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離孩子最近的這個人,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離孩子最近的這個人,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有書夢舒 ·?主播?| 阿成

有書君說

歷史上,有這樣一位母親。

她出身貧寒,卻以言傳身教,撫育兒子成一代大家。

她與兒子相依為命,卻志向遠大,鼓勵兒子周遊列國。

最終,兒子成為一代亞聖,名垂青史。

她被尊稱為中國四大賢母之首,流芳千古。

她就是孟子的母親仉氏,史稱孟母。

千秋功業,源於母親

孟母,本姓仉,生於戰國時代,父親是魏公子(仉)啟。

仉啟的生平在史籍上沒有記載,但在那時能被稱為公子的,只有貴族。

良好的出身,使得孟母從小能受到充足的教育,也有了不凡的見識。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繁榮的時候。

諸子百家,各成一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道家講究道法自然,墨家宣揚兼愛非攻。

法家倡導緣法而治,縱橫家致力於改變國際格局……

孟母卻慧眼獨具,只認同儒家的禮法和仁恕之道。

她懷孕的時候,嚴格遵循孔子的禮教思想來開展胎教。

「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

她希望以嚴謹的舉止,為腹中的孩子帶來好的影響。

孟子出生後,她又三次搬家,努力為兒子尋找好的生活環境。

她家原本住在墓地旁,常有人舉行喪葬儀式。

小時候的孟子覺得好玩,就模仿大人哭殯的樣子。

孟母覺得這樣對兒子影響不好,就搬去市場旁。

可是孟子又開始模仿小商販殺豬宰羊的樣子。

孟母不願兒子以後碌碌無為,又一次搬了家。

這次,他們搬到了一家書院旁。

書院中講學的人,是孔子的孫子孔伋。

書院里進進出出的,都是有學問的人。

孟子每天聽到的是書院的書聲琅琅,喜歡的遊戲也變成模仿書院學生的進退揖讓。

孟母十分欣慰,認為這才是兒子適宜的住處。

孟子十五歲時,孟母鼓勵兒子拜孔伋的門人為師,正式學習儒家思想。

在老師的細心教導下,孟子的學業進展很快。

他全面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發揚光大,形成「仁政」思想。

孔孟之道,成為後世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

孟子也因此被稱為「亞聖」,受後人頂禮膜拜。

追本溯源,孟子的一生成就,千秋功業,始於孟母的正確抉擇。

這個偉大的母親,是孟子一生的底氣。

好母親,懂得言傳身教

孟母,是個極其愛兒子的母親。

她生下孟子第三年,丈夫過世。

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她本可以再嫁,開始新的生活。

她卻深怕兒子受委屈,就立志守節,集中全部精力教導孟子。

孟母深知,小孩子心智還不成熟,聽不懂大道理。

所以她從不枯燥說教,而是從一言一行中,潛移默化引導兒子。

有一天,孟子看見鄰居殺豬,就好奇地問母親:「他們為什麼要殺豬?」

孟母正忙著,就隨口說一句:「殺豬給你吃。」

話才說出口,孟母就後悔了。

因為家中太窮,平日根本買不起豬肉。

是告訴孩子,這是個玩笑;還是狠狠心,兌現承諾?

很多母親會選擇前者,孟母卻選擇了後者。

因為她深知,品行的塑造,比金錢更加重要。

果然,孟子不但享受了吃豬肉的快樂,更記住了言而有信的可貴。

成年以後,孟子提出「五倫」學說,將誠信視為儒家最重要的倫理道德之一。

孟子雖然從小天賦極高,但是身為小孩子,難免貪玩。

有一天,他逃了學,和小朋友一起瘋玩到很晚才回家。

換做別的母親,大約會生氣地把孩子打一頓。

孟母卻明白,粗暴的打罵只能讓孩子畏懼,卻無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錯誤。

她沉默地拿過剪刀,當著兒子的面,將織成一半的麻布剪成兩段。

孟子驚呆了,因為他知道,織布是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

麻布毀了,就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裡,他和母親會挨餓。

孟母語重心長地說:

