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為什麼大眾譴責虐貓,卻對虐蟑螂的視頻都直呼「大快人心」

為什麼大眾譴責虐貓,卻對虐蟑螂的視頻都直呼「大快人心」

前一段時間,一起大學生虐貓事件引發廣大網友關注。

該名大學生用牙籤扎滿小貓的身體,並且錄製多個虐貓視頻大肆散播,給社會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也深深地傷害了廣大愛貓人士的心。

很多網友在痛罵始作俑者之餘,對他的行為也感到膽寒不已,不禁思考為什麼大學裡面竟然會有這樣心理變態的人?

侵犯行為

虐貓行為本質上是一種侵犯行為,侵犯行為是一種有意違背社會規範的傷害行動,這種傷害行為可能是實際造成傷害的行動或語言,也可能是旨在傷害而未能實現的行為。

虐貓者范源慶不僅行動上殘殺小貓,而且在網路上開小號與眾多網友互相謾罵,是一種不折不扣的侵犯行為。

侵犯的本能理論認為,侵犯是一種本能,意思是侵犯是由遺傳獲得的,而非習得的。

一戰之後,弗洛伊德目睹了人類互相殘殺,在那之後他提出了人的兩大類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死的本能是一種自我破壞的傾向,但會受到生的本能的阻礙,因此人們很少表現出自我毀滅的行為。

大多數情況下,生的本能會將侵犯行為推離自我,朝向外部,即推向他人,表現為對外部世界的攻擊。

而虐貓者范源慶的行為正體現了死的本能,他把對內的自我破壞轉向外部,進而做出對貓的殘酷虐殺。

侵犯的生物學理論認為,侵犯源於個體內部。研究發現杏仁核與人類的侵犯行為相聯繫,當該區域受到電擊時,溫和的機體會變得暴躁。

還有研究者認為侵犯行為與大腦皮質有關,當人的大腦皮質受損時,會出現更激烈的侵犯行為。

虐貓者范源慶或許大腦有過損傷,才做出這樣傷天害理的事,但不論如何,他都已經犯下了罪孽並承擔了後果。

隨著貓狗等寵物的流行,關於人與動物的話題不知不覺間又火爆了起來。

一些人不禁提出刁鑽的問題:豬也是動物,牛也是動物,甚至蟑螂也是動物,為什麼你們這些人只愛貓、愛狗,卻不在乎其他動物的生死?

這是愛貓愛狗人士永遠無法迴避的問題,他們或許會回答:貓和狗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好朋友,狗狗忠誠,貓咪可愛,但蟑螂是骯髒的生物,身上攜帶大量病毒,這能比嗎?

其實不然,這背後的原因是殘酷且冷血的。

第一,審美觀決定了我們的喜好。

縱觀整個動物世界,其實除了貓、狗,我們還會覺得海豚、海豹、海象、考拉、熊貓、袋鼠等動物十分可愛,為什麼?

有科學家研究過,人類對於那些五官分布類似於人類面孔的動物更具有偏好。

無論是熊貓、袋鼠還是貓狗等人們喜愛的動物,它們無一不具有與人類相似的五官分布。

貓的五官比較扁平,上面是一雙大大的眼睛,下面是可愛的小鼻子,再下面是可愛的小嘴巴,兩邊是可愛的小耳朵,狗亦然。

而蟑螂呢?其外形在我們看來簡直恐怖無比,像極了外星人,對它的生物學描述則是「體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頭小,能活動。觸角長絲狀,複眼發達」。

光是想一想便讓人不寒而慄。所以人們對於貓狗的偏愛其實很大一部分受到了我們審美觀的影響。

第二,倖存者偏差影響了我們的判斷。

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無論是B站還是抖音,年輕人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一切APP裡面都有貓狗的身影。

在視頻中,它們嬌憨可愛,很多人都把它們當成家人,它們也總是表現出最美好、最可愛的一面,這無疑讓人們覺得貓和狗就像天使一樣,所以說媒體的傳播是當今社會貓狗遍地走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實人們只看到了貓的好和蟑螂的壞,蟑螂其實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防癌抗癌、提高免疫、消腫利尿、恢復腸胃、消炎止痛。

但不管怎麼說,虐待動物都是不可取的。

美國心理學會曾頒布實驗室的一項原則,要求研究者們要儘可能避免對動物的傷害,如果不能避免就要儘可能減輕動物的痛苦。

這才是我們人類對待所有動物的方式,我們不應該虐殺任何一種動物,我們應該尊重生命,就像尊重我們自己的生命一樣。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五六十歲的男人,喜歡多少歲的女人?心理學家給出了明確答案
中國單身人口突破2.4億 有勇氣承受孤獨才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