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飛機墜毀前一瞬間,機上的人都是什麼心情?心理學家的答案很統一

飛機墜毀前一瞬間,機上的人都是什麼心情?心理學家的答案很統一

乘坐飛機是一種便捷安全且快速的交通方式,所以很多人需要長途出行時,坐飛機成為了首選,有些人甚至還患上了飛機依賴症。坐飛機,也被他們戲稱為打飛的。

飛機發生事故的風險是所有交通工具中相對最低的,所以安全係數也是極高。

但是在1977年3月27日,一起震驚世界的空難引發了廣泛關注,兩架波音747客機在跑道上撞到了一起,這次事故導致五百多人遇難,這場空難也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空難——特內里費空難。

那時,大家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

很多年以後,人們重新去探索總結這場災難發生的原因,調查後,專家總結了三點:

1. KLM機組在沒拿到飛行許可證的情況下急著完成之前的任務。

2. 霧霾太大,致使塔台和兩架飛機機組無法看到對方。

3. KLM在起飛之前受到了無線電的干擾,這使塔台和PanAm機組一起說話,結果KLM機組只聽見了OK,沒聽到其它指令。

對死亡有了新的認知

其實這只不是一點小差錯,但結果卻讓大家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心理學家Laura King和Joshua Hicks花了十幾年時間去研究讓人覺得遺憾的經歷和人格成熟度之間的關聯問題。研究結果顯示,遺憾通常是使人不愉快的經歷,不過這種不愉快的經歷的確會使我們的人格成熟得更快。

空難,對所有人而言都是一場遺憾,不過,如果有人能夠幸免於難,那麼他一定會對死亡有一個新的認知。

還有些人患有恐飛綜合症(Aerophobia),這種人對於乘坐飛機感到恐懼,他們很怕空難,而且還會出現焦慮發抖等生理反應。

社會心理學家卡尼莫(Kanimo)認為這屬於一種「易得性社會知覺偏差」,這也是人類典型認知障礙之一。

這種障礙的出現和社會上那些負面誘導息息相關。

一旦出了空難,新聞和媒體都會大肆渲染,這使很多人都在潛意識裡對坐飛機產生了恐懼心理:坐飛機,很可能會死亡,空難事件不停發生。

這種恐懼心理被不斷印證,乘坐飛機給人帶來的恐懼感也越加強烈。

那麼,在發生空難時,飛機上的人會有什麼感受?

2009年夏天,加拿大航空AC087客機被暴雨天氣所影響,在飛行途中突然失控,機體快速下降,給乘客帶來了很強的失重感。

多虧機長反應快速,穩住了飛機,大家才能安全著陸。

當時乘客對此的回憶,在飛機急速下降時,大家都很安靜,被嚇得不敢說話,過了一會,出現了慘叫聲,很多人都被嚇哭了,飛機中的人都很驚恐。

很多人都說這是他離死亡最近的一次,那時,腦子裡什麼都沒有,恐懼感席捲而來。

應激反應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空難發生的那一刻,人們會產生「應激反應」,這和普通的情緒不一樣,應激是在一種意外環境刺激下做出的適應性反應。

有學者提出,應激狀態有三個階段,警覺階段、阻抗階段及衰竭階段。

當乘客知道飛機出了問題時,會進入第一階段,會出現發抖、呼吸急促等生理現象,接著他們會產生阻抗心理,開始逃避,不想面對現實。

最後,他們知道不可能改變了,就會選擇面對這場災難,沉浸在痛苦和絕望中。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渾身癱軟,恐懼會使他們眼前昏暗。

戰鬥或逃跑

在正常情況下,人們對於突發事件會有一種「戰鬥或逃跑(Fight or flight)」的本能反應。例如,在路上突然出一隻兇猛的野狗,人會立即做出反應,會選擇逃跑或是在心裡盤算如何與其戰鬥。

但是在飛機上,人的本能反應會被客觀環境所阻礙,他們沒有選擇。

這使他們覺得自己很被動,因為他們無法改變飛機的行駛情況,他們只能接受命運給他們的結果。

對於環境的「安全感」和「控制感」是人類的心理需求之一,一旦行駛過程中出現意外,人們的安全感會徹底破碎,陷入深深地絕望之中。

雖然空難是在一瞬間發生的,但他們腦海中會產生類似死亡前的「閃回現象」。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想到自己的親人,不管關係如何,他們心中還是會充滿不舍,他們遺憾自己無法向親人表達自己的愛。

所以,不管是從心理還是生理方面看,空難發生的前一刻,乘客都會感到遺憾和絕望。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Individual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三十而立的目標,越來越難實現了,缺錢正在摧毀中國下一代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因為伺候老人,而拖垮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