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由南到北統一全國真的僅有明朝嗎?

歷史上由南到北統一全國真的僅有明朝嗎?

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往往是由北方政權發起並完成的,公認的由南向北發起的大一統戰爭只有明朝朱元璋的北伐,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的北伐由兩廣起兵,爾後檄定全國,東北易幟後,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中國,但中國仍存在大小軍閥,中原大戰前國民政府實際管轄的範圍只限於東南五省。史學家對此耿耿於懷,因此未將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視為一次成功地由北向南式的統一戰爭。但筆者認為相比較於明朝,國民政府北伐更有資格稱得上是一次由南向北的大統一戰爭,主要原因如下。

國民政府北伐示意圖

第一,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後疆土大於明朝

明朝統一中國後疆域疆域囊括漢地十八省,邊疆地區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後縮至遼河流域;北達陰山,後撤至明長城;西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到達緬甸和暹羅北境,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還曾收復安南,巔峰時期疆域面積達到997萬平方公里。但是穩定的疆域只有漢地十八省,區區三四百萬平方公里。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後,疆域涵蓋了當今中國全境還有外蒙古和唐努烏梁海,總面積高達一千多萬,1944年唐努烏梁海被蘇聯吞併,抗戰勝利後外蒙古獨立,國民政府疆域和新中國相差無幾,大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左右。國民政府疆土穩定時期相比明朝多出新疆,西藏,內蒙古,東北,雲南等地區。

明朝實際控制區示意圖

第二,國民政府統治影響力強於明朝

明朝統治區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漢地十八省,二是邊疆地區。其中漢地十八省含江蘇(含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含重慶)、福建(含台灣)、廣東(含海南、香港,澳門)、廣西、雲南、貴州、直隸(含北京、天津兩市,河北長城南部地區和河南、山東的小部地區)、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含寧夏);這是傳統漢地的十八省郡縣直轄區,一直是中央王朝的實際控制區。而邊疆區如西藏,東北,西南則是鬆散的羈縻衛所統治區,土司勢力強大,甚至與中央分庭抗禮,實際上就是獨立王國。與漢地十八省相比這些區域往往是統而不治,也就是名義上的統治,至於人口賦稅造冊登記完全沒有。明廷對這些地區沒有徵召權,也沒有明軍駐紮,這些地區對明朝中央是聽宣不聽調。

國民政府統一中國後,國民政府直轄地僅有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東南五省;「龍興之地」兩廣和湘南則由國民黨的桂系和粵系派別控制,中原大戰後蔣介石獲勝,諸軍閥實力大損,蔣介石實力大增,乘勢取得河南、湖北等廣大地區;自此國民政府相對全國軍閥有壓倒性的優勢,各地軍閥雖時常掣肘國民黨中央,但是基本遵從中央號令。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形勢圖

國民政府的權威在抗戰開始漸入佳境,全國各民族聚集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旗下,各路軍閥摒棄前嫌,精誠合作抗日。國民政府作為中國的代表,享受各國外援的福利,實力大漲。蔣介石對各軍閥的控制力逐漸加強,他能調集各路軍閥部隊參加抗戰,中央軍也可以進入軍閥的地盤駐紮,如李宗仁和白崇禧被調往江蘇參加徐州會戰,湘系軍閥唐生智被調往南京指揮首都保衛戰,川軍也被調遣至上海參加淞滬會戰,甚至是國府中央鞭長莫及的西北馬家軍也派出軍隊奔赴抗戰前線。各戰區的最高長官往往是軍閥首領擔任,如忻口會戰中央軍開進閻錫山的地盤,同樣受閻錫山的節制。戰略防禦階段結束後,國民政府直轄地基本被日軍佔領殆盡,國民政府被迫遷往川系軍閥地盤——重慶,常言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國民政府虎落平陽不但沒被犬欺,反而反客為主,鳩佔鵲巢,在軍閥們的地盤當老大;國民政府的權威不減反增,它仍能有效地控制全國,處置作戰不力的軍閥,如處死山東軍閥首領韓復渠。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嫡系部隊遭受嚴重打擊,中央實力雖遭削弱,但是蔣介石仍敢囚禁滇系軍閥首領龍雲,三大戰役後蔣介石一度下野,桂系李宗仁出任代總統,但更像是傀儡,幕後的實權人物仍是蔣介石。

