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如果有一天,你開始計較親人之間的得失,說明你成熟了

如果有一天,你開始計較親人之間的得失,說明你成熟了

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它是人們最初的社會關係。

傳統觀念認為,在一個家庭中,不需要太講理,畢竟血濃於水,很多事情無需算的太清楚。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傳統觀念正漸漸被人們摒棄,人們變得開始計較親人之間的得失了。

有些人在和親人計較完後會感到羞愧不已,有些人則認為計較親人之間的得失,是一種薄情冷漠的表現。

幼年到成年是個體的成長過程,當你從原來毫無保留相信親人、依靠親人,到有自己的三觀愛好,和親人有所分歧開始,你已經變得越來越成熟。

心理學家認為,有能力去計較親人之間的得失,是內心成熟的表現。

但這並不是說要和親人明算賬,一絲情面都不留。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點,親人不是我們自己,不管多親密,我們也無法將親人徹底歸入我們的範疇中。

心理學家表示,心裡的獨立代表著一個人的成熟。

每個人小時候都會依賴父母,因為那時候的我們沒能力做出選擇,很多人生重要決定都會聽取父母的意見。

價值成本核算

雖然親人之間的關係最為密切。可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增加,我們的個體感會愈加強烈。

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的精神和物質會越來越獨立。在面對事情時,我們有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再依賴於親人。

從心智水平的發展來看,我們不光越來越獨立了,大腦的認知功能也在進一步完善。

所以,我們會擁有自己的三觀,對世界有更豐富的認知。

漸漸地,我們會明白,我們與親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誰為誰而活著,也沒有誰離了誰活不了。彼此也無須為對方的人生負責。

我們與親人之間的愛和責任有一定的限度,並非完全不求回報,我們都沒有那麼無私。

人類天生就是心理成本核算大師,無論是考慮成本收益,還是進行風險評估,我們都會把自己置於首位。

另一方面,每個人都保留著最原始、最持久的一個性情——嬰兒萬能性,這個性情特質就是將自己置於首位,認為自己的價值和成本是最高的。

發展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只有我們的內心足夠成熟時,才有能力進行價值核算。而且,在運用嬰兒萬能性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多一些理智。

從這個角度看,價值和成本的核算是注重自我價值的前提,有了這個意識我們才會計較自己的得失。

同樣的道理,親人之間的得失也被包含在內。

心理距離

其次,每個人的心理資源都是有限的,計較親人之間的得失會減輕我們的心理負荷。

只有一個內心成熟的人才會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他們會客觀評估自己的狀態,而不是一味的逞強。

所以,在面對親人時,他們會擔任起應負的責任,但不會毫無底線的滿足對方。

心理距離(psychological distance)通常出現在人際關係中,也經常出現在心理家庭治療中。比如家庭中,親子間不健康的依戀關係的糾正、家庭共依性方面。

它是指一個生物體到別的生物體,或者是其他群體的親密、容納,抑或是不能相處的一種自體主觀感覺的程度。

上文已經說過,我們和親人建立起的關係最為親密,不光是因為天然的血緣關係,也是因為親人朝夕相處,彼此之間漸漸就會失去和模糊心理方面的距離感,產生一種「你的就是我的」的想法。

在一個人小時候,擁有模糊的心理距離和關係是正常現象,因為那時的他需要父母和家庭的幫助。

但是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個體人格崛起以及有了謀生能力,就會逐漸擺脫曾經的依附關係,就算無法徹底擺脫,他們也會告訴自己要和親人保持適當距離。

主動拉開和親人的心理距離也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客觀來講,心理距離過近會讓人覺得被束縛,一旦遇到了挫折或是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很容易將這些壞情緒轉到親人身上。

還有些人,因為和親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太近,致使自己承擔了很多本不該自己承擔的責任。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計較親人之間的得失,才會讓自己過得更好。

綜上所述,有能力計較親人之間的得失不是冷漠無情,而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比貧窮更可怕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一個人,問他這5個問題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