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六十歲以後,誰才是最親的人?當你知道的時候,可能已經晚了

六十歲以後,誰才是最親的人?當你知道的時候,可能已經晚了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很多段親密關係。親密關係究竟是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親密關係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成分。

在心理學看來,我們與指定的人建立緊密的聯繫,就被稱為親密關係,主要關注成年人。

心理學研究者認為,親密關係在六個方面存在程度差異,它們是:了解、關心、相互依賴、相互一致、信任與承諾。親密關係是一種人際體驗。

親密關係的改變

我們在不同時期,會有著不同的親密關係建立,人的歸屬需要也屬於親密關係。若是歸屬需要得不到滿足,便會導致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我們剛出生的時候,與我們最親近的人是父母,我們在父母的關愛中尋求到歸屬感。在我們成長後,為了滿足歸屬感的需要,我們會努力和他人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並維持。

在青春期開始,朋友佔據了我們大量的心理空間。成年期早期時,我們對愛情的渴望變高,戀人開始佔據我們的心。

所以通常來講,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三段親密關係:兒童時期與父母、青年時期與朋友、成時期與戀人,甚至在我們有了孩子之後,也會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在嬰幼兒時期,孩子與母親之間的聯繫比較緊密。這是因為孩子需要從母親身上獲取營養和能量,來滿足生存的需要。

在這個時期,如果孩子和母親的關係能形成安全型依戀,有利於成長後的人際交往。他們更容易信任別人,也有著更高的安全感。

進入了青春期後,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會使我們想要逃離家庭。於是,親密的人從父母變成了朋友,朋友成了我們分享快樂和秘密的人。

成年期,愛情漸漸到來,我們也組建了屬於自己的新家庭,親密關係再次發生轉移。我們會將更多的心思和心理精神,放到自己的另一半身上。

當我們為人父母的時候,我們與孩子建立起親密關係,就如小時候與父母建立起親密關係那般。

親密關係的重要性

人際關係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當我們的歸屬感得到滿足後,建立人際關係的內驅力會降低。

有關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我們擁有特別良好的親密關係時,遇到問題後我們更願意向他們求助,從而解決問題,能更加輕鬆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

針對親密關係所進行的研究得出,有親密關係的人比單身生活的人更加幸福、健康、長壽。當我們面臨威脅情境時,如果看著伴侶的照片,就可以使自己的反應不再那麼強烈。

在受傷的時候,如果有人照顧、幫助我們,那麼傷口會更快的癒合。

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免疫力會降低,更容易患上疾病。

一項研究,通過九年後得到結論:缺乏親密關係的人,死亡率是正常人的兩到三倍。因此,親密關係對我們來講尤為重要。

為什麼我們這樣需要親密關係呢?因為,歸屬是人類長期演化的產物,它成為我們所有人共同的傾向和選擇。

人類早期生存時,因環境惡劣,那些孤僻的人在繁衍子女和養育後代的成功率較合群的人更低,這存在演化學上的適應意義。

為了子女的生存與繁衍,人類的特質慢慢變為十分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並且極力追尋親密關係。

歸屬感也是美好生活所必需的,我們對親密關係的需要會有年齡階段的變化。現在,老年人的幸福感普遍較低。

那麼,60歲之後誰才是我們最親密的人?心理學給出了答案。

自己比他人更重要

因為人類的認知資源與心理空間有限,我們需要先解決自己的事情,才能去關注別人

首先愛自己,其次愛他人。

一切的正常活動,都是在保證自我社會適應性的前提下進行的。然而,剝奪親密接觸對於人們而言也是十分痛苦的,因為人類社會屬性的核心部分就是對親密關係的需要。

因而,我們在個體和團體中,互相照顧和關心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人際關係必不可少,好的人際關係會帶來極大的快樂,而不好的人際關係則會造成重大的創傷。

在一生中,我們有很多重要的人,例如伴侶,父母,孩子。我們想把他們都納入到,與自我最親密的關係之中。

但是,我們的心裡容量並沒有這麼大。特別是在成年之後,我們與父母的關係將會漸行漸遠。當我們老了之後,我們的孩子也會與我們分離開來。

所以,60歲左右的人,最親密的人應該是自己,然後是伴侶。因為伴侶是人生中,陪你走得最久的人。

你們一起生活了幾十年,共同經歷、共同成長,親密與共。伴侶的陪伴給予我們能量,讓我們感到舒適、安全。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Psychology and lif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最實用的五種心理學現象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受歡迎,其實是因為還不夠得寸進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