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智庫聲音】X-37B第六次升空,新加了一截兒

【智庫聲音】X-37B第六次升空,新加了一截兒

來源:航小宇

美國空軍一架X-37B無人太空梭於美國東部時間5月17日9時14分(北京時間21時14分)由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宇宙神5-501型運載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站發射升空。這是X-37B第6次升空飛行,任務代號「軌道試驗飛行器」(OTV)6,發射任務編號原為「空軍航天司令部」(AFSPC)7,美國天軍成立後改為「美國天軍」(USSF)7。此前一天的發射嘗試因天氣原因在倒計時進行到距起飛還有1分40秒時被叫停。正值疫情期間,美國天軍和聯合發射聯盟公司表示要把本次發射獻給一線抗疫人員和疫情受害者。

X-37B由波音建造,外形酷似美退役太空梭軌道器的迷你版,共造了兩架。每架X-37B長約8.9米,高約2.9米,翼展約4.5米,重約5噸,設有皮卡車廂大小的有效載荷艙,要裝在火箭整流罩內垂直發射,在軌飛行期間由砷化鎵太陽能電池和鋰離子蓄電池供電,完成任務後可像美退役太空梭一樣滑翔返回並在跑道上水平著陸。X-37B由美國天軍負責發射、在軌運行和返航著陸,但兩架太空梭本身仍是空軍的財產,歸空軍快速能力辦公室所有。

最初的X-37計劃始於1999年,原本由NASA牽頭運作,後在2004年轉交給了國防高級研究項目局(DARPA)。DARPA繼續開展了一種進場著陸試驗飛行器的研製工作。空軍後來對NASA的軌道飛行器原始設計做了適應性修改,從而形成了X-37B。

X-37B前4次任務均由宇宙神5火箭在卡角空軍站發射,但第5次任務改由太空探索公司的「獵鷹」9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據稱價格是一個考慮因素。前3次任務返航著陸地點為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而OTV-4和OTV-5則改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降落。

X-37B在火箭整流罩內

X-37B最初是按在軌飛行270天來設計的,但其前5次任務留軌時間逐步延長。OTV-1任務發射於2010年4月22日,同年12月3日返航,在軌飛行224天,採用1號軌道器。OTV-2任務2011年3月5日發射,次年6月16日返航,在軌468天,採用的是2號軌道器。OTV-3任務2012年12月11日發射,2014年10月17日返航,在軌近675天,採用1號軌道器。OTV-4任務2015年5月20日發射,2017年5月7日返航,在軌718天,採用的可能是2號軌道器。OTV-5任務2017年9月7日發射,2019年10月27日返航,在軌時間首次超過了2年,達780天,採用的有可能還是2號軌道器。本次OTV-6任務有可能採用了1號軌道器。這樣一來,兩架軌道器的飛行次數都將是3次。前5次飛行的累計在軌飛行時間為2865天。

X-37B項目的神秘氛圍讓一些人猜測其可能是一種太空武器。但有專家稱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因為該太空梭體形似乎不夠大,機動能力也不夠強,不足以用來操縱其它衛星。相反,美空軍一直強調說,X-37B有兩個主要目標,即試驗可重複使用航天器技術和幫助開展能送回地面研究的實驗。美空軍發言人曾對媒體表示,該項目試驗的技術包括先進位導、導航與控制,熱防護系統,航電,高溫結構與密封,共形可復用絕熱材料,輕型機電飛行系統以及自主軌道飛行、再入與著陸。

在5月6日的一場線上活動上,美國空軍部長巴雷特同空間作戰部長雷蒙德上將一道推出了美國天軍新的徵兵宣傳片。片中出現了X-37B的身影。巴雷特說,這並非巧合。她說,這是國防部致力於對其航天能力採取更開放姿態的一個例子。她說:「你們可能注意到了,空軍部正在解密一些與航天相關的信息。比如,在剛放完的這個片子里,大家可能瞥到了此前嚴格保密的那個航天飛行器,也就是X-37B。」

巴雷特當時說,OTV-6任務攜帶的實驗設備將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多。空軍快速能力辦公室主任沃爾登在空軍同日發布的消息中稱,X-37B在本次任務中將首次採用一個服務艙來裝納實驗設備。他說,服務艙被裝在飛行器後部,「讓我們能夠繼續擴展該航天器的能力,並接納比以往任何一次任務都要多的實驗設備」。不過,從發射前公布的照片上並看不到新加的服務艙部分,表明五角大樓還是在對X-37B的部分任務嚴格保密。

本次上天的一件實驗性有效載荷是由美國空軍學院研製並由空軍研究實驗室提供經費的一顆小衛星,稱為「獵鷹星」(FalconSat) 8。「獵鷹星」8將裝載5件科學載荷。機上還將攜帶兩件NASA實驗設備,用於研究輻射和其它空間條件對一塊材料樣板和糧食種子的影響。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一項實驗將把太陽能轉換成隨後可傳輸回地面的射頻微波能量。機上很可能還載有其它保密實驗設備。

註:原文來源網路,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科技要聞 的精彩文章:

風險與挑戰並存——美陸軍未來垂直起降計劃對工業基礎的影響
美刊發文分析 自主系統對核指揮自動化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