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談現今《周易》注釋中的問題:二、太過唯心,不符現實,與事實相違

談現今《周易》注釋中的問題:二、太過唯心,不符現實,與事實相違

上節內容介紹了現今《周易》的註解中的問題「二、太過「唯心」,不符合現實,與事實相違背」:1、以同人卦「乘其墉,弗克攻,吉。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大師克相遇。」為例;2、以噬嗑卦「屨校滅趾,無咎。何校滅耳,凶。」為例;3、以需卦「需於泥;需於血;需於酒食。」為例;

本節介紹現今《周易》的註解中的問題「二、太過「唯心」,不符合現實,與事實相違背」

4、以坤卦「西南得朋,東北喪朋」、蹇卦「利西南,不利東北」、解卦「利西南」為例;

5、以復卦「反覆其道,七日來複」 為例。

二、太過「唯心」,不符合現實,與事實相違背」

4、以坤卦「西南得朋,東北喪朋」、蹇卦「利西南,不利東北」、解卦「利西南」為例

現今解釋「西南、東北」多用八卦圖的方位來解,我們知道現今的先後天八卦圖皆是後人依據《易傳》中相關內容畫出來的,本來面目未有出土發現,以「八卦圖的方位」 來解「西南、東北」可作為其中一種參考,但是我本人認為以西周初期、西周時期的周邊形勢、勢力範圍來解「西南、東北」才符合本義。

西周滅商時期直到西周建立後,西周王朝主要防備的敵對勢力皆來自東方和北方,而西方和南方皆是周王朝的傳統盟邦,在《尚書》、《詩經》、《左傳》、《國語》中皆有相關內容。

西周滅商時期盟友皆來自西方盟邦、南方盟邦,這一時期西方戎族與西周的關係相對比較融洽。周武王即位後第二年的「孟津觀兵」,各國諸侯不召自來有八百之多,這些諸侯多來自西方。《尚書·泰誓》「惟戊午,王次於河朔,群後以師畢會。王乃徇師而誓曰:嗚呼!西土有眾,咸聽朕言。」(周武王駐兵在黃河之北,諸侯率領軍隊前來會和。武王於是巡視軍隊,並且告戒他們說:「啊!西方各位諸侯,請都聽我講。)。

西周的南方諸侯盟邦為楚國、吳國楚國的先祖鬻[Yù]熊在商衰周興的商朝末年率族投靠周文王,周文王尊鬻熊為師,受到周王室的重用。鬻熊死後,熊麗(鬻熊之子)、熊狂(熊麗之子)相繼輔佐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時期,成王感念鬻熊及其子孫的功勞,封鬻熊的曾孫熊繹(熊狂之子)為子爵,建國為楚

吳國,是周朝的周王族諸侯國,始祖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姬姓。史書記載周太王古公亶父生有三子,長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兒子季歷。季歷的兒子姬昌聰慧,深受太王喜愛。周太王想傳位於姬昌,但根據當時傳統應傳位於長子,周太王因此鬱鬱寡歡。泰伯明周太王心意,便與二弟仲雍逃到南方,建立了勾吳古國。周武王滅商後,封建親戚,太伯、仲雍的後代仍封於吳,建國為吳

周公前後兩次分封諸侯,除了原有南方的楚國、吳國,其次是在宗周周王畿附近的王族諸侯國,最重要便是分封在東方、北方用以軍事防備的諸侯國;衛國防殷商遺族,魯國防徐夷、淮夷,齊國防東夷,燕國防孤竹國,晉國防北狄。

西周建立後,西周時期鮮有對西戎、南蠻的戰爭,《尚書》、《詩經》、《左傳》中記載的都是是對東夷、北狄的戰爭。西周周昭王伐南楚周穆王征西戎,並非因為這兩族入侵,而是因為其進獻貢品不及時或不合周王心意,《國語·周語·祭公諫穆王征犬戎》記載周穆王征犬戎遭到王公大臣的強烈反對。西周周夷王伐太原之戎,太原之戎的前身是周穆王西征犬戎後,將其遷於太原,遂稱「太原之戎」,他們此時身處周王室北方,應該屬「北狄」較合適,「太原之戎」之後是戰國時期「匈奴」中的一支。西周周幽王時,西戎(犬戎)滅宗周,犬戎其實是太子(周平王)一脈請來的助力,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犬戎攻打周幽王,西周滅亡。《左傳·閔公二年》「二年春,虢公敗犬戎於渭汭。」,此處的犬戎為「太原之戎」。

