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兒童節,孩子最想要的禮物原來是……

兒童節,孩子最想要的禮物原來是……

六一兒童節快樂

超級育兒師

六一兒童節抽獎活動

價值5000元獎品

福利送送送!

這次獎品有華為手機、樂高積木

還有精美圖書……

參與方式請到文末查看噢!

文|暖心

網上有一段兒童節視頻,戳痛無數父母。節目組採訪孩子:最想要的兒童節禮物是什麼?

樂高、爆裂飛車、芭比娃娃......,這些都是孩子們期待已久的玩具,有的孩子甚至是過生日的時候才能得到。

節目組滿足了他們的願望。看到禮物後,孩子們特別驚訝。與此同時,還有一張「陪伴卡」。

有了這張卡,爸爸媽媽能在兒童節這天,陪伴他們一天。

但是,禮物和「陪伴卡」只能選擇一個。如果選擇了玩具,「陪伴卡」就會被碎紙機吞掉,意味著就會失去父母的陪伴。

許多父母以為,孩子一定會選擇玩具。但是,孩子知道「陪伴卡」的意義之後, 都選擇了爸爸媽媽。

他們說:「因為他們是我的爸爸媽媽呀,我喜歡他們。」只有一個小女孩,因為媽媽平時對她很嚴厲,所以她選擇了芭比娃娃。

但是在「陪伴卡」粉碎的那一瞬間,崩潰大哭,她扔掉了手中的芭比娃娃,喊著:「我要爸爸媽媽」。

這一幕,看哭了很多父母。

孩子永遠是最愛我們的人,玩具雖然能帶給孩子滿足感 ,但是父母的陪伴才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它能給孩子傳遞溫暖 ,代表著父母的一份重視,一份在乎。

父母「挖空心思」的驚喜

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

去年,一場小學生天價生日宴,上了微博熱搜:父母在孩子12歲生日這一天的時候,宴請了親朋好友,給孩子開派對。

在派對上,有主持、製作寫真、拍攝微電影,場面堪比婚禮。這樣一場生日宴的消費大概在5萬元左右。

但是,這是孩子想要的嗎?並不是。

有記者對孩子們進行了一次街頭採訪,詢問孩子們對這次生日宴事件的看法。孩子的回答很戳心:這樣很浪費,只是爸爸媽媽想要的,其實一點也不會開心。

只想要一個簡單而溫馨的生日,只要父母陪在身邊,不過生日都很幸福。

兒童節、過生日都是對孩子的意義非凡。很多的父母,為了給孩子過一個有「儀式感」的日子,常常「挖空心思」,為孩子做準備。

但是這樣的「偽儀式感」,塑造了扭曲的價值觀,這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份「驚喜」。

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房子、不是物質,而是父母溫暖的愛。

有一項研究發現:很多孩子缺愛,並不是缺乏物質享受,而而是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因此滋生出強烈的距離感。

孩子來幸福感更多地來自和父母在一起的經歷,而不是禮物。

有一位網友在女兒10歲兒童節的時候,讓她回憶以前的最難忘的經歷。在女孩的記憶里,沒有昂貴的禮物,也沒有隆重的生日宴會。

而是有一年兒童節,爸爸媽媽特意陪她去海洋館看了她一直想見的海豚,然後帶她去吃了麥當勞。

其實,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任何的物質滿足,都彌補不了父母陪在身邊的「禮物」昂貴。

三毛說:「童年只有回憶中顯現時,才成就那份完美,回憶中那些重要的時刻,就像印記一樣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腦海里。」

比起那些昂貴的禮物,孩子更想要的是一場難忘的經歷,這是孩子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感。

父母的陪伴

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們總說,日子還很長,但其實人生就只有短短900個月。在近日的親子陪伴綜藝《新鮮陪伴記》中,有一段關於父母陪伴孩子的靈魂拷問:

如果人生可以走到75歲,那麼漫長的900個歲月里,我們真正陪伴孩子的時光有多少?

