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月笙告誡顧嘉棠做生意的兩項原則,他違背一項虧了半生積蓄

杜月笙告誡顧嘉棠做生意的兩項原則,他違背一項虧了半生積蓄

說起杜月笙,就不得不說他手下的四大金剛,而在杜月笙的晚年,四大金剛死的死散的散,也就只有顧嘉棠陪在杜月笙身邊。顧嘉棠是四大金剛之首,在杜月笙還是個小地痞流氓之時,顧嘉棠就已經和杜月笙不打不相識,拜了把子。

外人看來,顧嘉棠是杜月笙的徒弟,而實際上兩人亦師亦友,非常親密。江湖之中一直有一個段子形容兩人的莫逆之交,說有一天,顧嘉棠來看杜月笙,杜月笙對他開玩笑:"我窗台上好幾盆花沒有收拾了,你給擺弄。"顧嘉棠曾經是個花匠,有一個"顧家花盆"的綽號,杜月笙這是拿他過去開玩笑。而顧嘉棠倒也不介意,一本正經的跑過去搬花盆侍弄花草,忙了一個多小時才弄好。顧嘉棠洗洗手,對杜月笙笑著說:"大哥,我忙到現在也渴了,大哥給削個梨吃吧。"顧嘉棠話落,兩人相視大笑起來。

杜月笙當年是在十六鋪削萊陽梨起家的,還有個"水果月生"(杜月笙原名杜月生)的綽號。對於已經成名的兩人來說,從前市井小混混的身份是個忌諱,旁人是絕對不能提起的,但私下裡,兩人互相揭對方的老底,因為太過熟悉對方、關係親厚,才能如此隨意地開玩笑。

抗戰爆發之後,杜月笙在重慶籌辦了一家中華貿易信託公司,1942年春天開張,杜月笙為董事長,顧嘉棠為董事。同時,杜月笙還在重慶設立了中國通商銀行分行,顧嘉棠即為監察。

顧嘉棠是杜月笙的心腹愛將,是他的左膀右臂,實際上也算是杜月笙的半個家人了。

顧嘉棠長得很高,方臉大耳,易怒好鬥。杜月笙青年時期非常瘦弱,站在顧嘉棠面前就像是小弟一樣。顧嘉棠第一次看到杜月笙的時候就想攔住他敲詐一番,正好杜月笙遇到了附近青樓的老鴇"大阿姐",大阿姐是杜月笙的老鄉,在這片地皮上也是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杜月笙忙喊她相救。顧嘉棠顧及到大阿姐的臉面,就放過了杜月笙。後來在大阿姐的介紹之下,兩人正式認識,並且成為了至交好友。

杜月笙進了黃公館之後逐漸受到了林桂生的賞識,他組建了自己的小八股黨,專門幫黃金榮在黃浦江邊搶奪煙土,其中就有顧嘉棠。杜月笙出名之後,顧嘉棠也成了人上人。

顧嘉棠在上海的成就是因為跟對了人,而剛開始一幫人搶奪煙土也是在刀口上拚命。這種生死之交,杜月笙從來沒有薄待過,更何況顧嘉棠一直跟在杜月笙左右,從上海到重慶,再從重慶到香港。

杜月笙最後離開上海前往香港的時候,芮慶榮病死了,高鑫寶堅持留下來,葉焯山老了,只有顧嘉棠是願意跟著杜月笙的。一幫子人拖家帶口,到了香港之後,生計成為了最大的問題。

杜月笙自然能感覺到人生的落差感,他時常對自己的子女說,他們早晚要回到上海,回到那個曾經讓他發跡的地方。而顧嘉棠很清楚,回去暫時來看已經是不可能了。杜月笙為了一大家子的生活已經賣了在上海的一座大宅子,他已經是自顧不暇,顧嘉棠為了錢也是心煩意亂,他找到杜月笙商量著怎麼在香港發財,而不是像這樣坐吃山空。

這個時候一群人找到了杜月笙,希望杜月笙能夠加入他們的生意。他們看上了四川特產的豬鬃,想要喊杜月笙一起投資,倒賣豬鬃。這些人看中的是當時戰亂之下,四川的豬鬃賣不出去,價格已經降到了最低,他們想要在這個時候囤積大量的豬鬃,送到香港來,然後轉手賣了賺一筆。

杜月笙婉言拒絕了,他說:"杜某做生意一直有一個原則,兩種生意是絕對不會碰的。一種生意是天降的橫財,一種生意是投機。我在上海的時候就一直遵循著自己的原則,何況是現在到了香港,人生地不熟,我怎麼也不會碰這個的。"

這些人在杜月笙這裡碰了一鼻子灰,悻悻離去。而這件事卻一直留在顧嘉棠的心中。

顧嘉棠在上海的時候跟著杜月笙賺了不少錢,他帶著大量的積蓄來到香港,但一家子消費高,一直沒有額外的收入,顧嘉棠就想著走歪門邪路,顧嘉棠帶著30萬美金找到了這些人,這可是他的養老錢。

從前在上海,顧嘉棠凡事都要聽一聽杜月笙的意見,這一次他偏覺得自己應該做一次主。這是杜月笙拒絕了的生意,如果他靠這批豬鬃賺了錢,是不是證明自己比杜月笙更加高瞻遠矚?

顧嘉棠將30萬美金全部給了這些人,想要等著豬鬃回來翻幾番,賺筆大的。錢是到了四川,豬鬃也購買完畢了,但是時局變化太快,雖然成都還沒有解放,但中國航空和中央航空沒有一架飛機願意幫他們送這幾十萬美金的豬毛。顧嘉棠的發財夢最終化為了泡影,這筆錢打水漂之後,顧嘉棠氣得躺在床上病了許久。

杜月笙在生意上的成功並非是運氣好,他一直堅守著"不發橫財"、"絕不投機"的原則,雖然在香港再也沒有達到當年的輝煌,但也不至於傾家蕩產。

在做人上,在做生意上,杜月笙精於算計,老於世故,能夠看透人心,也能看透生意場上的陷阱。在天降橫財面前,有多少人能把持住呢?顧嘉棠跟了杜月笙大半輩子,聰明的是一直都跟著杜月笙走,不聰明在到了最後卻自作聰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史記裡面有句話「貪如狼,狠如羊」,司馬遷說「狠如羊」是什麼意思
古人說: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鞭春到底是什麼?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