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一秒穿越,看看2000年前的奧運會上都有啥?

一秒穿越,看看2000年前的奧運會上都有啥?

眾多周知,奧林匹克運動會發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

根據傳統的記載,在公元前776年,奧林匹亞城首次舉辦其著名的運動會。比賽項目有騎術、徒步賽跑、摔跤、拳擊等。運動會四年舉辦一次,當時的希臘以奧林匹克運動會紀年。

在整個希臘文明的發展演變中,留下了許多與運動比賽及運動員相關的壁畫、雕塑等藝術作品。在東京奧運會延期的日子裡,不妨跟知美君一起,從這些藝術品中追溯奧運賽會的源頭,欣賞當時的運動項目及運動員的健美身姿,然後一起期待明年東京奧運會的到來~

戰車賽跑

戰車賽跑是古希臘運動會頭等重要的項目。在關於運動會起源的一種記載版本中,便記載了這個項目。

這種記載將運動會的起源歸功於佩洛普斯,這位非希臘人與當地國王俄諾瑪俄斯(Oinomaos)進行戰車賽跑,以贏得國王的女兒為獎品。

在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廟的山牆上,記錄了這場比賽的場景。

奧林匹亞示意圖

奧林匹亞,宙斯神廟:山牆。高(中央)3.3米,寬 26米,大理石。公元前457年前。

東山牆:佩洛普斯與俄諾瑪俄斯在戰車賽跑前作準備,西山牆:賽托爾與拉皮斯族之戰。

神廟的東山牆上,宙斯主持佩洛普斯與比薩國王俄諾瑪俄斯戰車賽之前的準備,以國王的女兒希波達米亞(Hippodamia)為獎品。主神站立在軸心,兩側是佩洛普斯與俄諾瑪俄斯,二人的兩側則是未來的新娘及其母親。

奧林匹亞,宙斯神廟:東山牆的中心雕像群。高(中心人物)3.15米,大理石,公元前 457年前。

學者們仍在爭論雕像的位置安排:誰站在宙斯右側?

五個直立的人像與三槽板及正下方的圓柱對齊。周圍環繞著馬匹、戰車、馬夫,兩角落裡是當地的河川,表現為盤曲的擬人形象。

奧林匹亞,宙斯神廟:東山牆角落中的人像。長2.3米,大理石,公元前457年之前。

通常被推斷為象徵流經聖所的兩條河流之一。

在公元前6世紀早期,由於奧林匹克運動會辦得非常成功,其他聖所也企圖來參一腳。從公元前580—公元前570年,德爾菲、伊斯米亞、尼米亞經過一番整頓,意欲與奧林匹亞一爭高下,在本地舉辦運動會。

與奧林匹亞一樣,這些運動會也不設獎品,僅授予冠軍頭冠,《讓柏騎手 》所戴的就是尼米亞冠軍的野芹冠。

雅典衛城,騎馬雕像(《讓柏騎手》)。高81.5厘米,大理石,約公元前550年。

於是便演生了四年一輪的祭典循環,每一年,希臘某個城市都有一場「贏冠冕的運動會」。對於精英們、以及迎合精英需求的流動藝人,這些祭典既是重要的社會事件,也是信息交換的中心。

西西里島的獨裁者們渴望被大陸人敬重,爭相在泛希臘運動會投注財力,並且重金委託愛琴海地區的著名詩人,包括品達和巴庫利德斯(Bacchylides),為奪冠者賦詩。獨裁者在本城舉辦公共祭典時,便會上演這些頌歌。

冠軍的戰車作為歌辭的視覺對應者,也被鑄於城市的錢幣。

錫拉庫薩的鑄幣,一枚4德拉克馬鑄幣。白銀,約公元前485—公元前480年。

銀金幣正面顯示這座城市的泉水寧芙阿瑞圖薩的頭像,海豚在其四周旋繞;背面顯示這座城市獨裁者的馬被授予跑馬賽冠軍桂冠。

可以說,這是獨裁者與政府融合為一體。此外,他們會在德爾菲和奧林匹亞修建昂貴的紀念作品

公元前470年,錫拉庫薩的獨裁者希厄隆兩度奪得德爾菲的戰車賽跑,其兄弟波萊扎洛斯(Polyzalos)便斥資製作一組青銅雕塑,立於阿波羅神廟東側。

戰車御者,出土自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屬於一組大型冠軍紀念群像。高1.8米,青銅,約公元前475—約公元前466年。

通常被視為屬於底座鐫有傑拉城的波萊扎洛斯銘文的群像,儘管這一關聯性在近年間受到質疑。

這組青銅雕塑的製作時間頗具爭議性,但大致必定介於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466年。這組戰車群像所表現的可能是四馬戰車、御者以及馬夫。底座所鐫刻的銘文說,波萊扎洛斯以傑拉城君主之名立起這座紀念像。

公元前466年,傑拉城的獨裁統治解體之後,傑拉人以較為中立的文辭取代這塊銘文,但未曾搬走戰車群像。更甚者,即使在獨裁統治失勢後,傑拉與錫拉庫薩的鑄幣依然烙有戰車。

