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教和明朝有多大關係

明教和明朝有多大關係

明朝是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後建立的又一個漢族統一政權,那它為什麼叫「明」呢?是否受明教的影響呢?明教又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呢?

朱元璋

明教在元末起義中的作用

明教大約產生於五代十國時期的波斯,後在唐朝時傳入中國。傳入中國後與原有的道教、佛教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宗教進而廣泛流傳。其教義認為世間的善與惡、明與暗都是對立的關係,要追求善,就要消滅惡,要追求光明就必須消滅黑暗。

時間到了元末,元朝殘暴的統治讓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在廣大人民群眾對黑暗的社會環境和元朝殘暴統治的忍耐達到極限的時候,明教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明教驅除黑暗,追求光明的教義正好符合當時底層老百姓的政治訴求,而明教兼容並包的入教理念也加快了這一時期明教的發展。

在當時,不管你以前是信仰佛教也好、道教也罷,只要你對現實不滿,對元朝有切齒的仇恨,你就能加入明教。就這樣明教迅速發展,成為了鋪在元朝統治根基下的一堆乾柴,只等最後的一點火星,就要把元朝焚為灰燼。

韓山童

時間到了公元一三五一年,點燃這堆乾柴的火星終於到來了。韓山童、劉福通舉兵起義。韓山童自稱是彌勒佛轉世投胎,能給人間帶來光明與希望,被義軍稱為明王。起兵後不久被元朝軍隊俘虜,隨即被殺,劉福通擁立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為「小明王」,小明王接過父親的大旗成為天下義軍名義上的領袖。

朱元璋與小明王的糾葛

朱元璋在寺廟混不下去的時候,他的同鄉好友湯和來信叫他加入義軍,共謀前程,朱元璋思慮再三前往。元末的起義軍雖然魚龍混雜、勢力眾多,但為了避免義軍之間相互征伐和共同對抗元朝大軍,又他們都是明教的教徒,所以他們在名義上都認韓林兒為天下義軍之主。

郭子興

朱元璋投奔的人叫郭子興,而郭子興則和其他人一樣在名義上也是韓林兒的部下。自然,朱元璋也是韓林兒的部下。後來朱元璋擺脫郭子興佔領南京,逐漸形成了與陳友諒、張士誠三足鼎立的局面。到此時,朱元璋的主要敵人已經從元朝政府變成了同為義軍的陳友諒與張士誠,韓林兒的政治價值大大降低。

公元一三六三年,韓林兒被張士誠圍困,請求朱元璋發兵救援,謀士劉基等人力勸朱元璋不要去救。劉伯溫認為現在的韓林兒已經是一塊燙手的山芋,救不出來還好,一旦救出這位名義上的義軍皇帝將產生不必要的麻煩。朱元璋出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考慮,力排眾議發兵救回韓林兒。並把他安置在滁州,享受皇帝待遇。

韓林兒

公元一三六六年,一統江南的朱元璋準備登基稱帝,但此時他發現了一個難以啟齒的問題,劉伯溫所說的「不必要的麻煩」來了。因為此時,名義上的皇帝還是韓林兒,你朱元璋只不過是韓林兒所封的吳王。平白無故稱帝肯定會招來天下人的非議。所以朱元璋就命廖永忠去接韓林兒到南京,假意仍然要立韓林兒為帝。當接到韓林兒回南京時,船很識趣的沉了。韓林兒一命嗚呼,朱元璋順利稱帝。

明朝是否是明教的延續?

首先,朱元璋在定國號的時候,「明」這個字確實有表示朱元璋的江山是承襲自韓山童、韓林兒父子的「明王」稱號的意思。而韓山童、韓林兒父子自始至終又都是明教的代表,所以稱「明」來自於明教也說得過去。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明」字來源於中國古代王朝更替之間的五德始終說。這種學說認為,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行是相生相剋的,歷史上常用這套學說來解釋歷史的變遷和王朝的興替。而明朝取代元朝是「火克金」,明又代表火。

還有一種說法則從「明」的字面上去解釋,認為「明」字,意思為光明,與黑暗對立。「明」字又由「日」和「月」兩部分組成,代表了日月乾坤,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定國號為大明。

開國後對明教的態度

朱元璋起兵時奉小明王為主,但在稱帝建國後對明教的態度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洪武年間,朱元璋整頓朝綱、推行大誥,施行較為嚴厲的刑罰。他認為國家首要的目標是解決老百姓的生存問題,那些寺廟、宗教都是社會不穩定因素。所以對各種宗教勢力開始打壓,明教也不例外。白蓮教、明教等被列為邪教取締,並寫入《明律》,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

白蓮教明教

儘管這樣,明教還是轉入地下生存了下來,且每當社會動蕩,王朝更迭的時候,它總會在農民起義中發揮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鄖陽巡撫孫應鰲筆下的武當山
嘉靖時期那麼多頂級大才,為什麼整個明朝的國運在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