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生娃後手腕疼,婆婆說我嬌氣,真實原因卻讓媽媽心酸

生娃後手腕疼,婆婆說我嬌氣,真實原因卻讓媽媽心酸

都說「為母則剛」,可是這是帶孩子的「剛」,而且是不得不「剛」。

因為媽媽二字,不但是個美的稱呼,更是一份24小時隨時待命,全年無休、不能辭職、沒有薪水的一份工作。

還記得之前韓國演員張娜拉還原一個媽媽獨自帶孩子的視頻嗎,看哭了多少媽媽。

當媽後連安安靜靜吃口飯,都成了奢侈,只好一手抱娃一手吃飯,更別提什麼自由了。

而且因為長期抱孩子,還患上一個心酸又無奈的病——「媽媽手」,從此手腕上離不開各種膏藥。

「媽媽手」是當媽後的一種職業病。

「媽媽手」到底是啥毛病?

「媽媽手」在醫學上的叫法是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具體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

但多數觀點認為是長時間重複使用拇指工作,長時間的勞損,導致導致手背側拇長伸肌和拇長展肌滑膜增生,從而引起兩塊肌肉肌腱的腱鞘狹窄腫脹,嚴重影響手部活動。

之所以又被稱為「媽媽手』,是因為此病多發生於女性,特別是產褥期女性以及中老年女性。

可能是因為新手媽媽抱寶寶姿勢不正確,每天煮飯、洗衣服、擦地板等勞累所致。

「媽媽手」的常見癥狀有:

l 手腕大拇指側疼痛,尤其在拇指和手腕活動時疼痛感更明顯;

l 手腕(拇指側)有一定程度的腫脹和壓痛感;

l 影響手部的正常活動。

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媽媽手」,媽媽還可以這樣來判斷:

握拳,拇指彎到手掌內,然後手腕彎向你的小指。

如果媽媽手腕拇指側感到疼痛,可能就是「媽媽手」。

如果自己在家判斷不清,也可以到去醫院檢查確認。

可當媽,抱娃是不可能避免的,那要怎麼辦?做手術嗎?

一般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而定。

「媽媽手」的治療方法包括非手術治療、糖皮質激素注射和手術治療。

通常建議首選非手術治療方式:

一、改變抱寶寶的姿勢

抱寶寶時媽媽讓寶寶頭枕肘部,少用手部和腕部的力量,讓上身、肩部、肘部共同提供支撐。

二、冰敷止痛

疼痛時媽媽可以用凝膠冰袋、冰袋或裝有冷凍食物的袋子,放在疼痛區或者腫脹區,進行冰敷,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每4~6小時一次。

冰敷時媽媽可以在袋子和皮膚之間墊一塊毛巾,避免溫度過低凍傷皮膚。

三、讓手部多休息

媽媽可以去醫院戴上一個支具、夾板,或者可以在網上買個護腕及護指的產品,再者可以並指貼扎(如下圖),盡量減少手腕手指活動。

即使要照顧寶寶或者工作,手指和手腕的活動時間也不要太長。

每間隔一段時間就休息一下,這樣能有效避免進一步損傷,還可以減少因活動帶來的疼痛。

此外媽媽還可以藉助其他力量,「解放」一下雙手,如

1. 可以適當用其他工具減輕餵奶、抱娃時,手指和腕部的使用,比如哺乳枕、背娃帶。

2. 主動要求爸爸或家人幫助帶寶寶或者分擔家務,讓雙手休息一下。

如果非手術治療後,「媽媽手」的癥狀沒有改善,可以嘗試局部用藥或手術治療。

局部用藥一般使用的是糖皮質激素,需要媽媽到醫院接受治療。

注意!

媽媽千萬不要自己在家服用一些止疼藥物。

如果使用以上方法都無法改善,那麼媽媽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如何預防「媽媽手」?

預防勝於一切!

媽媽們日常要做到這三點,預防「媽媽手」:

不要頻繁用手!

不要頻繁用手!

不要頻繁用手!

抱寶寶時,將寶寶的重心盡量放在前臂,減少手腕部的壓力。

而且要經常換手,不可一個姿勢維持太長時間,同時記得抱完寶寶後,將手腕多向各個方向活動活動。

我理解當媽後,媽媽的心思都放在了照顧寶寶上。

但是菌菌想跟各位媽媽說,照顧寶寶固然重要,但媽媽們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

只有媽媽身體健康,才能給寶寶最好最長久的照顧。

所以,媽媽如果太累,照顧寶寶和家裡的重活,不妨交給寶爸來做。

轉發給身邊的人,讓他們看到當媽媽的不易!也可以留言分享分享產後老公的表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月呵護 的精彩文章:

寶寶的耳屎究竟用不要掏?關鍵得看這兩點!
世界上最胖的新生兒降生!看完刷新了我對「胖」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