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大學教授為一株草建了一座院子,成江南草聖

大學教授為一株草建了一座院子,成江南草聖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

王大濛,無錫人,

人稱「江南草聖」。

在江南大學教書30年,

退休後研究起了最不起眼的東西——

菖蒲,一種小草。

他養的菖蒲,一盆可估價上萬元,

但他從來不賣,

他辦的展覽,也不收一分錢門票。

「中華民族是一個信仰草的民族,

這種感情是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沒有的,

菖蒲和我是知音、朋友的關係。」

三年前,他為了這株小草,造了一座園子。

面積100多平方米,

有山石、有流水,

幫他造園的華雪寒,是當代園林大師,

全國各地有20多座私家園林都出自他手。

園子靠養,越養越活,

如今牆上的鐵線蓮盛開,

園中植著菖蒲百來盆,

到了最生機勃勃的時節,

「人到無錫,不可不看菖蒲。

而論菖蒲,則不可不知王大濛。」

我們去拜訪了大濛老師和他的「蒲園」。

自述王大濛編輯譚伊白

王大濛的園子造在無錫南邊的一片別墅區,倚靠著太湖,水汽很足。到了傍晚的時候,水汽會慢慢地圍攏過來,滋養園子里的一切生物。

王大濛就在這個「蒲園」里靜心做他的太湖散人,每天精心打理、照顧菖蒲。他早起後的第一件事是去看這些小草,早飯沒吃首先賞草,再看看小院里哪朵花開了,哪棵樹冒了新芽,魚兒是否開始繁殖,是否有鳥兒來安家。先要耗去一兩個小時。

菖蒲這種草木植物,生於沼澤地、溪流或水田邊。南宋陸遊就曾經寫到「雁山菖蒲崑山石」,把它供在自己的書案上面,讓它天天陪伴著,是文人最喜愛的植物之一。古代文人每年要為菖蒲過生日,在農曆的4月14日,估計全世界沒有第二個國家會為一棵小草過生日。

而王大濛本人,地道的無錫人,南人北相,不修邊幅的外表下其實有敏感細膩才情四溢的內心。他聊起菖蒲的品性、養護心得、傳統文人喜好甚至西方的建築和音樂,都深于思索,30多年教書的底蘊和經驗如今都被用進生活里。

大濛先生早年畢業於南藝,之後在赫赫有名的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教書。幾年前退休,他把現在這個階段稱為「藝術創作最好的時期」。菖蒲進入他的生活,大概是十年前,當時沒有人玩這個東西,無錫古玩市場偶爾會有人拿來賣,沒人要,他就開始學著接觸菖蒲,甚至自己去山野採集。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現在院子里養著一兩百盆菖蒲,常有人上門拜訪向他討教,甚至很多年輕人愛上了種菖蒲,他說:「這是好事,中國人對一顆草的感情是很特殊的,是根深蒂固的。中華民族是個信仰草的民族。」

蒲園也是為了菖蒲而建的,草養得多了,自然需要有一方天地。園子的面積不大,100多平方米,出自造園大師華雪寒的手。圍牆被抬高了,走出大門進入了世俗,門一關就進入山林,大隱隱於市。

以下是王大濛的自述。

如果說我是江南草聖,我真是不敢當,我覺得這個小草對我很有幫助,它與我是知音、朋友這麼一個關係。

現在我就是退休了,退休以後就是另外一種生活,更愜意、更自由,我喜歡做的藝術還是繼續著。我覺得和植物交朋友,我給予了它,它也會給予我。有時候,人與人之間不一定你對他多好,他對你就有多好。和花草的關係非常純真,一點都不打折扣,它發芽了、開花了、結果了,會給我每一個時間段很多的驚喜。

菖蒲它是一個文化性很強的植物。早在南宋,文人已經在這棵小草上賦予了很多價值。文人在深山裡面找到了這一棵草,總結了它有四個品格——忍寒苦,伍清泉,安淡泊,侶白石。這都是文人最推崇的,幾千年敬重的品格。

我覺得中國人對一棵草的情感,那是世界上任何的民族沒有的。文學上也經常來表現一棵小小的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華民族就是一個草的民族。

我記得我小時候到一個無錫畫畫的老先生家裡去,我不懂,他的案子上面擺著一個綠油油的,翠綠翠綠的這麼一盆草。我當時就想用我的手去摸,老先生說小孩子家不要摸。我後來在想,文人對這棵小草,他都不讓你摸,他是那麼地愛護,那麼地重視擺在他讀書的案頭。

但有一段時間內菖蒲的文化也斷過,幾代人都不知道這個小草是什麼草。於是我開始用我所學來普及它,辦了兩次展覽,出了一本書,讓大家都知道這棵草的文化性,也把這個文脈,從唐宋元明清到民國把它疏通了。

怎麼欣賞菖蒲:短、細、密

其實有時候我也問我自己,為什麼以前的文人喜歡這個不漂亮的小草?

