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誰的「西施」最美?

誰的「西施」最美?

誰的「西施」最美?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文/洪巧俊

在古壺中,雖然有邵大亨的掇只壺,時大彬的提梁,都是價值連城,但我更喜歡徐友泉的西施壺,因為西施壺之美,美在壺型的變化與諧調、均衡與流暢,節奏與韻律,氣韻與生動,還有美麗的古老傳說,這就增加了人文價值。

明晚期沈君用制紅泥西施。

卧薪嘗膽講的是兩千多年前,越王勾踐的故事。勾踐的輔佐第一人范蠡,在越王勝利後全身而退,帶著心愛的美女西施來到了「太湖西南吳頭越尾」的獨山,在那裡夫唱婦隨地大興陶業,至今鼎蜀一帶仍有蠡墅村、西施洞。

蘇東坡曾經寫道:「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愛激發了創造,范蠡於是製作出了西施壺。

古老的傳說雖然美麗,但終究不是史實。真正有記載的是西施壺乃明萬曆年間徐友泉首創。徐友泉自小拜時大彬為師,他有著造型藝術方面的天才,創作別出心裁,所以他製作的西施壺有西施之美。

鮑志強西施。

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減半分則瘦,這是人們對西施美的形容。其實西施壺的製作同樣有著「增半分嫌腴,減半分則瘦」的玄機,要做好一把西施壺,必須線條流暢細膩,壺面光潔如玉,壺身圓融腹鼓。這是因為其造型像女性豐滿的乳房,壺鈕如少女之乳頭。此壺原名就叫「西施乳」,或許文人墨客嫌這名過於直白,於是改為「倒把西施」。

西施壺的藝術特點是簡約,全憑柔和流暢的線條,塑造出了一代美人之神韻,突出了「清水擊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意蘊美。

顧景舟西施。

本人閱讀西施壺無數,難以看到幾把稱心如意的,當今的西施壺大多缺失沉穩內斂,有的雖張馳卻無度,有的雖無鋒芒卻少了神韻,有的雖腹鼓飽滿卻少了豐腴。

章燕明西施

縱觀近百年來的西施壺,當屬章燕明、章海元父子創作的西施壺最為上品,由此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與顧景舟、徐秀棠、蔣蓉、呂曉臣、汪演仙等大師的作品擺在一起。擺在這裡的藝術品是讓外國政要欣賞的,代表著中國藝術的最高水平。

《十全十美》:章燕明、章海元製作,中南海紫光閣收藏

章燕明父子的作品名叫《西施競艷十全壺》(也叫十全十美),由十把西施壺組成,容量從一杯到十杯,朱泥紅潤,細膩如膚,線條流暢如行雲,壺嘴短淺如美人之櫻桃,把把貌若西施之妖嬈。由大至小排列,真是美極了!

章燕明父子創作的西施壺如此美艷,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他們父子從小就開始做壺,都是「童子功」。章燕明是「老安順」第四代傳人,章海元是第五代傳人,他們的作品以精、巧、細、薄之風格風靡海內外。

眾所周知,潮州朱泥壺是手拉坯,手拉坯拉出的都是圓坯,這對製作西施壺有著天然的優勢。潮州壺的塑造技藝是採用古老的手拉方法,在轆轤車上面安一圓盤,馬達旋轉,利用慣性離心力,將泥料自下向上伸延且內外翻轉,構成塑造技藝的運動空間,使器物的形態端莊圓彈。

再說潮州的朱泥細膩柔韌,光滑度高,色澤鮮艷紅潤,更加適應製作西施壺。

精湛的技藝與得天獨厚的原料,使得章燕明父子如虎添翼,製作出了如此精美的西施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施 的精彩文章:

西施真實容貌被複原,專家看後讚嘆不已:怪不得位列四大美人
西施芳名無人不曉,而鄭旦與她齊名,為何卻默默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