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拚命從外國偷回一根藤,讓我國多了3億人口,郭沫若稱他「功比神農」

他拚命從外國偷回一根藤,讓我國多了3億人口,郭沫若稱他「功比神農」

古代由於生產力低下,科技水平不高,人們種的糧食種類又比較少,因此遇上天災人禍便很容易發生饑荒。但在明朝萬曆年間,有一個人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卻讓中國多了3億人口,拯救了大批處在饑荒之中的百姓,相當於很多人的再生父母。所以一直到現在,閩地都設有他的祠堂,人們還定期舉行祭祀活動用以紀念他。

01.「甘薯之父」陳振龍

這個人就是被稱為「甘薯之父」的陳振龍。陳振龍出生於1543年,福建福州人,自小便聰明伶俐,祖上又是儒學世家,耳濡目染之下,未滿20歲便考中秀才,一時被鄉里人所推崇。在別人眼中,他是一塊讀書的好料子,但後來由於鄉試不第,陳振龍也逐漸厭惡了科舉制度,於是便棄儒從商,開始做起了生意。不得不說他非常具有經商頭腦,將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還延展至海外。正因如此,他也不得不海外國內兩邊跑。最常去的一個地方便是呂宋(即現在的菲律賓)。由於當地人的生活習慣與明朝大不相同,陳振龍對此十分好奇,常常花時間去了解他們的生活習俗。

02.巧施一計帶回甘薯藤

有一天他發現當地一直普遍種植著一種農作物,稱為「甘薯」。在饑荒時,還可以填飽肚子,能夠拯救很多百姓於水火之中。陳振龍此時突然意識到,自己國內並沒有這種農作物,於是便暗下決心,要將甘薯的種植方法悉心研習,好傳授給家鄉百姓。但是當地人對於甘薯的管控卻十分嚴格,絕對不許偷帶出菲律賓。陳振龍也只好另施一計,那就是將甘薯藤纏進吸水繩、毛竹筒和籃子中攜帶而出,這樣就不易被發現了。就這樣,陳振龍成功地將甘薯藤帶回了明朝。

03.試種並推廣甘薯

之後陳振龍便在自家地里試種了甘薯藤,果然能夠結出甘薯。恰好這時又碰到當地大旱,於是陳振龍便讓兒子陳經綸找到巡撫金學曾,向他請求廣泛種植番薯以解饑荒,並且還向他細說了呂宋種植甘薯的好處以及便利。金學曾多番思慮之下,便下令將甘薯藤在一塊地中試種,最後果然能得出豐碩的甘薯,於是便下令在閩地廣泛種植。也就是在那一年,甘薯拯救了很多百姓的性命,讓他們得以在饑荒之年活下來。

04.甘薯遍布全國

到了清朝時期,甘薯才得以在全國各地廣泛種植,又被人們稱為「甜薯、地瓜、番薯、白薯、紅薯「。當人們知道是陳振龍千辛萬苦從呂宋帶回來甘薯藤時,便將他稱作「甘薯之父」,並在各地建立祠堂紀念他和巡撫金學曾。也正因為陳振龍帶來的甘薯,讓中國多了3億左右的人口,讓很多百姓不再受饑荒之苦,所以這位「甘薯之父」至今仍在被人們紀念,郭沫若就曾頌揚陳振龍「此功勛當得比神農」。

結語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要經常性地對外交流,才能夠獲取到新的知識、學到更多新的東西,也可以讓自己和國家一起進步,切不可狂妄自大。因為清朝乾隆時期的閉關鎖國政策就是一個教訓,帶來的後果也異常嚴重,從此讓清朝後期陷入了封建落後、愚昧無知又狂妄自大的地步。最終受苦的還是百姓,當權者也只顧貪圖享受。所以這種做法是斷然不可取的,只有經常性地和外界交流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史合參 的精彩文章:

古代的冷宮到底在哪?住進去的嬪妃這一生算完了,看珍妃的下場就知道了
為何古代的「吞金自盡法」吞了黃金就會死?網友看後紛紛表示:我很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