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地攤經濟」一夜復甦,擺一個攤位,添一份人間煙火氣

「地攤經濟」一夜復甦,擺一個攤位,添一份人間煙火氣

這幾天,「地攤經濟」火了,一覺睡醒,竟發現好多人都紛紛擺起了地攤,巷口的商販小車也多了起來,很多人都蠢蠢欲動,想要加入地攤大軍。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地攤經濟」一夜復興,恍然若回到了上個世紀都市人們一根擔、一碗茶白手起家的日子,讓井然嚴謹的城市多了幾分人間煙火氣。

其實,曾經蓬勃發展的地攤經濟並不僅限於新中國成立後的日子,擺地攤,自古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物物交換」的原始社會,村民在路口擺攤交換自己的商品,《易經》也有記載,「日中為市,致天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地攤風貌可以說是蔚為大觀了。到了宋代,還出現了夜市跟早市,地攤經濟便更加繁榮了,早市與夜市相接,凌晨營業,天明即散,對於宋朝地攤的興盛,通過《清明上河圖》也可見一斑了,詩意的宋朝,富有情調的市井生活,也得益於地攤經濟的繁榮吧,每一個地攤,都是一抹美且溫暖的人間煙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古詩詞中詩意的地攤風貌吧!

1.地攤的人間煙火氣,是深巷中的一縷花香

《臨安春雨初霽》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臨安城是宋朝的繁華之都,富貴之氣都將人情味擠兌得薄似輕紗了。詩人住在小樓上,聽了一夜的春雨,雨聲淅淅瀝瀝,不急不緩,從容似一首舒緩調子的輕音樂,春雨貴如油,經過春雨一夜的滋養,杏花應該開得茂盛了,明早起來,一定會聽到深巷中傳來的攤販的吆喝聲了吧,他們挑著兩擔鮮艷欲滴的杏花,走過巷子,或行或留,留下一路芳香。因為這賣花小販,城市都浸潤在怡人的花香之中了。「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真是最有人間清歡味的地攤了。這不禁讓我想到我的城市,夏天的清晨,街口總會遇到幾位擺地攤賣梔子花的大媽,買一束花苞回家,一兩天就綻放了,滿室都瀰漫著怡人的清香。

2.地攤的人間煙火氣,是眷戀於唇齒間的一抹鄉愁

《寒具》蘇軾

縴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古時的「寒具」就是我們如今所稱的小吃「撒子」,蘇軾在被貶謫海南時,途中遇到一位老闆娘擺攤做油炸小吃,美食的誕生過程,全都展現在了詩人眼前,老闆娘的一雙巧手纖細,白玉般的麵糰揉搓得均勻細長,金黃的油鍋滾滾,將麵條放入,炸至嫩黃,色澤鮮美,如給春睡的嬌美女子裹上了光彩奪目的金縷衣,真是色香味俱全了,看得人垂涎欲滴,忍不住想買來一個嘗嘗。出門在外,最惹人懷念的,就是家鄉的美味小吃,街邊小吃,尤其蘊藏著一方水土的特色美味,隨著路邊攤的消失,很多地道的家鄉小吃我們都很難再吃到,如今地攤經濟復甦,最讓我們期待的還是街邊巷口逐漸多起來的路邊小吃吧,每賣出的一份小吃,都是一份家鄉的味道,都慰藉著一抹渺遠的鄉愁。

【本文由「詩經情話」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散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經情話 的精彩文章:

倉央嘉措:愛,是最美的修行!
梁啟超: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