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英媒文章:中國不設GDP目標是好消息

英媒文章:中國不設GDP目標是好消息

【英國《衛報》網站6月1日文章】題:中國表示將放棄設定經濟增長目標,這對世界而言可能是好消息(作者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金刻羽)

多年來, 國內生產總值(GDP) 增長目標一直是中國經濟的終極目的。

5月2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式上宣布, 今年不會設定GDP增速具體目標。

由於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緣故,世界任何地區任何經濟體的增長率都將很難保持正增長。中國政府決定,當外部因素決定經濟走向時,設定目標毫無意義。但如果此舉成為常態,並且作為默認選項保持下去,那將代表一種新的思維方式,表明中國在幾個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首先,取消目標將標誌著從基於數量的經濟發展模式轉向基於質量的模式。經濟增速放緩將意咪著對環境的壓力減小。這還意味著地方政府可以把重點轉移到改善民生上,具體做法包括消除貧困、減少城鄉不平等、提供更好的社會服務等。

這將為整個經濟釋放資源,以生產更好的產品而不僅是更多的東西。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一直依賴儘可能快地製造更多的東西.這是雄心勃勃的地方官員、房地產公司、民營企業家乃至全國性大學的態度。但這種只注重短期效益的思維方式意味著忽視長期投資,以及忽視開展不會馬上獲得收益的重要研究。中國需要的是耐心。

其次,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在迅速發展,但代價高昂:環境惡化,經濟失衡,並存在著表現為投資熱潮和信貸依賴的不良動機。在這個住房建設迅速的世界裡,橋樑和建築物被推倒重建,全國各地興建了6000多個產業園區。並非所有投資都富有成效,也並非所有資源都得到了妥善利用。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越來越多地源自借貸和支出,而不是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其結果就是如今威脅到中國金融穩定並削弱經濟活力的沉重債務負擔。

第三,它可能會改變一些國際慣例。動機將不再是最大跟度地增加出口以幫助實現增長目標。在全球舞台上,自給自足的壓力來自各個方面:貿易戰、新冠大流行、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對全球化的強烈抵制。實際上,這可能意味著用於促進出口的政府補貼減少、對國外消費的依賴減輕以及對海外資源的搶購減弱。但中國轉向生產更加高質量的製造業產品,也可能使其出口產品與發達經濟體的產品形成更直接的競爭。

放棄GDP目標的一個潛在問題是減少對地方官員的激勵。這些目標為這些幹部實施改革和嘗試新的創造性政策提供了強大動力,比如建立模仿開放和自由市場的「經濟特區」,或者建設雄安等全世界首批智慧城市。

但是,如果目標是多維的,這就不那麼有效了。如果根據地方就業數據、社會穩定、環境標準和技術發展等一系列因素對地方政府進行評估,有些地方政府的目標可能相互衝突。如果沒有地方遞勵來推動經濟,增長率可能會大幅下降。雖然如此,即使中國經濟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並且假設美國以1.5%的速度增長,即使中國需要幾十年時間才能變得像美國一樣富有,但其經濟規模仍將在大約10年內成為全世界最大的。

GDP增長目標設定了預期,如果不能實現,即使經濟表現良好,也會在民眾中引發焦慮和悲觀情緒。歸根結底,更加註重現代發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將是明智之舉。中國增長放緩但質量提高可能不僅對中國人來說是個好消息,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說也是個好消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亞洲多國加大檢測力度 各地關閉非必要聚集場所
馬來西亞將「行動管制令」延長至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