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旗杆的設計高度為35米,為何開國大典時只有22.5米?原因令人落淚

國旗杆的設計高度為35米,為何開國大典時只有22.5米?原因令人落淚

大家都知道,天安門廣場每天都進行升國旗儀式,每逢重大節日升旗儀式更是無比壯觀。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毛主席親自按動升旗按鈕,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徐徐升起來,這是歷史性的時刻。

資料顯示,新中國國旗升起來的高度是22.5米,這個高度比天安門城樓的高度要低得多,這是為何?這背後有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1949年8月,國慶籌備小組加緊整修天安門,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修建國旗杆。

北京市人民政府責成建設局儘快完成任務,並要求建設局局長趙鵬飛擔任總指揮,確保在天安門城樓與正陽門之間的中軸線上修建國旗旗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趙鵬飛做了精心安排,國旗杆底部的漢白玉欄板由建築局建築師鍾漢雄負責;旗杆的高度、材質等,由建設局技術負責人、天安門廣場整修工程設計、施工負責人林治遠具體負責。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設計人員都認為國旗杆的高度應該跟天安門城樓一樣高,當時天安門城樓高35米。製作35高的旗杆並不是一件難事,可當時的北京剛剛解放,要找到合適做旗杆的材料非常艱難。開國大典不可能延遲,林治遠想到的用自來水管焊接。

林治遠立即趕到自來水公司,挑選後選擇了四節粗細不一的鋼管,讓焊工將它們精心焊接在一起。頗為遺憾的是,四節鋼管焊接在一起總長度不到35米,只有22.5米。如果繼續找同口徑的鋼管焊接,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林治遠只能將國旗杆的長度向上級報告,最終大家討論後確定國旗旗杆高度為22.5米。國旗杆在天安門廣場樹立後,國慶籌備小組來到現場檢查,他們提了兩個要求:升旗要自動的,毛主席要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親自升起第一面國旗。

林治遠認真體會領導們的要求,他找到建設局的技術人員,大家開會後認為可以設計一個機械裝置,「在升降旗用的鋼絲繩兩端各焊了一個鋼球來控制升降開關。一旦升降速度裝置碰到兩端的鋼球,就可以自動停止升降並自動切斷電源。」這個方案很快得到認可,林治遠就開始了安裝調試工作。

為了讓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就能升起國旗,技術人員用一根導線連接了旗杆,然後從地下穿過長安街,越過金水橋,最後與天安門城樓上的開關相連。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林治遠進行了無數次測試。開國大典舉行當天,林治遠還專門安排一名技術人員在旗杆下面,一旦國旗升到旗杆頂部還不停,就立即切斷電源。

下午3點,歷史性的時刻到來了。毛主席親自按動升國旗的電動按鈕,五星紅旗緩緩升到國旗頂部,林治遠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地了。

參考資料:《新中國第一面國旗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孫子身患絕症,臨終前終於回到大陸故鄉,在祖先墓前哭著說了七個字
1896年李鴻章訪歐時的德國:李鴻章看後仰天長嘆,「這才是工業強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