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5歲娃一覺後再未醒來,醫生解釋讓奶奶內疚,普通家庭常犯的錯誤

5歲娃一覺後再未醒來,醫生解釋讓奶奶內疚,普通家庭常犯的錯誤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家長的精心呵護,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長,而孩子成長的過程,卻有著很多繁瑣的細節需要家長注意,有一些家長卻很不以為然。

但其實,很多陋習都應該被改正,否則可能會給孩子帶來,致命的威脅。

孩子奶奶疏忽,最終鑄成大錯

小強是個活潑可愛調皮的小男孩,今年五歲了,父母都在城裡打工,小強便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媽媽平常比較繁忙,較少能關照到孩子的生活。

小強的身體很壯,生性好動的小強,每次吃飯都是狼吞虎咽,還能吃下超出同齡人很多的食物,老人總是有著:吃多些,才能更健康的迂腐思想。

一天小強由於賴床,臨近中午,才吃了一些早飯,等到午飯時間,奶奶又給孩子準備了豐盛的午餐,還一直催促著讓孩子多吃一些。

孩子吃完午飯,本想外出玩耍,可奶奶覺得吃完飯應該休息,便要求孩子上床睡午覺了,一旁的奶奶也睏倦的睡去了,可這一覺,卻讓一家人後悔不已。

半個小時之後,奶奶從睡夢中醒來,發現孩子不像往常一樣鬧騰,反而乖巧的躺著一動不動,再一查看,瞬間臉色大變,孩子嘴邊還有一些食物,但已無氣息。

一家人手忙腳亂的將孩子送去了醫院。父母回家後,孩子早已離去,一家人瞬間如晴天霹靂,昨天還活蹦亂跳的小強,怎麼一下子就失去了。

醫生的解釋讓孩子奶奶,痛不欲生。原來,都是奶奶的錯誤照顧,讓孩子失去了生命。

孩子的死因是窒息,由於食物過多,倒流回食道內,進入氣管,從而引發窒息,而一旁的家長卻沒有留意到孩子的不正常狀態,導致延誤了救治時間,普通家庭常犯的錯誤。

最終,導致了這樣令人悲痛的後果。

分析

相信很多小朋友都有被家長逼著進食的經歷,尤其是被老一輩家人,他們經歷過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在那樣的環境中想要生存,吃飽十分重要。

這樣的經歷使得他們會時常要求孩子們多吃,但攝入太多的食物,真的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嗎?答案是否定的。

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1.早睡早起身體好

雖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卻是一個十分行之有效的,培養健康身體的方法。晚間不要讓孩子晚於9:00睡覺,早晨要7:00起床。

2.保持每天的運動量

每天要帶孩子參與戶外活動,比如慢跑、游泳、球類運動等,讓孩子的身體動起來,才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保持身體的良性循環。

3.培養孩子良好的興趣愛好

比如看書、科技館等,陶冶孩子的情操,可以從豐富孩子高尚的內心世界,從內在精神世界讓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顧。

注重孩子飲食習慣的培養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也是一切可能的基礎。

1.飲食適量

早晨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不能暴飲暴食。

2.營養均衡

注重營養攝取的平衡,多食新鮮蔬果,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不要偏食、挑食。

要學習科學的養娃知識

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多小細節需要家長注意,而第一次帶娃的寶媽們,通常都會不明所以的聽從老人建議。但有時這些建議並不適合現在日新月異的生活環境。

1.根據不同成長階段進行合理養護

比如,新生兒時期,要注意進食、排泄的情況;五個月要注意牙齒的生長、輔食的添加;一歲時,要注意腿部的力量等等,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生長特點。

2.不要盲目聽信老人經驗

生活在不斷變化發展中,人們對自身的身體也有著新的了解,因此,老人的經驗可做參考,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

比如:孩子不要過分餵飽,不利於稚嫩的腸道蠕動;不可以顛抱孩子,影響孩子大腦發育;還有剪舌根、擠奶頭等舊俗,都是可能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的習慣。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細心照顧,照顧講究方式方法,不要讓自己的愚昧,成為扼殺孩子美好未來的原因,讓我們共同學習、進步,為了孩子更好的明天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護芽媽媽 的精彩文章:

奶奶和寶媽的「世紀之爭」,寶寶需要多大,才可以吃「大人飯」
給孩子補鈣用「骨頭湯、蝦皮」?根本沒效果,這才是補鈣正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