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愛一個人的最好的表達方式是什麼?

愛一個人的最好的表達方式是什麼?

妻子為辛苦加班回來的丈夫準備一桌拿手好菜,是一種體貼;

母親為了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庭環境,每天都花不少時間保持家中的整潔,是一種照顧;

女友多日沒見男友,甚是想念,下班後主動給男友撥打視頻通話聊聊天,是一種挂念;

這些都是愛的不同表現形式,本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丈夫、家人、男友卻並不接受她們的愛,這為什麼呢?

「心口不一」的人

「你怎麼這麼晚才回來?我尋思你老闆也沒給你發多少工資啊,這麼辛苦不知道你為了什麼。哎!別磨蹭了,麻利點,趕緊過來吃飯,涼了難吃別賴我啊。你看你,就你對待吃飯的這種態度,活該你經常胃痛,以後胃痛別嚷嚷啊!」

「你這孩子真是做啥啥不行,添亂第一名!你看你的臭襪子,飯桌下一隻,茶几下面一隻,床邊還有昨天的臟衣服,我看你就是有怪癖!一定要聞著臭味吃飯睡覺才舒服,跟你爸一個鬼樣,家裡臟死、臭死也不管,如果我不做,你們肯定像個撿垃圾似的住在臭氣熏天、髒亂得要死的家裡!怪不得我天天做家務都做不完,這個家裡就我收拾,是不是想把我活活累死!」

「你怎麼這幾天都不主動找我?消息也沒有及時回復,你工作有這麼忙嗎?我看是被公司新來的小妹妹迷住了,撩妹去了,當我這個女朋友不存在了!真不知道你心裡有沒有我,我閨蜜的男朋友就不一樣,發消息都會秒回的,不像你!這麼久都不找我,哼!」

本來是想表達體貼和關心,但說出口的卻是抱怨、諷刺、挖苦……對方不僅沒有從話語中感受到愛意,反而接收到滿滿的負能量,感覺被攻擊。這很容易激起對方的憤怒,引發對抗、爭吵或是冷戰。這個結果並非我們的初衷,是什麼讓我們難以順利地表達出自己心中的愛呢?

心中有愛難傾訴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提到,語言和表達方式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了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雖然有些話說出來,是想表達我們的願望,但卻忽視了自己和對方的感受和需要,讓彼此疏遠和受到傷害。這樣的語言和表達方式,作者稱之為「異化的溝通方式」

01

道德評價

道德評價是用道德標準來評判人,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容易被我們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惡的。

例如,媽媽看到兒子不收拾房間——「你就是一個懶惰的人!」;男友沒有及時回復消息——「他就是一個冷漠得像石頭的人」等。

這樣的評價暗含著我們的價值觀和需要,但以這種方式表達卻會招來對方的敵意,我們的願望更難以實現。即使對方接受批評,做出讓步,也不是心甘情願的。

02

比較

比較也是一種評判的形式。《讓自己過上悲慘生活》的作者丹?格林伯格詼諧地揭示了比較對人們的影響: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生活,就與他人做比較吧。與他人比較的時候,我們開始會覺得自己活得不夠好,心中產生負面情緒,蒙蔽了我們對人、對己的愛意。

03

迴避責任

事實上,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有責任。可是在生活中,我們往往用「不得不……」的短語,例如:不管我累不累、忙不忙,我都不得不做飯;不管是否喜歡,有些事情我不得不做。這樣的表達方式會淡化個人的責任。

而「你讓我……」則是人們常用的另一短語,例如:你讓我傷透了心;你讓我很失望等等。這樣的表達方式忽略了我們情感的內在根源是我們自己的認識和信念。

04

強人所難

有時候,我們對別人的要求往往暗含著威脅——如果不配合,就會受到到懲罰。這是社會中,強者(父母、師長、上司等)常用的手段,在親子關係中尤為凸顯。

但事實上,父母可以提出要求,但無法強迫孩子按照我們的期待去生活和成長。盛氣凌人、懲罰教訓也沒有用,因為他們遲早會想到辦法應對。

非暴力溝通表達愛

如果我們現在的溝通方式不像通道一樣來傳遞愛,而是像一道牆,阻隔了關係中感情的流動,這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試著換一種溝通的方式呢?

非暴力溝通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溝通方式。什麼是非暴力溝通呢?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1.什麼是我的觀察?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

在溝通的時候,先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並清楚地說出觀察結果。當然這並不容易,這也並非讓我們做到保持完全客觀而不作任何評價,而是在評價前面補充自己觀察的內容。

例如:「把你從不主動找我!」換成「你這兩周都沒有主動在微信上找過我」,聽起來會不會讓人舒服很多呢?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當我們把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時,人更容易傾向於聽到批評和負面評價(從不、總是這些詞也是一種評價),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引發爭吵。

2.我的感受如何?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

「媽媽,我害怕。」

「男孩子要勇敢,不要膽小怕事!」

「媽媽我腰疼。」

「小孩子哪有什麼腰!」

感受這個詞對於很多人來說似乎既陌生又熟悉,我們從小被鼓勵聽話、服從權威,而非傾聽自己的內心。久而久之,我們被壓抑的心似乎已經漸漸忘記了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在關係中,有的人常常渴望與對方溝通情感,卻又無法做到;有的人擔心對對方坦白自己的感受,這似乎是個示弱的標誌,擔心對方抓住這個「把柄」來傷害自己。

事實上表達自己的感受,能讓溝通更順暢,同時,適當的示弱更有助於解決衝突。

3.我的哪些需要(或價值、願望等)導致那樣的感受?

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是需要。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的感受、情緒是源於他人的行為。但事實上,我們的感受源於自身,是我們的需要、期待和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

當我們把感受的根源歸咎於他人時,我們可能會責備、批評對方,而人們受到批評的時候往往會以申辯或反擊來應對。如果我們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其他人可能會作出積極的回應。

如果上文的母親對兒子表達自己的需要,可能孩子會更加合作——「兒子,媽媽看到你的臟衣服和襪子沒有放好,感到很不高興,因為我挺重視家裡的衛生。」

4.為了改善,我的請求是什麼?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是請求。

在我們表達觀察結果、自身感受和需要後,我們可以請求他人的幫助。

請注意,我們需要提出具體的請求,並清晰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TA怎麼做。我們習慣請求對方不做什麼,但這樣的請求容易讓對方困惑,不知道我們究竟想要什麼,而且請求對方不做什麼也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

「你這兩周都沒有主動在微信找我(觀察),我很難過,感覺被忽視了(感受),我想要陪伴(需要),我希望你每天晚上睡前可以主動和我視頻聊天(請求)。」

當然,如果一個連自己都不知道到自己想要什麼的人,可能首先要做的是,理清自己的需要,才能好好地把自己的需要表達出來。

當我們表達需求後,如果對方給予反饋,請把感激告訴對方。若對方不願意給反饋,請不要急著生氣,不妨聽聽對方的感受和需要。

在這樣的一來一往中,即使需求沒有立刻得到滿足,但雙方的情感和需要卻在和諧地流動。

在關係中,我們常常「口是心非」,心中的愛無法很好地傳遞給對方,反而有時候不小心出口傷了人,破壞了關係。若你也有這樣的困擾,不妨試著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好好把愛說出來吧。

李秀欣

· 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諮詢師

· WMECA(世界醫學最高認證中心) 潛意識初級引導師

· 兒童遊戲治療師

· 廣東省婦聯「維權服務站」心理顧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說吧心理諮詢 的精彩文章:

諮詢服務,來啦!
做事拖拉,脾氣差,遇上這樣的孩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