「斷了的麻布,再也接續不上。

你讀書半途而廢,也學不到真本事。」

孟子牢牢記住了這句話。從此他發憤圖強,刻苦用功,最終學業大成。

母親的教導和激勵,對他的一生有著深遠的影響。

好婆婆,能夠明辨是非

孟母不但是個有見識的母親,更是個明事理的婆婆。

她雖與兒子相依為命,卻不會在小夫妻有矛盾時偏袒兒子。

《列女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孟子與妻子成婚後,感情一直不太和諧。

孟子覺得妻子有些傲慢,妻子則認為孟子在私下相處時也要講究禮儀,太過見外。

有一天,孟妻獨自在卧室中做家務。

她覺得按照禮儀端正跪坐太累,就叉開腿隨便坐在席上。

不料,孟子恰好從外面回來,在門外看見這一幕。

「我的妻子,怎麼能這樣粗俗!」

所有的不滿一瞬間湧上心頭。

憤怒的孟子當即找到母親,要求休妻。

孟母卻沒有盲目附和兒子,而是問他:

「你進屋之前,有沒有提前打招呼?」

孟子想了想,說:

「沒有。我是在門外看見的。」

孟母就教導他說:

「禮法要求,進門前要先打招呼,讓裡面的人做好準備。

入屋時要看向地面,避免看見別人錯誤的行為。

卧室本就是私密之地,你妻子獨自在屋裡,以放鬆的姿態坐著,沒什麼不對。

反而是你,進門之前既沒有打招呼,又貿然去看人家在屋中的舉止。

違反禮法的是你,而不是你妻子。」

孟子這才意識到,原來是自己武斷了,就和妻子重歸於好。

孟妻也非常感激婆婆,對孟母更加孝敬。

在孟母的管理下,孟家始終和睦,很少有夫妻、婆媳矛盾。

孟子得以專心向學,孟氏家族也因此受到後人尊重。

明理的孟母,是這一切的源頭。

好導師,一生志存高遠

孟母不但是個稱職的母親,更是孟子的人生導師。

孟子學業有成後,很想像先師孔子一樣周遊列國,傳播儒家思想。

可是又顧慮到母親年齡漸大,不忍心離開母親。

畢竟那個時代交通不便,一次遠行,需要耗時很長時間。

而且當時醫療條件不好,人們壽命普遍很短。

古人講究「父母在,不遠遊」。

怕的就是出門在外,父母一旦生病或者出現意外,自己來不及趕回。

然而孟母卻不願意因為自己,耽誤兒子的理想。

她對兒子說:

「如今你已經成人,我已經老了。你只管去行你的義,讓我盡我的禮數。」

一席話,打消了孟子的全部顧慮。

於是,孟子率領弟子周遊列國,並受到了空前的尊敬和歡迎。

行到齊國的時候,齊國國君聘他為客卿。

他趕緊將母親接到身邊,恪盡孝道。

可惜那時孟母身體已經很衰弱了,不久就病逝了。

死前,她非常欣慰,能看到兒子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孟母這一生,成就斐然。

她不但細心照顧兒子的飲食起居,幫助兒子處理家庭矛盾,更能為兒子指引人生道路。

孟子能與孔子並稱,成為一代聖賢,離不開母親在背後的奮力托舉。

後世給了孟母極高的評價,稱讚她:

「人生教子,志在青紫。

夫人教子,志在孔子。

古今以來,一人而已。」

孟母作為賢母的典範,被寫入《三字經》、《列女傳》等典籍。

她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完備的教育理念,也受到後人的認可,被一代代傳承下來。

有書君說

父母擁有好的三觀

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

今天有書君給大家準備了特別兒童節福利

價值139元的兒童腳踏車

免費來拿!

現在掃描下方二維碼

即可參與活動抽獎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中國女子愛情圖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消耗你的人,關係再好,也要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