初獲自由的城市未曾徹底地跟舊主子斷絕關係。相反,舊主子的榮耀,如今歸屬整個城市,成為政府的一部分遺產。戰車賽跑作為貴族最喜愛的消遣活動,逐漸被人民接替過去。

拳擊

阿提卡出產有一種重要雕塑類型:浮雕墓碑。絕大多數浮雕屬於男子墓冢,浮雕墓碑上的男子總是穿衣或攜帶某物,比如士兵身穿鎧甲,或者運動員腕懸細頸精油瓶,或者逝者立於一幅嵌板上方,嵌板之內雕刻一名奔跑的戈耳工或一輛戰車。

阿里斯提昂的浮雕墓碑,署名為亞里斯多克勒斯(A ri s tokle s)。出土自阿提卡的維拉尼德扎(Velanideza)。高(僅碑身)2.4米,大理石,約公元前510年。

阿里斯提昂身穿步兵鎧甲,面龐似乎使用不同於身體其他部位的顏色

有一截浮雕殘片出土自凱拉米克斯墓園(Kerameikos),為一名拳擊手,生動地刻畫了他為職業付出的代價——鼻樑斷裂耳朵破碎似花椰菜,獨立式雕像便難以企及這樣的典型刻畫。

拳擊手的墓碑,出土自雅典凱拉米克斯墓園。高23厘米,大理石,約公元前550—約公元前525年。

拳擊手舉起拳頭,擺在眼前。圖中可見手腕和前臂有十字交叉纏繞的布條,當作關節護套。

公元前5世紀晚期,雕塑藝術開始趨向個性化趨勢,公元前4世紀,這種趨勢繼續迅猛前進。肖像雕塑首次不再作為社會類型的代表。

拳擊手,奧林匹亞,或推斷出土自雅典雕塑師西蘭尼昂(Silanion)。高28厘米,青銅,約公元前350年。

對比凱拉米克斯墓園的浮雕殘片和上圖奧林匹亞的拳擊手雕像,可以看出:斷裂的鼻樑與粉碎的耳朵表示兩個形象都是拳擊手。在這兩個標示之外,古風時期的浮雕不曾刻畫更多細節特徵,好似將形象設定為成年男性拳擊手便已足夠,此人再無任何值得形容的特徵。

相反地,公元前4世紀的雕塑師則精心描繪面貌特徵。這位拳擊冠軍眯起豬眼似的眼睛,雙唇緊繃好似發怒,頭髮和鬍鬚蓬亂,頗有兇殘的模樣。這尊頭像可謂是戲劇化特徵刻畫的試驗。

羅馬的這尊拳擊手雕像則更毫不隱諱地從過去尋找靈感,甚至尋找正當的理由。

《拳擊手》,出土自羅馬。高1.2米,青銅、黃銅,公元前3—公元前1世紀。

左:全像;右:頭部細節。

這件拳擊手雕像的姿勢借鑒公元前4世紀雕塑大師留西波斯的著名雕塑赫拉克勒斯。然而,這個陳舊的姿勢結合超級魁梧的體格,簡直可以匹敵《薩莫色雷斯的尼刻》那身劇烈飄揚的衣紋。

每一塊肌肉似乎都在膨脹,並加以誇張地渲染,皮膚光澤璀璨、隱約起伏,彷彿散發著可觸的活力。古代的拳擊比賽殘酷至極,拳擊者的雙手所戴不是防護手套,而是加固的皮條。斷裂的鼻樑與花椰菜似的耳朵揭示了拳擊手漫長的職業生涯。

這位拳擊手剛退下拳壇,臉上有數道新傷,以黃銅鑲嵌為血跡,從傷口淌出,落在大腿和胳膊,以較暗的合金塑造出右頰一片淤痕。

如此極致的寫實手法是希臘化時期雕塑風格的另一重要取向。這位雕塑師幾乎全然摒棄希臘的理想化傳統,轉而實現訴諸本能的效果。這位拳擊手可以召喚各種不同的情感:憐憫、敬佩、鄙視,甚至施虐的滿足感。