國民政府對西藏的統治沿襲清朝的治理方式,統治手段比之明朝的羈糜統治更加有效。東北地區是奉系軍閥張學良的地盤,東北易幟後張學良投靠蔣介石,國府也算是成功消化了東北,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盡失,但是東北軍猶存,被蔣介石當槍使,圍剿紅軍,威懾各軍閥,東北軍被調往全國各地駐紮,儼然成了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有別於明朝在新疆和外蒙地區的權力真空,國民政府對這些地區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大的,這兩地仍是中華民國領土,被世界所承認。同樣國民政府對雲南的控制比明朝的土司制度也更為有效,中國遠征軍是蔣介石的嫡系精銳,都是以雲南為前進基地的,國民政府對雲南的控制力也可見一斑。

各軍閥首腦在國民政府都有任職,軍閥和中央的關係並不是割裂形式的存在,而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國民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軍閥們的利益,中央對地方的輻射力強大,中原大戰後的軍閥割據形式在歷史上的絕無先例。軍閥們雖然有一定獨立性,但是更像是一個個自治區,中央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明朝末期闖王入京前,崇禎帝昭告天下,命令各地將領率兵進京勤王,不論是山海關吳三桂,還是南方几十萬明軍都是置之不理或者陰奉陽違,崇禎也是無可奈何。南明建立後各地軍隊仍是不遵王命,各自為戰甚至是相互攻伐,朝廷在各路將領當中根本沒有任何威信。

國民政府西遷至川系軍閥的領地重慶

第三,歷史上嚴格意義的北伐統一戰爭僅有國民政府的北伐戰爭

朱元璋統一中國戰爭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步是剪滅南方的農民起義軍勢力,主要對手是南方的陳友諒和方國珍以及東部的張士誠;第二步是在統一南方的基礎上進行北伐,所以說朱元璋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南方勢力,明朝統一中國是一場典型的從中國中部發起的兼并戰爭。國民政府北伐統一全國,是史上唯一一次從中國最南部發起的統一戰爭,第一步平定江南地區,第二步發起二次北伐,經山東鋒芒直指京津,奉系勢力被迫退出山海關,緊接著皇姑屯事件爆發,張學良身負國讎家恨,通電南京國民政府,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南京國民政府,將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換成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東北易幟後張學良應蔣介石令,率軍入關援助蔣介石,蔣軍在中原大戰中大獲全勝,國民政府中央在全國影響力日漸增強,各軍閥先後表示服從國民政府,國民黨在形式上統一全國。相比較明朝在華中華東的崛起,國民政府的北伐在嚴格意義上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由南向北統一全國的軍事行動。

元朝末年諸侯割據形勢圖

國民政府治下的軍閥在各自的地盤有一定的自主性,這一點被史學家大為詬病,一直拒絕將國民政府視為一個統一的政權,只是將彼時的中國社會形勢其歸納為新式的軍閥割據。但是國民政府卻是大小軍閥公認的中央政權,各軍閥對外宣稱仍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在外交、駐軍等體現國家主權的關鍵性方面,中央政府的角色無可替代。軍閥們相對於中央就好比是其治下的自治區或者聯邦國家下的邦或州。各軍閥與中央的分歧更多的是政府中框架內的權力之爭,而非地方和中央的地盤之爭,實際上中原大戰蔣介石和軍閥只是為爭奪政府的領導地位而大打出手的,各軍閥在意識形態和思想上是統一的,信奉蔣介石的那套「三民主義」,代表了資本家和地主的利益。軍閥掣肘國民政府中央不是反對中華民國,主要是反對蔣介石做領袖,妄圖自立中央,他們本身也不承認自己是割據政權,比如桂系首領李宗仁曾出任中華民國代總統,他怎麼可能說自己是民國的割據軍閥呢?

各軍閥與蔣介石爭奪的是中央政府領導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錦衣衛與東西廠監聽有多恐怖:酒後大罵魏忠賢,片刻即被剝皮
對有人說明朝是一個無名將、無名相、無名士的三無朝代,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