《尚書》、《詩經》、《左傳》中記載的對東夷的戰爭

《尚書》中「多方、多士」講述的是東方諸國的「三監之亂」(武庚、管、蔡以及東夷地區徐、奄、薄姑等地的叛亂)。

詩經·大雅·常武》「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徐方既同,天子之功。」是讚美周宣王率兵親征徐夷,平定叛亂。

詩經·小雅·六月》是讚美周宣王時尹吉甫北伐玁狁取得勝利的詩歌,「薄伐玁狁,至於大原」(猛烈出擊討玁狁,進軍太原敵膽喪。玁狁[xiǎn、yǔn]: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詩經·小雅·出車》是頌揚周宣王時南仲出征討伐玁狁勝利的詩歌,「赫赫南仲,玁狁於襄。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詩經·魯頌·泮水》、《詩經·魯頌·閟宮》中記載有魯僖公出征戰勝徐夷、淮夷,相關內容在《左傳》中也有記述,《左傳·僖公十三年》「夏,會於咸,淮夷病杞故,且謀王室也。」,《左傳·僖公十六年》「十二月,會於淮,謀鄶,且東略也。」。

左傳·隱公元年》「八月,紀人伐夷。夷不告,故不書。」,紀國位於山東半島中北部。

《左傳》中記載的對北狄的戰爭

左傳·庄公三十年》「冬,遇於魯濟,謀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大意為:冬季,魯庄公和齊桓公在魯國濟水非正式會見,策劃攻打山戎,因為山戎危害燕國的緣故;《國語·齊語·桓公帥諸侯而朝天子》「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公元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出兵討伐山戎,救援燕國,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師。

孤竹國,殷商分封的同姓宗親諸侯國。恥食周粟,採薇而食,餓死於首陽山的伯夷、叔齊便是孤竹國的兩位王子。西周時期,周公在其西部建立燕國,是為了管控、防備孤竹國及其北方屬地和方國。

左傳·閔公元年》「狄人伐邢。齊人救邢。」,公元前663年,北狄進攻邢國,齊國出兵救援,狄人退兵後,將邢國遷到離北狄較遠的地方重新建國。

左傳·閔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衛。狄入衛,遂從之,又敗諸河。」。十二月,北狄進攻衛國,狄人攻破衛國國都,衛國滅亡(衛國第一次滅亡),第二年齊國幫助衛國在楚丘重建國都。衛國自衛康叔始建國,其後又建國三次,滅國四次,第四次滅亡是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時

左傳·僖公十六年》「秋,狄侵晉,取狐廚、受鐸,涉汾,及昆都,因晉敗也。」;公元前644年,北狄(白狄、白翟)攻打晉國,晉國大敗,白狄佔領狐廚(山西襄汾)、受鐸(狐廚附近),渡過汾水,抵達昆都。

綜上:我認為坤卦蹇卦解卦中的「西南、東北」講的是西周的友邦是西方方國和南方方國(西南得朋),需警惕、管控、防備東方方國和北方方國(東北喪朋)。西方方國主要是周王室的同姓宗親國;南方方國主要是楚國、吳國;東方方國主要是殷商遺族、東夷、徐夷、淮夷等;北方方國主要是孤竹國、北狄。

晉國警惕、管控、防備北狄衛國警惕、管控、防備殷商遺族魯國警惕、管控、防備徐夷、淮夷齊國警惕、管控、防備東夷燕國警惕、管控、防備孤竹國。

5、以復卦「反覆其道,七日來複」 為例

反覆其道,七日來複」自漢以來皆以「卦氣說」解之,清朝時期又有「七天說」,我不太認同這兩種解法,當然可作為一種參考,但我認為這兩種解法未解出卦辭的「真諦」。

反覆其道,七日來複」應該用西周時期的紀時專用語「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來解。每個用語代表「七天」,用語和用語之間存在著或「」或「」的關係,這四個用語依次順序循環往複。

反覆其道,七日來複」講的是事務的發展存在著既定的規律,掌握規律便可了解過去、把握現在、預測未來。《鬼谷子·反應》「以觀往,以驗來;以知古,以知今;以知彼,以知己。」

下節內容介紹:

三、不知農牧,不知「六畜」習性及其借喻;

1、以姤卦「姤:女壯,勿用取女。包有魚,無咎,不利賓。包無魚,起凶。」為例;

2、以大壯卦「喪羊於易,無悔。」為例;

3、以旅卦「喪牛於易,凶。」為例;

4、以泰卦「包荒,用馮河,不遐遺。」為例;

5、以否卦「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為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梓歸 的精彩文章:

(上-下)淺談現今《周易》注釋中存在的錯誤,及應如何準確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