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中國式「女權主義」,正在被污名化

中國式「女權主義」,正在被污名化

「男女平等,你們天天哭著喊著要女權,我給你呀」——之前火爆的《余歡水》在最後收官的關卡,突然之間因為女權的問題,出現了「一星批評」的情況。

這一句台詞,刺痛了許多「女權主義者」,一大群高舉「女權主義」旗幟的人展開了「自髮式」大規模的攻擊,一時間網民們又因為男女權的問題,開始了激烈的討論。

在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做確認偏差,意思是個體會更關注那些能夠支撐自己結論的證據和信息,或者將自己已有的信息儘可能的往結論上靠。

很多女性由於確認偏差,會選擇性看見和不看見一些信息,其中當然也包括女權的真正定義:

女權主義,又稱女權、女性解放、性別平權主義,意為結束性歧視、性壓迫和性別主義的黑暗現象,促進性別和階層的平等。

更進一步來說,女權的同義詞是「平權」。

但是不知道從何時起,中國的女權變成了「女拳」,口號變成了「重拳出擊,打倒狗男人」。

女權突然就變成了「田園女權」,甚至發展成一旦網上有人為女性發聲,就會有人跳出來指著戲謔:「大家快來看啊,田園女權又開始行動了,又要亂咬人了。」

作為一名女性,聽見這樣的話,實在是難受。

一方面為打著女權旗幟的「女性霸權主義者」而羞愧,另一方面也為社會各階層不明所以、以偏概全地攻擊所有女性和平權支持者而感到悲哀。

中國式女權主義,什麼時候才能停止被污名化?

女性霸權主義與女權主義

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受專職男權壓制,在古時候男性的地位都比女性高,那時候女性幾乎可以說是男性的附庸品。經過幾千年的壓迫,再加上現代文明的開化,越來越多的女性學會為自己發聲。

中國女性曾在太平天國時期就初次嘗試維護自己的權益,但由於這時候的女性大多來自底層,力量薄弱,沒能善始善終。

而真正掀起浪潮的,是清末時期:知識女性變多,主動爭取女權的群體力量也變得更大,安徽才女呂碧成就是將筆作為刀槍,極力推崇婦女教育的典型代表。

思想的覺悟和提高,喚醒了女性對自身權益和獨立的思想。

後來的《女報》《女子世界》都對女權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作出了莫大的貢獻,那時候女權運動的根基是知識和教育,當時思想的宣傳都是在婦女刊物中進行的,口號是「吾輩愛自由,男女平權天賦。」

但是近幾年,女權運動突然就變了味。

很大一部分女權主義者都不明白平權和霸權的區別,只是在從眾心理的作用之下,盲目投身於所謂的「女權戰役」當中。

相當一部分人,會過度鼓吹女性所遭受的不公,誇大女性所面臨的問題。

比如,前段時間在女權話題下的討論中,就有「女性倒在血泊中沒人施救」的言論,這段話引起了無數網友的抨擊——有真正的女權者反駁這句話,表示自己沒有那麼不堪的倒在血泊中,也不需要什麼施救;也有人質問道「男性也倒在血泊中你怎麼不來救。」

在過度解讀「女權」的人中,一部分女性認為,自己佔領高地,擁有話語權、控制權就是女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會出現雙標、咒罵男性、過度維權的情況。其實這是「巨嬰」心理所導致的。

所謂的巨嬰心理,就是指個體在成人後還保持著天真的嬰孩思想:片面看待問題,將問題過度簡單化,單純的以為披上「恐嚇」的外衣,就能擊退他人,並且不斷給自己洗腦。

還有一部分人,沒有真正了解過女權的定義,在略知一二的情況下,利用自己的話語自由向外輸送個人思想,其中包括許多「不成熟」「不理智」的想法。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達克效應(D-K effect)——能力欠缺的在思考上,會有進一步的認知偏差。在對某個事件或概念不夠了解的情況下,不自主的簡單化問題,例如外行人喜歡給內行人所謂的建議等。

有可能是女性受壓迫的時間太長,也有可能是一些人只是單純的想要成為性別中掌控一切的主體,所以女權的天平慢慢的發生了傾斜,女權變成了女性霸權的代名詞。

除了女性自己不恰當的認知外,部分男性也因為根深蒂固的「男權思想」而對所有的女權主義持敵對態度,一杆子打翻所有追求性別平等者的船。

希望這個社會,多一些理解,尤其希望大家明白,女權不是女拳,女權運動是一場去性別化的平權運動。大家都來這世上走一遭,何必咄咄逼人,相互傷害?

但願大家都能少一些沾沾自喜的優越感,對每個個體都多一些尊重。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gnitive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為什麼讀過大學的人,都變得很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