結果很殘酷:從孩子出生到18歲,如果每天給孩子高質量陪伴一個小時,18年里,只有短短的9個月。

孩子和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限」的,它就是孩子的童年,如果錯過,是再多的愛也彌補不回來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依戀理論:指的是嬰兒需要通過與父母產生緊密的依戀來確保自己能生存下來,孩子依靠父母給予的安全感,可以探索環境和學習。

0-3歲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關鍵時期,這時候是建立安全感、信任感、成就感和自我價值的關鍵時期。

如果不花時間陪孩子,會讓孩子漸漸對父母產生「不愛自己」的感覺。

「高級定製婚紗女王」蘭玉,她一生的成就是「人生有一個重要的時刻,我是新娘們的守護者。」

然而,因為這份守護,她缺席了女兒的成長。曾經在一次雜誌專訪中,她坦言「自己只是一個5.5分的媽媽,連及格線都不到。」

採訪中,女兒朵朵被問到「你最喜歡的人是誰」時,女兒很誠實地回答:我喜歡阿姨,因為平常都是阿姨在陪我。

這個回答,讓蘭玉很心酸。

哈佛心理學建吉爾博特說:十年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在成長的路上,孩子不該是個孤獨的「局外人」,每個父母都不該做孩子成長的「旁觀者」。

最好的陪伴

是不缺席每一個重要節日

心理學家費洛伊德說:童年經歷對孩子的人格形成至關重要的影響。

不管是兒童節,還是生日,對孩子來說都是成長經歷。父母要守護孩子的童真,所以不能缺席每一個重要的節日。

這樣陪孩子過節,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給孩子自由安排的機會

1

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愛與自由。

對孩子來說,那些重要的節日,我們可以嘗試著讓孩子自己來安排,父母只要陪著就好。

朋友的女兒,每一年的兒童節都會給自己安排一個活動。外出旅行、邀請同學聚會、體驗生活…每一年的兒童節,都是自己策劃。

每一次,早早地她就把計劃告訴父母,包括注意事項,父母要怎麼配合,她都自己獨立完成,父母也不會幹涉她。

一個小小的節日,但通過讓孩子自己安排,能夠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同時培養孩子的主見。

給孩子足夠的儀式感

2

有一位父親,為了給女兒的成長留紀念。每一年的兒童節,他都會在嶽麓山給女兒拍下一組照片。

一直從4歲堅持到了27歲,從未間斷。每一年,父親都會在照片下方,標上女兒的年齡。

這種儀式感,舉足輕重,卻飽含父愛的偉大。

女兒的婚禮上,放出了這些照片,深情地對父親說:「看著一張張照片,這一本本影集,我才深刻體會到父愛的偉大,這些照片也讓我有勇氣面對未來的每一天。以後也會給自己的孩子拍這樣的照片,作為家庭的傳統傳承下去。」

儀式感,能讓孩子在兒童節這一天,用很認真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它將會浸透到孩子的血液中,讓他們充滿歸屬感、安全感和目標感,能讓孩子獲得愛,也感知幸福。

陪伴孩子走心一點

3

陪伴不等於陪著,一定要做到有效陪伴。

台灣教育有一個「123」法則,它是一種親子家庭的交流模式。分為每天1次、每次20分鐘、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做的任意3件事。

可以一起讀書,玩遊戲和聊天。在這樣有效的陪伴中,能增進彼此感情的交流。當然,在重要的節日,父母的陪伴方式要更特殊。

吳尊有一年,在兒童節這一天,帶著孩子學習了兒童的急救方法,讓孩子體驗了生命的可貴,讓他們知道每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給孩子的禮物,不一定要奢華,用簡單而有意義的方式為孩子慶祝。這才是陪伴的真正意義。

有心理學家說:孩童時期需要四種營養「安全感、存在感、幸福感、成就感」。當然,這幾種「營養」都少不了父母的陪伴。

孩子需要的愛,就是用普通的食物植入情感價值,讓彼此真切地感受對方的心意與愛。

孩子喜歡節日,並不是因為禮物有多珍貴,而是父母給的愛。

孩子的童年總是轉瞬即逝,陪伴也是一種雙向成長。只要父母停下腳步,看一看孩子未長大的臉龐,用愛和陪伴呵護孩子的童真。

孩子能從成長中獲得愛、陪伴和驚喜,成為路上最耀眼的光芒。

(完)

活動的關鍵信息再總結下:

1、如果已關注「超級育兒師」,只需要在對話框回復「兒童節抽獎」就可獲得抽獎二維碼。如果是未關注的狀態,需要先關注「超級育兒師」,才能回復哈!

▼對話框長這樣:

2、本次抽獎於6月6日13:00自動開獎,參與活動的親們到時均會收到是否中獎的通知。

最後,祝大家兒童節快樂,好手氣中大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育兒師 的精彩文章:

哈佛教授研究:孩子聰不聰明主要看這9種能力
劉詩詩談當媽後感受:母愛,是一場重複的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