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上海灘風流一哥的私宅:拒絕極簡,寶貝多到讓人無處下腳

上海灘風流一哥的私宅:拒絕極簡,寶貝多到讓人無處下腳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

在上海的時尚界和藝術界,

沒有人不認識包一峰。

身為獨立公關人,

他和眾多明星名流成為好友,

其中最親近的,就是張國榮。

ART021聯合創始人包一峰、應青藍、周大為

和演員孫儷合影

2013年,包一峰創辦ART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其實早在90年代中期,

他就開始關注中國當代藝術,

收藏藝術品也超過20年。

包一峰家裡放滿100多件大大小小的藝術品。

既有中國當代藝術大家早年的作品,

也有青年藝術家作品;

既有新水墨、油畫、版畫、攝影、裝置,

也有動畫海報、潮流玩具。

「我希望能跟我收藏的作品一起生活,

每件東西給我帶來很多、很多、很多的回憶。」

自述包一峰編輯王微辣

我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大家都叫我「小包」、「上海包」。

這個房子我搬進來6年了,是1931年建成的,上海一個典型的裝飾藝術(Art Deco)大樓。四周有很多不同的領事館,走到淮海也非常近,鬧中取靜。

很多人非常喜歡那種簡約主義,家裡一塵不染,沒有任何一個多的東西,那可能不是我的風格。

我是一個比較懷舊的人。

我收了一些老上海民國時期的紅木傢具,和這個房子搭配起來比較吻合。牆上掛的作品,是我從九十年代中期到現在慢慢收藏的,又有些現代感。家裡的書已經堆得放不下,連走路都很難,但我就希望有自己真正的生活、真正的個性融入到這個家裡面。

包一峰和韋唯

包一峰和陳冲

張國榮的生前摯友

我們做公關的,有各種各樣的機會和明星、名流,包括現在很多的網路紅人、KOL合作。

我曾在1990年的亞運會,韋唯演唱《亞洲雄風》時全程陪同;跟鞏俐拍過《上海灘》的宣傳冊廣告;在路易威登老爺車拉力賽上接待陳冲。慢慢的,我和越來越多明星有工作關係,也成為好朋友。

張國榮在(舊)漢源書屋,攝影:夏永康

跟我最親的,就是張國榮。

哥哥對藝術非常有好感,也喜歡吃,我們有很多相同的興趣愛好,所以他來上海或去北京,我就帶他去看一些他平時在香港接觸不到的東西。

我曾經帶他去過以前在紹興路上的漢源書屋、豐裕生煎,還有現在已經不存在的一個咖啡廳叫1931。

張國榮在(舊)沙遜別墅,攝影:夏永康

我還帶他去了以前拍《紅色戀人》的那個沙遜別墅,他在裡面騎著自行車,去喂餵羊,劃划船,非常的愜意。

哥哥那本寫真集《慶》,裡面有很多場景,是我無意中帶他去一個什麼地方喝茶,Wing Shya(夏永康)就直接給哥哥來抓拍。

張國榮和包一峰,攝影:夏永康

在北京東華門邊上,以前有一個叫四合的餐廳,當時二樓有一個小的雪茄房,有時候我們下午就去那邊喝一杯。哥哥就喜歡坐在窗檯沿上,看著外面的護城河,以東華門為背景,拍了幾張照片。

跟這些明星接觸,我一直是將心比心。

他們在公眾面前是一個巨星,不可能了解到太有煙火氣的生活;在私下的生活中,也是鮮活的一個人。我會跟他們互通有無,平等地交流,另外也從觀眾的角度,對於他們的演戲或歌唱事業,給一些看法和建議。

