上海逝世。他的沒有創造出傳奇的財富,他飽經滄桑的商業生涯卻見證了民族企業的獨立自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現實社會裡,你是薛寶釵還是林黛玉?解讀你的「紅樓」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