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陽暑就是夏天的濕熱,陰暑就是夏天的寒濕,暑邪又分陰和陽,細說仁丹十滴水

陽暑就是夏天的濕熱,陰暑就是夏天的寒濕,暑邪又分陰和陽,細說仁丹十滴水

藿香正氣是夏季常用藥,這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那大家都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呢?這不廢話么,中暑呀!

我要說藿香正氣其實不用來治療中暑,您是不是以為我沒學過中醫,在這給你開玩笑呢?

暑有兩種:一為陽暑,一為陰暑。這都是啥和啥,字我都認識,放一起都整不明白了呢?

何為陰陽?陰陽最原本的含義是「日光的向背」,沖著太陽的一面叫陽,背著太陽的一面叫陰,由此引申出「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即寒熱。

什麼是暑?

首先,暑是夏天獨有的,春、秋、冬沒聽過中暑吧?什麼,您說東北那嘎達冬天被暖氣熱到中暑了?那叫溫熱病,只是誇張的說法,並非中暑。您想想暖氣那熱度能跟太陽比么。

其次,暑只有外來的,沒有內生的。比如,經常熬夜、吃辣椒、愛生氣,口腔潰瘍了,這是內火(熱);時常眼皮跳動、嘴角抽搐、手指震顫,這是內風;手腳冰涼拉肚子,這是內寒;頭身困重嗜睡大便不成形,這是內濕。這也和上面的「暑濕夏天獨有的」呼應,風、寒、火(熱)、濕在其他季節都可以見到,唯獨暑沒有,因為此時的「大氣」沒有。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相統一,這是正道。那我們反過來,什麼叫邪道?「內外合邪」,意思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然界有我就吸收點,吸多了超過自己代謝的能力就病了。邪自外來為「中」,邪自內來為「生」。所以叫「中」暑,有生風、中風,生熱、中熱,生寒、中寒,生濕、中濕,沒有生暑。

最後,夏季氣溫高,土壤中的水都被蒸發出來,我們叫「地氣上為雲」,雲就是水蒸氣啊,所以空氣中瀰漫著水。所以有句話叫「暑多夾濕」。

說到這您應該明白了!陽暑就是夏天的濕熱,陰暑就是夏天的寒濕。

陽暑怎麼發生的?簡單的說就是產熱>散熱,身體熱量蓄積,然後昏過去了。

三種常見情況:

環境溫度高導致產熱增加;

通風不良導致散熱減少;

老年人、懷孕婦女體質差對熱的適應能力下降,類似於流感季節別人都不感冒就你感冒。

陰暑怎麼發生的?簡單的說就是貪涼飲冷,內傷脾胃。開空調、打地鋪、睡涼席,還不蓋被子,吃西瓜、喝涼水、食冷盤,最好是從冰箱拿出來的。

說到這,您可能反應過來了!原來我平時說的中暑,指的是陽暑,是濕熱!

反應快的又會有另一個問題,我感覺「陰暑」好像不是中暑呀!對的,不僅您這麼認為,古代很多醫家都這麼認為。比如清代有名的溫病學家薛雪就說過:「(陰暑)此由避暑而感受寒濕之邪,雖病於暑月實非暑病,昔人不曰暑月傷寒而曰陰暑,以致後人混淆,貽誤匪輕,今特正之。」

陰暑這個病,古代不常見。一是沒有冰,沒法作妖。二是交通不發達,避暑勝地等你到了,可能都秋天了,浪不起來。三是古代的的經濟條件,沒有醫保、也沒社保、更沒有失業救濟,天天得幹活,手停口停,想去避暑也沒那個客觀條件嘛。所以這個病,以前怎麼也得算是個「富貴病」,跟普通群眾無關。

了解更多中醫養生中藥本草基礎知識

搜索微信公眾號:一味本草

加關注

公眾號推薦

現在科技進步了,夏天得這種病的人多了,於是就得「今特正之」。

陰暑=暑=中暑,這麼簡單一等於,就會出大問題。

上面啰嗦這麼一大堆,是想讓您充分理解。陽暑才是根正苗紅的中暑,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中暑。陰暑,不僅普通老百姓壓根沒想過,就是很多大夫也不大承認。如果用錯了葯,就是火上澆油或者雪上加霜,會出麻煩的。