充滿文人氣的家

平時在外面每天接觸到明星啊、品牌啊、做大型的活動,所以我希望回到這個家以後,有一個非常安逸的環境,作品選擇也比較安靜,文人氣息相對濃一些。

這個房子一共兩個廳,兩個房間。進門是一條很長的走廊,讓人忘記外面這個非常喧囂的城市。

我在走廊盡頭放了一件高偉剛老師的作品,一個金色的樓梯,雖然是平面的,但看上去非常立體,給自己一個每天要蒸蒸日上、向上走的鼓勵。

走廊兩邊,丁乙老師這兩件,是他當年去澳洲參加一個展覽的過程中畫的,不可能畫很大的油畫,所以在紙上用馬克筆、水筆來做十字的創作。

像我們這代人,以前電視機也是新鮮的產物,是看著動畫片長大的,比如《小蝌蚪找媽媽》、《哪吒鬧海》、《鐵臂阿童木》。

我接觸當代藝術以後,也收集了很多老的電影海報,都是跟上海有關係的:主題發生在上海,或上海電影製片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的。

飯廳那邊牆上,有我收藏的第一件作品,是蕭曉蘭老師的一件版畫。

我認識了香格納畫廊的創始人勞倫斯後,每年都會從自己的工資里籌一點錢,到生日的時候給自己買一件作品。

有好幾件都是藝術家為我創作的。

林曦,我去她工作室玩,穿了一雙紅色的鞋,她就直接二十分鐘用水墨給我畫了一張作品;梁碩,用我的名字畫了一個三聯。還有一張是我朋友給我的生日禮物,把我的照片給藝術家王韜程,他進行再創作,畫了一副作品給我。

這是陸新建老師的一個作品,用谷歌的俯視地圖來創作。我小時候的家在靜安寺,現在這個寺廟是金碧輝煌的,所以他就用金色給我創作了和靜安寺有關的作品,把我的上海情節也代入到這個作品裡面。

進門的長廊和客廳中間有一個過道,它有點暗,所以放一些色彩比較明亮的藝術家創作的小品。

我印象里去國外的很多宅子,有一面牆像一個potrait gallery一樣,全是各種各樣的人像作品,或者把一面牆用不同的照片、藝術品來布置。這個過道也是這樣的呈現方式。

客廳這面牆以黑白為主。

我小時候接受的還是比較傳統的教育,跟一大家子親戚住在一個像四合院的建築里,有前天井、後天井,圍著中間的天井有不同的廂房,親戚過生日大家要去端面,有各種各樣的習慣。

一直提倡要勤勞,要節約啊,所以我看到一張我好友的攝影作品,這個徽式建築的角落非常安靜,又寫著「勤勞建家」,所以讓他給我做了一個放大版。

以前法國總領事的太太,她是個攝影師,會背著相機去上海各個弄堂里走。這張作品裡的地磚跟我小時候家裡的地磚是一摸一樣的,以前弄堂里大家生活條件沒有這麼好,把很多煮飯的東西放在外面,讓我想起很多小時候的回憶。

這件徐震的作品(《天下》)我們通常叫它「奶油蛋糕」,常見的是顏色比較鮮艷的,這幅正好是黑色,整體搭配比較好。

這是藝術家蘇暢的一個雕塑。八十年代上海有很多老公房的外牆是這種馬賽克的,經過風吹雨打,上面會有一些水漬和污漬。藝術家就做了這樣一個雕塑,把水漬用筆上色,做得非常精細,又有上海的影子。

旁邊這個小陽台的雕塑,是成都藝術家陳秋林的作品。

這些作品內容都很貼近生活,又有一些我小時候生活的印跡。

客廳除了這面牆,我在角落裡還有薛松老師為我定製的一件作品。那條紅色的,代表「一」;「峰」字用的是毛主席的書法。後面的背景都是些文人墨客的字。

我應該是收藏薛松老師作品的第一個中國人。他以前的工作室著火了,所有的書籍都變成灰燼。突然有一天他有了靈感,用這些灰燼的碎片來做一些拼貼,獨創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一直到現在。

