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最實用的五種心理學現象

最實用的五種心理學現象

一、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來源於著名的霍桑實驗。所謂「霍桑效應」,是指那些一旦意識到別人正在觀察自己後,會產生改變行為的傾向,做出與平常不一樣的舉動,屬於心理學中的一種效應。

「霍桑效應」也就是所謂的「宣洩效應」。那麼,霍桑效應如何而來?

上個世紀20-30年代,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有著完善的保障制度,但是工人們在工作時狀態很差,生產水平低下。

為此,工廠負責人讓心理學家來進行指導,隨後,心理學家給出方案:讓負責人、工廠上級儘力與每個員工交流與溝通,傾聽每一個員工的想法,了解員工對工廠不滿的地方。

在經過工廠負責人和上級領導與員工談話溝通後,工廠的生產效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這是因為員工受到格外的關注,自我價值感提升,績效便得以提高。

霍桑實驗顛覆了傳統的管理學認知,證明工人並不僅受工資的刺激,還會受到工作中人際關係的影響。

霍桑效應告訴我們:他人的關注會改變我們對自己價值的態度,我們會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的行為也會在他人的關注下變得更好。

霍桑效應也可廣泛用於教學中,當老師對一個學生有足夠的關注度時,學生會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從而發揮出更多的潛力來

同時,它也告訴我們,情感的宣洩有利於釋放我們工作中的壓力,在我們遇到煩惱時,最好與朋友交流,排解自己內心的不快,這樣更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

二、增減效應

我們經常會在商城中看到節日打折促銷的活動,但是,這個折扣是真的存在嗎?不少商城巧妙的利用了增減效應。

假如一件商品50元,商城將定價提高到120元,然後向大眾宣傳打九折,不少人會爭先恐後的購買,但其實,活動期間還不如平時原價購買划算。

在人際交往中,亦存在增減效應。人們偏愛那些表現得更喜歡自己的人,而不喜歡那些看起來不喜歡自己的人。

教育中,我們也可以利用增減效應:父母在評價孩子的時候,不妨先說一些孩子無傷尊嚴的小毛病,然後,再恰如其分的對孩子的優點進行表揚。

在職場中,上司對員工可以先提及他所存在的問題,然後再肯定對方的其他表現,給予相應支持,這樣員工更容易接受。

三、旁觀者效應

社會心理學家拉塔尼和達利提出了旁觀者效應,旁觀者效應又稱責任分散效應

當發生一件緊急情況時,如果身邊有許多人同時在場,我們的個體責任感會被大幅度削弱;而如果只有一個人在場時,這個人的責任感會更強,認為這是屬於自己的個體責任,也會更大概率的去幫助他人。

旁觀者效應啟示我們:在遇到危機時,不要將責任拋給一群人。

例如,所住的房間有人進行入室搶劫,吼「著火了」比「搶劫了」更有用;在路上突發疾病需要求助時,最好選定一個人求救,比如「那個穿黃色衣服的女孩,救救我」;在光天化日下碰到劫持,最好損害附近人的重要財物,讓自己得以停留。

四、貼標籤效應

貼標籤效應是指,當一個人被貼上相應的標籤時,為了使自己與所貼標籤更加符合,他便會做出與標籤內容相符的事情

例如,我們告訴一個孩子「你是聰明的」,這個孩子會更加努力學習,考出高分成績來證明自己是聰明的;如果你告訴朋友「你真是個善解人意的人」,你的朋友會在此後更加留意,自己是否足夠在意他人的感受,從而變成善解人意的人。

關於貼標籤效應,最著名的是在二戰期間,美國由於兵力不足,不得不讓監獄裡的犯人們上戰場。

在上戰場前,犯人們被要求寫一封信給自己最親的人,信中必須陳述自己是如何改過自新、現在的自己表現有多好,在戰場上也會英勇善戰。

果然,在戰場上,他們一點也不遜色於正規軍,這是因為他們受到了貼標籤效應的極大影響。

這個心理學效應,為我們教育孩子提供了很多不同的途徑:我們應該多使用積極正向的肯定,肯定孩子的價值和意義,要經常鼓勵孩子「你很聰明,你真的很棒」、「你一定可以做到」等等,而不要使用「你真笨」、「我看你永遠都學不會」此類的消極語言。

不要小看心理暗示的作用,它能夠對我們的潛意識產生極大的影響。暗示作用深埋於潛意識中,潛移默化後,我們就會肯定這件事的真實性。

合理利用貼標籤效應,可以激發我們的潛力。

五、登門檻效應

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當人們接受了一個微小的要求後,有人再提出一個稍大的要求,這時他對這個要求的接受程度可能會變高。

就像登門檻似的,一步步爬上高處。一般情況下,面對很難的要求時,我們更傾向於拒絕。

但是,在完成了一個小的要求後,我們便覺得沒有那麼困難了,接受大要求的可能性也就變高了。

登門檻效應也常常應用於生活中。在跑步時,如果最開始目標定在5公里,你會覺得難以完成。

但是,如果你將五公里分開來,先跑一公里,你會覺得很容易接受。跑完一公里後,再跑一公里……這樣五公里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就跑完。

如果你想找人幫忙,不妨先提出一個小要求。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真正喜歡一個人,會出現這4種感覺
2050年中國將有多少光棍?光棍越來越多的根本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