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你的姓名,可能暗含著你的個人發展軌跡和命運

你的姓名,可能暗含著你的個人發展軌跡和命運

今年1月,公安部發布了《二〇一九年全國姓名報告》,該報告依託覆蓋全國14億人口的信息系統,採用大數據技術對全國戶籍人口(不含港澳台地區)的姓氏和姓名用字、2019年新生兒姓名用字等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報告顯示,三字姓名在全國戶籍人口中佔比最大,為84.3%;二字姓名、四字姓名其他字數姓名分別佔比14.0%、0.7%和1%。在新生兒寶寶中,爸爸媽媽最愛為小朋友取帶「梓」「子」「宇」「澤」「涵」等字的名字。

「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姓名是我們的第一張名片,是人類有序進行社會交往必不可少的符號,也是家族和文化傳承的標誌。

我們的名字,有的暗含著長輩的期許和家人的祝福,有的跟隨時代的洪流應然而生,還有的因為爹媽的腦洞而顯得與眾不同…

我們的名字,不知不覺,影響著我們的命運。

期望效應

為了給孩子起一個好名字,家長可以翻遍新華字典,博覽古今典籍,在茫茫字海中選出幾個自己心儀的名字。

父母絞盡腦汁才想出來這些名字,當然是希望你能「人如其名,名如其名」,成為他們期望的樣子。

期望效應也稱皮格馬利翁效應,常常運用在教學和企業管理中。期望是對自己或他人的一種判斷,希望自己或他人達到某種目標或滿足某種行為預期。

父母取的名字暗含著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從而自己會做出相應的行為去促使孩子完成這個期望。

王詩齡小朋友的名字就暗含父母的期許。

王岳倫說過,詩是詩情畫意,齡是年齡,是人生,希望她有個詩情畫意的人生。

所以,李湘王岳倫夫婦從小就注重孩子的素質培養,王詩齡小小年紀就寫得一手好字,會下象棋,畫畫能力更是一絕。當然,繪畫方面也少不了爺爺的指導。

暗示

我們的名字,不僅會暗示自己,也會暗示他人。

回想一下,讀書時班上成績不錯的同學,名字里總帶有「睿」「哲」「穎」這樣的字,性格溫和,可愛的同學,名字里常常出現「雅」「賢」「然」這樣的字。

父母取的名字,大多都遵循文化規範,大家都認同的某種意思。

當我們明白了這些字的意思後,受到暗示,會不自覺地將這些意思和自己或他人聯繫起來。

當然,有些名字因為不同的文化、時代背景,得到不公正的暗示。

著名社會學家伯特蘭德(Bertrand)等人曾做過一項實驗,他們針對芝加哥和波士頓當地報紙上的招聘信息,「創作」了將近5000份簡歷,然後把簡歷按姓名分成兩組,一組人的名字聽起來像白人,另一組聽起來像黑人,他們還有意把這些簡歷設計成「工作經驗豐富」和「工作經驗缺乏」兩類。

然後,他們向每個招聘單位投遞四份簡歷,按照黑人和白人、經驗豐富和經驗不足進行組合。

結果顯示,白人組簡歷反饋超過黑人組50%以上。

獨特性

文化會隨時間發生變化,近年來,個人主義似乎在集體主義中文化中進行滋長。

年輕化的社會,經濟水平增高,獨生子女增多…支持自我中心說法的民眾越來越多。

研究發現,所處的地區越強調個人主義,父母給孩子取獨特名字的可能性就越大。

以往的姓名大多是兩個字或三個字,但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父母為孩子取四個字或其他字數的名字。同時,類似「王者榮耀」「高富帥」等名字也層出不窮。

確實,擁有一個獨特的名字,能讓你有些與眾不同。第一次見面,擁有一個不一樣的名字,能讓他人更快地記住你。

在學生時代,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老師叫一位名字比較特殊的同學發言,班上的同學就會小起鬨一會兒。

是的,名字的不同讓你和周圍的人相比顯得特別,這會讓你獲得關注。獲得關注就會讓你時常注意自己的行為,既因為被關注而感到壓力,也因為被關注而獲得動力。

外號

名字,是我們每個人的特定符號,代表著「我」這個個體。

除了名字,大多數都擁有一個外號,可能是自己起的,也可能是家人、朋友起的。這個外號,多半與自己的愛好、個人特徵或者相聯繫的特殊事件有關,但有些外號就是別人的一時興起。

外號對我們的影響,可能比我們自己的名字還要大。

有位心理治療師曾經接受過這樣一位來訪者,20幾歲,外形矮矮胖胖,不愛說話的男生。

他的母親說,小學時候班上的人給他起外號叫「矮胖子」,剛開始他還會和同學據理力爭,可是久了之後就默認了。慢慢地,孩子越來越不愛運動,還特別愛吃,真的就成了一個「矮胖子」。

同學向他投射這個外號,剛開始他的心理防線還沒有被摧毀,時間久了,潛意識裡也認為我就是這麼個人,於是就做出了成為這個形象的行為。

外號有時候是一種親密關係的證明,有時候也是摧毀一個人的利器。

名字,悄無聲息地影響了他人對我們、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但它並不能完全決定我們的人生。

決定我們的命運的,終歸是我們自己。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永遠不要對一個人太好,你的善良,要帶點鋒芒
心理學:總是捨不得用遊戲里的消耗品,其實是一種病態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