還有曾梵志的面具系列,我非常喜歡,非常有幸能收藏這件作品。

他一直說,你給我照片,我來給你創作,現在說來,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最近我又把這件作品拿了出來,還沒有完全裱好框,將來我會給它找一個比較合適的位置。

卧室對每個來說是一個非常私密的空間。可能當你一睜開眼,或忙碌一天要睡覺,都能看到卧室里的作品。

我放了一張藝術家張如怡為我特別定製的,偏橘黃和紅色,暖色調的作品,是她手繪尺幅最大的一件。

探訪藝術家張如怡工作室

我其實很早就關注張如怡的作品,作為一個女性藝術家,她有男性藝術家的爆發力,又有很多細膩的部分。比如她用水泥來做作品,但上面用鉛筆來繪畫,形成一種反差,跟我平時在外面工作回到家裡,這種反差是很接近的,讓我感觸很大。

她還用水泥來做很多現成物的翻模,比如她養的仙人掌。我在廚房的窗台上,還放了一塊張如怡用水泥做的舒膚佳肥皂。

另外還有王亞彬老師松樹的作品,比較安靜,劉野老師早期的作品。

包一峰在花園飯店工作照

從月入百元,到公關一哥

影響我從事藝術收藏的三個人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的花園飯店。九十年代中期,接觸外國人的機會還沒有那麼多,而在酒店裡完全就像一個敞開型的小社會。

那時候外資銀行、外資企業都到上海開設了辦事處,我就有機會接觸到影響我喜歡藝術的三個人之一,勞倫斯·河浦林(Lorenz Helbling)。他在復旦大學學習中文,一直留在上海,然後開設了香格納畫廊。

包一峰在花園飯店工作照

我那時候在花園飯店的實習工資是126塊,等到正式拿工資,到手差不多是1000塊錢左右,除去各種各樣的開銷,能省下來的錢並不多。

我記得畫廊當時賣畫,還是以美金來結算的,基本都要在1000美金左右,所以我也只能在一年生日的時候,給自己買一件小作品。

包一峰和勞倫斯合照

香格納畫廊最早在勞倫斯建國西路的家裡,和我以前的辦公室在一條弄堂;慢慢又搬到波特曼酒店二樓、復興公園、M50,現在又到了西岸。

其實勞倫斯非常執著地在幫助中國的年輕藝術家,現在有些藝術家也已經步入中年、年紀挺大了。他一直堅持做這樣的事情,非常感動我。

陳逸飛贈言包一峰

第二位是陳逸飛先生。他是一個提倡大美術概念的美學大師,不單單自己能畫,還做城市公共雕塑、創辦《青年視覺 Vision》等幾本非常漂亮精美的雜誌。他也創立了自己的品牌,挖掘年輕設計師,王一揚、張達,他們現在已經成為中國設計師界的頂尖人物。

我主要在模特公司這一塊幫陳先生,平時也一起接待國外的媒體、客人,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怎麼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業,又把美和藝術融合在一起。

從單純做公關事業,到做藝術博覽會的跨界,我覺得陳逸飛先生對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林明珠

另外一位是林明珠小姐,她是一個香港的千金小姐,從小接觸到的都是世界上最頂尖的設計師、藝術大師。

我跟她工作了8年,做了衡山路41號項目。她對一些著名大師的推崇,讓我印象非常深刻:Baccarat的水晶吊燈、不同大師設計的椅子、Thomas Goode的餐具,老佛爺卡爾·拉格斐設計的制服。林小姐之後有了自己的畫廊,在上海、新加波、香港有不同的分支。

這個三個人對我的影響是大方面的。對於所收藏的作品的選擇,還是跟我個人成長經歷、平時對生活的思考緊密有關。

親歷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九十年代初期,上海在全國來說已經比較開放了。但事實上,外面的餐廳也沒有那麼多,酒吧也非常少。