戲牛競技

除了戰車賽跑、拳擊等賽事項目之外,在遠至青銅時代的米諾斯文明的宗教里,還有一種非常值得關注的戲劇化的慶典——「戲牛競技」。

在這種慶典中,競技者撐跳躍過迎面奔來的公牛(可參見網路上西班牙花式鬥牛表演的照片或視頻)。這類戲牛競技在近東各地也很常見,而米諾斯人對此似乎格外痴迷

米諾斯文明中期I時期以來,競技的形象表現頻繁出現於眾多藝術作品。由於有些形象同時包含著建築元素,人們猜測宮殿的中央庭院可能是戲牛競技的舞池。

有一幅出現時期相對較晚的濕壁畫,經過大規模修復(僅色澤較暗部分為原貌),便呈現這一非凡的壯舉。

戲牛競技者濕壁畫,出土自克諾索斯。高78.2厘米,濕壁畫,米諾斯文明晚期II— IIIA。

這塊嵌板屬於戲牛競技壁畫的一部分。經過大規模修復,相較古代的原貌,現代增添部分顏色稍淺。

畫面中,公牛迎面奔來,競技者手抵牛犄角,身體順勢拋向半空,敏捷地空翻,穩穩落坐於牛背,或者緊貼牛臀降落在地面。繼而,其他表演者扭著牛角與牛搏鬥,將公牛摔倒在地。

與鳥雀藍猴壁畫的空間關係相比,戲牛競技壁畫中的形象似乎越發輕盈,頗似海洋風格陶器上漂游的海洋生物。

鳥雀與猴子濕壁畫,出土自克諾索斯壁畫室:細節與復原圖。高85厘米,長(共計) 約5.5米。濕壁畫,米諾斯文明中期 IIIB至米諾斯文明晚期IA。在20世紀經過大規模修復。

海洋風格的來通,來自克里特島的斐斯托斯。高20.2厘米,黏土。米諾斯文明晚期IB。紋案為捲曲長觸鬚的螺貝(海螺)。

在戲牛競技壁畫上,公牛四腿騰空,這一姿勢被稱為「飛奔式」。這透露了克里特島也受到希臘大陸的影響。

撲牛的競技者都有著剛健的體格,身著米諾斯男子的傳統服飾:身纏腰帶與襠袋,蓄著長發。然而,畫面中心的撲牛者為棕色皮膚——傳統繪畫模式的男性膚色,兩側的撲牛者卻是白色皮膚——傳統繪畫模式的女性膚色。那麼,這些競技者究竟是男子還是女子?

另有一些濕壁畫描繪的人物有著白色與棕色混合的皮膚。

戲牛競技者濕壁畫,出土自太爾·艾爾-達巴(古稱為阿瓦里斯),埃及。總高約75厘米,(殘片)高17厘米,濕壁畫,米諾斯文明晚期IA。

數字修復技術。戲牛競技的舞池位於沙漠中的迷宮前。

依據另一個體型維度來判斷,這些形象應當為男性,但難以作出確鑿的定論。

這裡較有啟發意義的是,戲牛競技的儀式,似乎模糊了男女之間刻板的兩性差異。簡言之,撲牛者的性別靈活流動,而非遵守約定俗成的規矩。

這一儀式或許是成年禮,可能以混合的顏色體現少年競技者正處於「中間狀態」。正如西班牙的鬥牛,戲牛競技儀式最後的犧牲品,大約是那頭公牛。

儘管如此,縱身躍過狂奔而來的公牛,對在場者來說,仍然極為驚險,米諾斯的藝人便經常描繪競技者被牛角拋擲或牛足踐踏的情景。

金杯,鍛打的裝飾紋樣,出土自拉科尼亞的瓦斐奧的托洛斯陵墓。高7.8厘米,黃金,米諾斯文明晚期IB或希臘底文明晚期II。

公牛衝撞、踐踏男子。逼真的自然風景,形象地呈現樹木和起伏的地面,表明這一作品深受米諾斯文明的影響,可能出土自克里特島。

希臘世界的藝術與考古

[ 英 ] 理查德·西奧多·尼爾

2020年3月

有書至美-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作為希臘藝術史領域的入門讀物,這部著作帶領讀者領略自青銅時代至羅馬崛起之間希臘藝術的演變歷史,著重強調兩千年間地中海文明的多樣性與國際性

芝加哥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理查德·西奧多·尼爾以獨到的眼光展現視覺文化在希臘世界所發揮的作用,及其與政治、宗教、古代日常生活的關係。此外,作者結合建築、定居地與背景資料,揭示希臘與古代世界其他地區的廣泛交流,包括源自埃及的靈感,遍及安納托利亞與阿富汗的希臘文化影響等等。

希臘藝術史入門必讀書

書中彙集了600張高清圖片及詳實的考古背景知識、第一手史料等,全景式呈現了縱跨2000餘年的希臘藝術與考古故事,內容豐富,插圖精美,是希臘藝術史領域的必備入門讀物。

風靡歐洲各大高校的經典教材,飽受讚譽

本書由芝加哥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理查德·西奧多·尼爾傾情撰寫,他以新意盎然、引人深思的方式講述希臘藝術的歷史,邏輯清晰見解精闢,獲得密歇根大學、劍橋大學等多所高校教師推薦,以及各高校學生讀者的喜愛,堪稱希臘史領域的經典大學教材。

一部關於希臘文明的通俗演變史

本書綜合了希臘世界的藝術研究和考古研究,通過展示、解讀希臘文明中的大理石雕塑、神廟以及陶塑、鑄幣、住宅建築等,帶讀者沉浸式感受古希臘的文明和生活,刷新對希臘文明的刻板印象,是希臘文明愛好者的必讀之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腐絲藝術設計 的精彩文章:

這種方式打開素描,簡直太歡樂!
更貼近 本來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