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時候常給要飯的說這一句話,很多人卻不知其意,你知道嗎?

小時候常給要飯的說這一句話,很多人卻不知其意,你知道嗎?

文:郭良正

小時候在農村老家,大人們經常打發要飯的。在給了要飯人施捨吃食後,順便捎帶著說一句:替夫子還債了。

當時也沒有多留意,更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現在想起來,覺得是個問題,就往老家打電話問。得到的回答是,現在哪還有要飯的呀。沒有要飯的,自然也不說那句話了。又問替夫子還債是啥意思。他們說,你爺字輩們知道,他們都過世多年了,上哪兒去問呀。看來還真是個一問三不知的問題呢。

問人問不出來,就問書本,翻箱倒篋看了很多書,還終於找到了這個答案。

據載,孔子曾為政多年,終因與當權者政見不合,而被迫帶領眾弟子周遊列國。一路上風餐露宿,到處也很少受到待見,在貧病交加的窘途中,孔子不得不放下架子,派子路前去向同樣是乞丐,但是具有丐幫身份的師主范丹借糧。

子路領命前去,並表白一番。范丹深知來者真誠,願意助一臂之力,讓孔子渡過眼前難關。但礙於孔子是有學問並傳經佈道的人,所以借糧前提是,子路必先回答問題。范丹問:何為高,何為厚,何為香,何為臭?

子路借糧心切,隨口答道:天為高,地為厚,肉為香,屎為臭。

聽了這回答,范丹理就沒理,就去一邊了,更沒有給借糧的打算。

子路無奈,返回來給孔子討教。孔子說,你說錯了,應該是禮儀為本,父母為高,夫妻為厚,飢了香,飽了臭。

子路屁顛屁顛又去了,並把孔子的話原封說了一遍。范丹很滿意,讓乞丐們給子路拿糧。

子路正要接糧,范丹又問了:怎麼借,怎樣還?子路思忖著,這是師父讓借的,還時候可不能再讓師父還了,得俺這些徒弟來還。就說:師父借,徒弟還。

你師父借,徒弟還,你一下都還來,我沒地方放咋辦?范丹對此又不悅了:去回去,再問問孔子咋還。

子路心裡也不悅了,但迫於救命糧要緊,還是義無反顧的回來了,並且嘴裡嘟囔著:這個范丹,事兒就是多。

子路給孔子說了空手而歸的原因。孔子說,你去吧,就說整借零還。

這個說法得到了范丹的認可,並把日積月累的乾糧和剩飯剩菜,借給了孔子師徒,幫他們渡過了難關。

此後,老百姓遇見要飯的,都拿饃端湯給他們,以解決暫時的腸胃飢餓問題,並把眼前的施捨,和多年前孔子討飯的典故結合了前來,以了卻孔子「整借零還」的說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人生三不比,好運自然來
一生最好的修行,就藏在這四個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