那時候,還是來上海工作的外籍人士,他們對藝術比較有好感,居住環境比較好,房子比較大,他們牆上可能需要一些作品。很多人也會去買一些老傢具,和作品產生相互的對話。

我們有很多時候去勞倫斯家聚會,其中有很多外籍公司的高管、上海電視台的主持人、一些作家、藝術家,包括丁乙老師,周鐵海,大家都在一起。沒有太多吃的喝的,大家就拿個啤酒,拿個可樂,就這樣聊一個晚上,最後放一點音樂,在家裡跳跳舞。我覺得那段時光非常美好。

其實那時候美術館也沒有那麼多,主要就是上海美術館。後來慢慢開始有了雙年展、私人美術館、上海博物館。

這20年來,關注的藝術家非常多。從老一輩的現在有七十多歲的,到現在剛剛大學畢業、00年前後的。

收藏的大多數作品,我都是認識了藝術家,跟他有交流以後,才會買這個作品。

跟藝術家聊天,能夠捕捉到他們對現實社會,對美術史,對傳統技藝的不同概念。我喜歡能跟我人生某一個階段、某些回憶有碰撞的作品,裡面有一個點能夠深深打動我。

包一峰在工作室

如何進行藝術收藏

我一直非常關注當代藝術的發展。

近兩年,因為網路的發展,很多藝術家開始做一些網路上的小拍賣、群拍;藝術家辦個展,當畫廊把圖冊發給很多藏家,大家也會在裡面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

以前這個市場沒有那麼蓬勃,你有很多的機會,可以慢慢考慮藝術家的作品,現在很多時候要去靠搶。

想收藏而沒有收到的作品,太多了。擁有一件作品是一種緣分。有時候是資金周轉的問題,或者不太可能去擁有一件這麼大的作品。

你眼睛看到的,並不是一定能擁有的,但是,去看,本身就是一種滿足。

總結三點對於藝術收藏建議:

1、多看。

我也不是學藝術史的,也不是專業學美術的。

有時間應該多去美術館、博物館、畫廊走走。你會潛移默化的,和藝術作品有越來越多的默契,作品本身透出的那些氣息,很容易能夠捕捉到,對自己的心情和成長也有很好的幫助。

2、選擇一個好的畫廊。

做畫廊並不是一個很賺錢的生意,沒有熱情很難支撐。我覺得畫廊主都非常有個性、有情懷。

國外的畫廊有幾十年、上百年的歷史;我們中國的畫廊有的接近30年了,大多在十年左右。

畫廊簽約藝術家,本身就是第一道篩選,辦展覽、跟藝術家有長期的合作。他們都有非常好的積累,做了很好的梳理,能幫助你最直觀、最快地接觸到當今最頂尖的藝術家群體。

3、長期堅持。

收藏需要一定的堅持,不是我今天有錢,把錢一下子砸進一堆東西以後就不再收藏了。這個不叫收藏,只能說是短期的投資,甚至投機。

我覺得收藏作品要量力而行,細水長流,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些作品,我可能會跟畫廊申請,做一個分期付款。一旦畫廊認定你是個好藏家,真心喜歡作品,對藝術家的將來的發展也有好的幫助,他們也樂意接受這樣的方式。

堅持收藏的意義

可能每個人有自己那個愉悅的方式。我很年輕的時候,除了工作以外,一個星期可能有三、四天都在錢櫃(KTV)裡面唱歌。後來,我的周末基本上都是泡在畫廊、美術館裡,已經變成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現在要把我跟藝術、收藏完全劃開,我覺得的很難很難。

我也不是一個真正的藏家,作品的尺幅沒有這麼大。接下來真的需要做一個梳理,給它們編號,列一個清單。

我希望能跟我收藏的作品一起生活,儘可能在家裡、不同的辦公室里展現出來,每一天跟我產生很多互動。有很多故事,可以跟我的朋友們去分享。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鳴謝:ART021、東畫廊

一條製片人開垂直號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 的精彩文章:

奧運推遲一年,我們失去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2020又一場超強直播來了!趙薇黃曉明要一起帶大家薅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