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古今家訓 以此為祖」—《顏氏家訓》

「古今家訓 以此為祖」—《顏氏家訓》

顏之推(公元531年-約595年),字介,原籍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生於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一個以儒學傳家的士族家庭,系孔子得意門生顏回的第三十五世孫,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傳世著作有《顏氏家訓》《冤魂志》《集靈記》《觀我生賦》等。唐代著名書法大家顏真卿也是顏之推後人。

對於本書的寫作目的,顏之推在《顏氏家訓?序志》篇里有所闡明,即將自己一生的經驗和心得系統地整理出來,傳給後世子孫,希望可以整頓門風,並對子孫後人有所幫助。

而顏之推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命運多舛。其祖父為南齊治書御史顏見遠,父親為南梁咨議參軍顏協。顏之推從小受家庭環境的熏陶,博覽群書,為文辭情並茂,很早就進入仕途,但後期經歷坎坷,他一生經歷了南梁、西魏、北齊、北周、隋五個王朝,三次被俘,「三為亡國之人」,親眼目睹了侯景之亂、西魏軍攻陷江陵、隋滅陳等重大事件,多次險遭殺身之禍。他在《觀我生賦》中說:「予一生而三化,備荼苦而蓼辛。」

《顏氏家訓》—我國最早教育專著

《顏氏家訓》是顏之推的代表作,是一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並以之告誡子孫的經典家訓,也是一部涉及語言學、文學、音韻、訓詁、民俗學等多個領域的學術著作,被奉為我國最早的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專著。

全書共七卷二十篇:

卷一:《序致》《教子》《兄弟》《後娶》《治家》

卷二:《風操》《慕賢》

卷三:《勉學》

卷四:《文章》《名實》《涉務》

卷五:《省事》《止足》《誡兵》《養生》《歸心》

卷六:《書證》

卷七:《音辭》《雜藝》《終制》

該書以儒家思想為主導,旁涉道、佛,涵蓋了從飲食起居、修身養性到為人處事、求仕致學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凝聚了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對人生的深切體驗,也體現了一位仁慈睿智的長者對子孫的舐犢之情。

節選1、「教子:威嚴而有慈」

【原文】: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訶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是也。

【譯文】:父母威嚴而又慈愛,子女就會有敬畏心理,言行謹慎,從而產生孝心。我見世上有些父母對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愛,往往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對子女的飲食言行,總是放縱,任其所為,該告誡的卻誇獎,該斥責的卻欣喜,等孩子長大明白事理以後,就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對的。等到孩子驕橫傲慢成為習慣時,才想到去管束制約他們,就算把他們用棍打死,也很難再樹立父母的威信了。父母的憤怒導致子女的怨恨之情與日俱增,等到孩子長大成人,終究會成為道德敗壞之人。孔子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講的正是這個道理。

節選2、治家:儉而不吝

【原文】:孔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

【譯文】:孔子說:「奢侈了就不會恭順,節儉了就會鄙陋。與其不恭順,寧可鄙陋。」又說:「如果有人具有周公那樣的才、那樣的美,但只要他既驕傲又吝嗇,那麼餘下的也就不值一提了。」這樣說來,那就是可以節儉而不可以吝嗇了。節儉,是指合乎禮數的節省。吝嗇,是指對處於窮困急難之中的人也不加救助。現在捨得施捨的人就奢侈無度,節儉的人又吝嗇小氣;假如能做到既施捨於他人而自己又不奢侈,勤儉節約又不吝嗇,那就好了。

節選3、慕賢:與善人居

【原文】: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交遊焉。

【譯文】:人在年輕時候,精神性情都還沒有定型,和那些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處,受到他們的熏漬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舉一動,雖然沒有存心去學,但是潛移默化之中,自然跟他們相似。何況操守德行和本領技能,都是比較容易學到的東西呢?因此,與善人相處,就像進入滿是芝草蘭花的屋子中一樣,時間一長自己也變得芬芳起來;與惡人相處,就像進入滿是鮑魚的店鋪一樣,時間一長自己也變得腥臭起來。君子與人交往一定要慎重。

節選4、勉學:無過讀書也

【原文】: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

【譯文】:通曉六經要旨,涉獵百家著述,即使不能增加個人的道德操行,勸勉世風習俗,也不失為一種才藝,能夠用來自謀生計。俗話說:「積有千萬資財,也不如身懷小技。」各種技藝中容易學會而又值得推崇的本事,沒有超過讀書的。世人不管是愚蠢還是聰明,都希望廣交朋友,見多識廣,但又不肯讀書,這就好比想要吃飽卻懶得做飯,想要身體暖和卻又懶於裁衣一樣。

節選5、名實:實至名歸

【原文】: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於世者,猶貌甚惡而責妍影於鏡也。

【譯文】:名與實的關係,就好比形體和影子的關係一樣。道德高尚、才藝深厚的人,其名聲一定是好的;姿容秀美的人,其影像也一定是美的。如今有一些不修身養性,卻希望在世上得到好名聲的人,就像容貌醜陋卻想要在鏡子中映出美麗影像一樣。

節選6、省事:有所不為

【原文】:君子當守道崇德,蓄價待時,爵祿不登,信由天命。須求趨競,不顧羞慚,比較材能,斟量攻伐,厲色揚聲,東怨西怒;或有喧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以此得官,謂為才力,何異盜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譯文】 :君子應當堅守正道、增強修養,同時還要蓄養身價、名望以等待時機,就算得不到高官厚祿,也要處之泰然。要是不顧羞恥、四處求官,和別人比較才能,論說功績,吆三喝五,怨天尤人;或嘩眾取寵、擾亂視聽,來獲取官位。就算通過這些手段最終得到了官職,自認為有能力,但是,這跟偷食物來填飽肚皮、竊衣服來保暖有什麼區別呢?

《顏氏家訓》得到後世高度評價:

宋人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也說《顏氏家訓》「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以訓世人」。「

宋代著名藏書家陳振孫認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明朝袁衷在其家訓專著《庭幃雜錄》中贊道:「六朝顏之推家法最正,相傳最遠」。「

清人王鉞在《讀書叢殘》中說:「北齊黃門顏之推《家訓》二十篇,篇篇藥石,言言龜鑒,凡為人子弟者,當家置一冊,奉為明訓,不獨顏氏。」

往期文章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道教詩詞 次韻上勉元規
道教詩詞 鏡中燈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