菖蒲它確實不好看,這個問題讓我想到我們中國的繪畫、中國的器物、中國的園林,我們所有的中國的藝術都是很樸素的藝術。都不扎眼的。

揚州八怪的第一畫家叫金農,他把菖蒲的美總結了三個審美標準,就是短、細、密,就是要種得文氣,它是菖蒲最美的一個狀態。所以種菖蒲的時候不能給它肥料,你要給它肥料的話,它的葉子就猛長,長得很粗,它是好看,但沒有精神符號的植物中國人是不種的。我們中國人對植物是有要求的,他不是為了眼睛的愉悅,他是為了心理的滿足。

菖蒲的種類細分可以有很多種,因為容易受環境因素影響發生變異,所以品種的鑒定是很有難度的。

明代《遵生八箋》把菖蒲分為六種:金錢、牛頂、台蒲、劍脊、虎鬚、香苗。《花鏡》中也將菖蒲分為六種:金錢、牛頂、虎鬚、劍脊、香苗、台蒲。凡是盆種的,比較常養金錢、虎鬚、香苗這三種。

金錢菖蒲是中國菖蒲種類的主流,葉短而秀氣,以中間為圓心發散開來而形成一個球形的形狀。但它比較容易腐爛,養護比較困難。

虎鬚菖蒲的葉子更為細長,形狀更四散開來,不會特別以圓心集中。

日本人還有有栖川、正宗、極姬、貴船苔等很多品種,但都是由中國傳過去的。

而菖蒲的種植,往往是盆栽和附石兩種。我就常常去太湖邊尋太湖石,回來刻字、雕琢、打洞,將菖蒲種上,有一種把山野帶入了自家的舒適感覺,也把心帶進了深山小溪,成了我「臥遊」的媒介。

菖蒲有香氣,它的香有一點獨特,特別的提神。有趣的是,中國的香氣是線性的,徐徐而來,帶有一種精神的慾望,能把你帶到一種很遙遠的,虛虛的,沒有物質追求的那麼一個地方。

西方人的香就是有體積的,甚至於它是撲過來的。所有的西方的藝術都是帶有體積的,比如說西方的雕塑、西方的交響樂等等。

為一棵小草造一座園

以前我住在公寓樓裡面,陽台上面擺個幾盆而已,也養不好。退休以後我就全身心的投入,後來我自己也造了個園子,養菖蒲就更好養了。

我這個蒲園是在無錫的南邊,有了這個園子,就跟大自然不隔絕了。我記得我以前住在公寓樓裡面,外面下雨、颳風、下雪,我好像很茫然,很木訥,但是住進園子以後,我對春夏秋冬特別敏感。

園子是我一個好朋友叫華雪寒,他幫我造的。這個人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他在我這挖了個池塘,造了一個半橋,房子的水邊可以挖進去,使你感覺到我這個房子是建在水之上,這個水是通向遠方的。

但實際上沒有,它就是一公尺這麼一個深度,但是他通過藝術的方法,讓你有很多遐想,他說借不到天了,我們可以借地。我覺得園子不在於大小,小一點沒關係,山水畫裡面有一句話咫尺有千里之勢。中國文化它就是以小見大。

園子一定要養,比如說我這個牆上的藤,要按照什麼方向爬,它跟圍牆什麼關係,這個都是我畫畫的本行,那麼我就是要把它想像成一個立體的畫,把這個植物引上去,所以這個都需要花時間,花精力來不斷呵護它,你才能越做越好。

植物大概可能有五六十種,我不是純粹種菖蒲,我覺得人生應該就像一個美餐一樣,你光吃紅燒肉,你不喜歡吃什麼炒三鮮,這個有一點虧。人生佳肴那麼豐富,你應該多品嘗,才是不虧待自己的胃口。

除了菖蒲外,我種了40幾盆萬年青,50多盆蘭花,還有牆上爬的鐵線蓮,最近剛剛盛開了,它的名字叫「綠玉」,特別的美。

它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品種,白里泛綠,雅緻極了。西方的品種色彩艷麗的也很好,但綠玉更加文氣耐品。

人生不能像個動物白來人間一趟

實際上我這個人比較樸素,也比較實在,我最討厭的就是裝。我不敢稱自己是個文人,我只能算是文人的發燒友,文人的粉絲。

因為在我這個年齡段,在成長道路上都是文化的貧血兒。讀書的時候沒有書讀,困難時期要長身體,沒有肉吃。後來就上班了,我在無錫的鋼鐵廠去鍊鋼鐵了。

改造後的茶爐

我的爺爺是匠人,我的父親也是木匠,我也學過三年木匠,所以大家看我什麼雕石頭、雕木頭、做茶則,動手能力還算強的。平時也喜歡改造東西,家裡最有趣的是一個收來的民國時期的保險箱,我給改成了茶爐。

王大濛畫作

後來還是運氣好,我去讀了南京藝術學院,讀了大學,改變了我對知識的渴望,改變了我的人生。後來就一直在江南大學當副教授,教到退休,也帶出了好幾個研究生。所以我覺得我的人生還是蠻幸運的。現在我能夠這麼一種狀態,我自己覺得也很滿足了。

菖蒲對我的改變很大,它在當代也火了。也有說品茶是一大俗,菖蒲是一大俗,現在玩什麼就是「俗得很」。我也在想,為什麼我們把古人有深度、有文化的東西「玩」俗了?或許是因為不應該帶有任何的功利心,得帶著情趣、好玩的心態。

以前我在大學裡教書,雖然也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但是退休以後,慢慢我才真正的知道我的靈魂里要什麼東西。很多人都說「把玩」,以前一講到玩,會想到你這個人是玩世不恭的玩,遊手好閒,弔兒郎當。其實玩這個詞,是很高級的一個詞,玩是沒有功利性的。

什麼叫藝術?藝術即遊戲。我這個園子和植物,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我的精神的需要,它們將來都要離我而去,但是我覺得人生就是要充實一點,使你的精神世界得到升華,養我的心。不然的話,你就等於一個動物白來一趟,吃得飽飽的,養得白白胖胖的,只是一個軀殼。

與其說我養菖蒲,不如說菖蒲養著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 的精彩文章:

自帶教學功能的兒童牙刷,U型設計,讓寶寶愛上刷牙!
編織懶人鞋,舒服,時髦,光腳穿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