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存在主義心理學:人到底為什麼要活著?

存在主義心理學:人到底為什麼要活著?

如果有人問你,你為什麼活著?

中年人可能會回答:為了家庭,為了父母。小朋友可能會說:為了好好學習,能找一份掙錢的好工作。如果是年邁的老人,他會說:為了子女。

我們總是在為自身以外的任何事物活著,從來沒有人說我為自由活著、我為自己活著,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活著並不是我們主動選擇,而是被迫接受。

蘇格拉底曾經說: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一提的。

人與動物不同,人有著思維與理性能力。

很多人會抱怨,感覺活著沒有意義,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在哪裡。但其實人生的幸福就是我們能實現屬於人自己的特徵:對熱愛事物的追求、對自由自在的嚮往。

如果人生有最大的意義,那一定是我曾存在。

存在主義關於人生的看法

心理學存在主義學派認為:理性的能力決定了存在的價值。

如果一個人的一生意義只在於繁衍後代,那麼很不幸,我們與動物確實沒有本質的區別。

存在主義認為,自我實現是一個人一生的終極意義,我們可以發揮出自己獨特的優勢,去創作一些屬於我們的東西。建立影響力,終會有人因為我們的影響而改變。

著名心理學家歐文亞龍認為,每個人都逃不開人生四個命題:那就是死亡、孤獨感、自由責任以及生命的意義。

他認為,即使有人與我們特別親近,但我們最終是孤獨的,孤獨的最高形式是躺在他人懷裡的孤獨。

所以人生在世,我們必須要尋找一些讓自己充實起來的意義。

一個人死去了,並不代表他的影響不存在了,有很多人因為一個人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在《尋夢環遊記》的這部動漫電影中,一個人死去之後,會繼續在另外一個世界生存。

只有當活著的人忘記這個人之後,這才會迎來真正的死亡,靈魂也會消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希望自己是具有影響力的。

如何避免痛苦?

叔本華認為,生命就是慾望的合集。慾望在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我們會感到痛苦,但慾望得到滿足的時候我們卻感到無聊。

人生就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不定,如果將自我實現作為人生的意義,我們將可以避免這種狀態。

實現自我價值

何為自我實現?自我實現是指個體的各種才能和潛能在適宜的社會環境中得以充分發揮,實現個人理想和抱負的過程。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的需求,讓人生變成了一場登山的過程。

這種攀登並不是那種看不到頭的,而是可以有可能登上山頂的。登上山頂則代表著一個人能力的充分發揮,精神上的快樂你會記得長久,肉體上的快樂往往很短暫。

所以當我們回味起最幸福的時刻,最美好的回憶,應該不是那些吃飽喝足,而是那個陪你一起吃大餐的人。記憶中讓你難忘的事一定是那些通過你自己充分發揮了能力去主動解決某個問題,帶給他人巨大幫助的時候。

但又如馬斯洛認為,低層次的需要滿足是通往高層次需要的必經之路。只有我們生理基礎感到滿足,肉體感到快樂才會走上精神滿足。

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絕不會是快樂。在電影《黑客帝國》里,大部分的人類一生都被浸泡在營養液中,在他們的大腦連上電極,用各種程序讓人們體會到快樂,但這種快樂並不是真實的,只是一種幻覺。

如果你追求的快樂僅僅是虛幻的,那麼你願意去度過這樣快樂的一生嗎?

快樂不是人生的目標,而是人生的過程,如果在體驗事情中,我們能在過程中感到快樂,這便是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人活一輩子,如果只是為了生兒育女,延綿子嗣未免過於格式化。

而在人這一輩子中,去擁有過眾多的體驗有過不同的經歷,生命都變得更加靈動起來。

在我們老的時候回顧自己的一生,即使過程中有心酸,有遺憾有痛苦,你可以驕傲的說我自己認真的走了這一遭,我不後悔。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gnitive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如果有一天你吃飯總是剩一口,說明你成熟了