陽暑,是熱病,要用涼葯;含有濕,要利濕滲濕,就是利尿,利小便的同時還可以帶走熱量;是外來的,怎麼來的怎麼回去,就是散出去,中醫叫「芳香透絡」,前面介紹過清絡飲,多用於預防中暑或暑熱輕證。

都看到這了,不能讓您白看,這裡再介紹個十滴水和仁丹,用於中暑或暑熱重證。

藥性四分,叫四性,為寒涼溫熱。在冷的程度上寒葯>涼葯,在熱的程度上熱葯>溫葯。

藥味五分,叫五味,為酸苦甘辛咸。辛,向上行、往外透;苦,向下走、往外排。透我們可以理解為發汗,排我們可以理解為利小便、通大便。

十滴水藥物組成

桉油、樟腦、乾薑、小茴香、辣椒、肉桂、大黃

桉油類似樟腦,有的用薄荷油,味辛性涼,這個感覺就好像吃一大口芥末,就兩個字「通透」,出一身冷汗。樟腦、乾薑、小茴香、肉桂、辣椒,都是味辛發散,但性溫熱,這感覺就是吃麻辣火鍋,出一身熱汗。

出一身汗頭目清爽就不頭暈了,因為毛孔打開汗出濕去,而且出汗帶走熱量。

夏天的濕氣進來了,會傷害人體的脾胃,叫「濕邪困脾」「痰濁阻胃」,脾胃就是人體的「氣機升降的樞紐」,樞紐就是中間的核心部位呀!氣機升降失常,就好比電梯不動了,停在上面就噁心嘔吐,停在中間就腹脹腹痛,停在下面就小便不利、大便泄瀉(胃腸不適)。去掉濕氣,氣機通暢,這些癥狀自然就消除。

乾薑、小茴香、肉桂、辣椒,這不是平時做飯用的調料么?您想想一般什麼時候放?燉肉的時候!意思就是可以促進消化,不然清淡飲食為什麼喝粥吃蔬菜,沒有說天天大魚大肉養病的吧?促進消化,用中醫術語就是「和中化濕」。

有辛散發汗的,有和中化濕的,這不就夠了么,而且頭暈、噁心、腹痛、胃腸不適都能治,要大黃幹嘛的,多此一舉!

您別忘了,這是「中暑」引起的,是熱病,用的卻都是辛熱葯,熱病用熱葯,就倆字「完蛋」。

大黃是苦寒葯,清熱力量杠杠的。

功效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瀉下攻積。

火不往外發,就要往下瀉,苦寒瀉火,表明立場。

熱的厲害叫熱入血分,熱的嚴重會變生火毒,涼血解毒對陽暑恰如其分。順便一提,打成粉外用還可以用於「癰腫疔癤」,《醫宗金鑒》說過「癰疽原是火毒聚」;再進一步,還可以用於燙傷,這就是純粹的「火毒」啊!不信你看看燒傷膏、燙傷膏,裡面好多都有大黃呢。

促進排便,普通的叫瀉下藥;厲害的叫攻下藥、峻下藥。人家普通的叫瀉下通便,大黃這是瀉下攻積。攻,專治不服;積,釘子戶。這種清熱瀉火的方法叫「上病下治」、「釜底抽薪」。中暑引起頭暈,這是「熱擾清竅」;中暑導致昏厥,這是「熱閉心竅」,那就開竅,上竅有病瀉下解,是「上病下治」。大便堵在下水道里日久發酵越來越臭,在人體就會越來越熱,把你老家一鍋端,大便沒了就沒有「熱源」了,是「釜底抽薪」。

《藥品化義》中說大黃「推陳致新,走而不守,如斬關奪門之勢,故有將軍之號。」一騎當千,所以就用個大黃,扭轉了方子寒熱基調。

提醒三點:

十滴水之所以叫十滴水,就是因為藥量就是「十滴」,化入水中服用。

葯里有酒(乙醇),一是入脾胃引經葯,二是酒入血分,三是酒性善走起效迅速。如果有酒精過敏不宜服用;因為有酒,兒童、體質弱酌情減;還是因為有酒,從事某些需要高度集中精神的工作,慎用。

陽暑是熱量蓄積,如果不能緩解,及時就醫。

仁丹藥物組成

藿香、薄荷腦、檀香、木香、丁香、陳皮、砂仁、豆蔻、肉桂、兒茶、甘草、冰片、硃砂

都是治療中暑的,組方原理都一樣。我們對比一下就明白了。

藿香、薄荷、檀香、木香、丁香,芳香清暑,熱往外散,「通透」之力更強。

藿香、檀香、木香、丁香之芳香除了透熱清暑,還可以醒脾行氣化濕,再加上陳皮、砂仁、豆蔻、肉桂、兒茶、甘草,「和中化濕」之力更強。

冰片、硃砂是「開竅葯」,所以主治里直接是「清暑開竅」。十滴水是「健胃祛暑」,因為大黃是瀉下藥,開竅其實是「間接的」,所以叫上病下治、釜底抽薪。仁丹直接用開竅葯,入心經,重鎮安神,清心解毒,「開竅」之力更強。

我們這粗略一看,感覺仁丹各方面都吊打十滴水啊!那還用十滴水幹嘛?

每個葯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才有不同葯覆蓋不同的人群,不然還要大夫幹嘛。仁丹的缺陷:

硃砂有毒,肝腎功能代謝不全慎用;孕婦可能會造成胎兒畸形不宜使用;就是健全人也不能超量服用(一次10~20粒),超量服用汞中毒(硃砂)。

這是丸藥,試想一個昏過去的人如何服用?那為什麼沒有仁丹水?因為冰片、硃砂適合入丸劑,冰片加熱有效成分損失、硃砂加熱變成劇毒。

十滴水癥狀不緩解及時就醫的「及時」可以是「3天內」。仁丹藥力強,所以它的「及時」是「一天內」。

藥物組成

樟腦、薄荷腦、丁香羅勒油、肉桂、兒茶、木香、桔梗、小茴香、草豆蔻、甘草、冰片

樟腦、薄荷腦,「通透」功同十滴水、遠不及仁丹。

丁香羅勒油、肉桂、兒茶、木香、桔梗、小茴香、草豆蔻、甘草,「和中化濕」功超十滴水、不及仁丹。

冰片,「開竅」功同十滴水、遠不及仁丹。

這麼一說,那人丹可以代替十滴水?

第一,人丹的功效是「祛風健胃」,健胃倒是一樣,而仁丹的「清暑開竅」、十滴水的「祛暑」,明顯看出清熱力量遠遠不及,「祛風」一看就弱爆了。

第二,人丹依然是丸劑,使用有局限性,而且沒有酒,起效也沒十滴水快。

所以人丹適合於消化不良的噁心嘔吐,暈船,「輕度」中暑。

總結一下

1.人丹適於夏季外出旅遊胃腸不適,藥物較安全、適應人群廣。不過人丹只有一個廠家生產,不知道您買不買得著。

2.十滴水適用於暑濕,化濕能力一般,勝在祛暑,含有酒精是主要限制。現在開發了十滴水膠丸、十滴水膠囊,不含酒精,但是也只有一個廠家生產。

3.仁丹功效最強、副作用也最大,謹慎使用。

學以致用,期待您的反饋!

推 薦

產品名稱:岐黃之古方驅濕茶

產品規格:150g(5g X 30包)

主要成分:

魚腥草、荷葉、梔子、乾薑、茯苓、薏苡仁、芡實、赤小豆、橘皮、大棗

保質期限:18個月

貯藏方法:乾燥、低溫、密封、防異味

即可購買

一盒30小袋

買2盒減15元

3盒送一盒同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味本草 的精彩文章:

它是平民燕窩,減肥美容排毒的一味本草
學一味本草:蓮子;清心養脾,滋補腎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